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等特殊审美教育考察——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时间:2024-05-04

陆艳艳 李京龙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210000)

高等特殊审美教育考察
——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为例

陆艳艳 李京龙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 210000)

高等特殊教育的专业和课程设置主要依据不同障碍类别的特点,由于听障学生主要依靠视觉来接受外界信息,所以招收听障学生的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上也主要以美术类为主。本文选取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作为个案,研究以图像为主的视觉艺术审美教育。通过实地调查,教学观摩,师生访谈等研究方法来全面考察高等特殊教育中审美教育的情况。

高等特殊教育;审美教育;教育考察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特殊教育的不断重视和加大投入,特殊教育的基础教育体系已经日渐成熟,开始向学前教育和中高等教育的两端发展延伸。作为国家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势在必行。自上世纪80年代成立第一所招收残疾大学生的高等学院以来,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已经基本成型。全国有近20所高校针对“三类基本残疾”,即视障、听障、肢障学生(近年来,还包括越来越多的轻微智障者)开设本科和大专学历专业,每年招生名额达到千人左右。不过,高等特殊教育的办学形式目前还是大多依附在普通高校下设置特殊教育学院,或是合作开设特殊中等职业学院和成人高等教育。我国独立设置的高等特殊教育学院目前只有一所,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集残疾人高等教育、特教师资培养、特教专业人才培养为一体。因此,笔者选取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作为个案,研究以图像为主的视觉艺术审美教育。通过实地调查,教学观摩,师生访谈等研究方法来考察高等特殊审美教育的具体情况,从而为客观全面地分析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审美教育现状提供重要参考和依据。

一、学校概况介绍

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前身是1982年新中国成立的第一所由教育部创办的特殊教育师范学校,招收四年制的中等师范生;于2002年升为南京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培养三年制大专生;2015年经教育部批准,正式升为本科院校。如今学校主校区在南京燕子矶,占地面积约为500亩,图书馆馆藏60余万册,主要拥有师范人文、特殊教育和残疾人事业类书籍,其中盲文书藏量居国内高校之首;并建有国内第一所教育类专题性的历史博物馆。在55个校内实训(验)室中,听力学实验室在全国也属领先水平。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设有特殊教育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康复科学学院、美术/阳光学院和管理学院(残疾人事业管理学院)等11个院(部)。

其中的阳光学院设立于2008年6月,是江苏省残疾人联合会和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共同建立的二级学院,面向全国招收听障(聋人)大学生和部分普通高中毕业生,以残疾人高等职业教育为主体,开展三年制专科教育,设有艺术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方向、电脑艺术设计方向)、装潢艺术设计、美术教育和园林等专业,并建有校内实训室、基地18个,校外实习实训就业基地12 个。学院目前拥有听障大学生551人,约占全校学生总数量的10%。现有教职工38人,从学历和专业结构来看,具有中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老师约占34%,拥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占76%以上。尤其近几年来,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的发展趋势。

二、艺术教育专业课程

中国高等特殊教育的专业设置是按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专业目录执行,主要根据残疾人学习和就业的双重适应性,以不同障碍类别的特点来设置不同专业。听障学生的专业设置相对来说是其中数量和范围最广的,包括有艺术设计和计算机应用两大类,可细分出美术学、服装工艺、摄影、动漫、园林、编辑等30多个专业方向。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在设置聋人大学生的专业时主要是以服装设计和电脑艺术设计等方向为主。

高等特殊教育的课程设置也是参照和依据普通高等教育,一般围绕专业知识技能教育、文化基础知识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三大领域展开,其中专业知识技能教育处于核心位置。阳光学院专业课程主要分为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选修课。专业基础课以素描、色彩、构成设计、服装美术等艺术基础课程为主,强调技巧和技能的基本功训练,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造型和色彩规律,为学习后面的专业课程打好扎实的基本功。专业必修课则根据不同的专业进一步细分和深入,服装设计专业主要涉及服装的材料、结构、剪裁等工艺制作技法的知识内容;电脑艺术设计则包括编排设计、商业插图、印刷工艺,以及各种电脑设计软件的学习;除了这些实践课以外,也包含了设计史和艺术概论等理论课程的学习。至于选修课,则以人文和审美教育为主,具体有中外美术作品鉴赏、服装流行赏析、服装文化与审美等课程。

艺术教育一直都是审美教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西方的美学学者甚至曾将“美育一般当作艺术教育的同义语,因为美育主要是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进行的”。由于听障学生主要依靠视觉来接受外界信息,所以“视知觉”的意义就变得尤为重要,以图像为主的视觉艺术审美教育正好契合这种特征。因此,与艺术教育息息相关的审美教育理所应当应该成为这类高等特殊教育的重心之一。由于听觉障碍使特殊需要教育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和普通大学生相比,他们主要有感觉范围狭隘、语言形成困难、发展缓慢等特点,而且文化素养和知识背景普遍都比较薄弱。因此,美育教学不能停滞在以往死记硬背、晦涩难懂的传统美育教学上,应该与知识技能课程更紧密地联系起来,并且还要考虑到学生日后所从事的工作,让美育更加深入生活,更加具有实用性,这也是当前高等特殊教育的审美教育在课程设置和实践活动中所要面临的艰巨挑战。

三、审美实践活动考察

审美教育向来是注重人文的教育,其目的之一就是要发掘学生感知美、表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天赋和潜能,实践性和参与性是其不可或缺的重要特征。审美教育更注重受教育者的思想境界的培养,而不仅仅只是外在技巧的训练。因此,除了课堂教学外,课外的审美实践活动也能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他们的审美体验和能力,是学校审美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首先,一个良好的校园审美环境对学生具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力。众所周知,校园环境本身就是一张大学名片,一本“教科书”,是最直接弘扬大学文化精神的载体。它不仅是莘莘学子们生活、学习和休息的场所,一个理想的校园环境能让生活在其中的学生充分感受和领略高尚健康的精神氛围,蕴含着自然和艺术美的楼台亭阁、花草树木、人文景观会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审美熏陶。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位于南京东北区域,靠着江边傍水而建,校园内短岗静池,红墙白璧,回廊构连,四季繁花似锦,终年芳草碧树。走在校园中,会发现各种细节无时无刻不在彰显自身特色和优良传统:手语和盲文印刻在教学楼和图书馆的外墙上,无障碍道路设施随处可见,花园中竖立着贝多芬、梵高等自强不息的历史人物塑像。尤其在沥青路面的小路上,时常可以看到健听生和听障生在用手语交流,生动展现出学院大力提倡融合教育的特殊教育理念。

大学生社团活动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琳琅满目的学生社团和兴趣小组不仅充分发挥了第二课堂的辅助作用,更积极调动学生的自觉性,扩大了他们的知识面,认识更多兴趣爱好相近的同学,丰富了大学的文化生活,同时又悄然无息地渗透了审美教育和素质教育。作为学校的“窗口单位”,组织、参加国家、省、市残疾人职业技能的各项比赛,开展各种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班,组织志愿者学生参加省、市的多项助残活动等等都是阳光学院最日常的工作之一。而且为了进一步加强校园和谐建设,学院基本上每年都会精心组织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的系列活动,包括组织开展心理健康征文征画比赛、户外心理健康宣传、心灵影片赏析、心理健康教育讲座等,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与学生就业创业、学生素质教育、学生管理等各项工作结合开展。

四、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

为了更加深入调查和了解学校师生对高等特殊审美教育的认识,搜集更多调研的客观数据,笔者在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进行了广泛的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100余份,回收有效问卷82份;并对问卷中的18个问题进行了数据统计分析。经过调查发现,总体而言,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对艺术教育相对较为重视,教师的个人素养很高,听障学生也比较喜欢艺术课;但是,笔者同时也发现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交流问题

国内大学对新进教师的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职称、学历、科研能力等都是如今考量人才的重要依据。但对于讲授听障大学生课程的教师而言,除了不断提升自身专业知识外,还要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学习,首当其冲的就是交流问题。阳光学院现有的38个教职工中(包括一位聋人教师),大部分都能使用简单的中国手语和学生进行交流,但能熟练掌握手语进行深层次交流的教师并不多。尤其是新进教师由于之前几乎从未接触过聋人,对手语教学需要一定时间的适应过程;而且学院的听障学生来自国内各个省市和地区,地方手语的多样性也进一步增加了交流的困难。参与问卷调查的学生中有85%以上的人认为教师的手语交流水平有待提高。

(二)师资问题

尽管高校的审美教育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但由于自身在理论上的迷惑和实践上的困窘,迄今为止一直没有独立地位,处于大学教育体系的边缘化位置。原本就作为普通高校的薄弱环节,高等特殊教育中的美育实施情况更是不容乐观,师资匮乏就是其中凸显的一个问题。阳光学院没有专设独立的美育教研室,也没有专门的美育老师,只能依靠艺术专业教师在专业课和选修课上引导学生的美育教学工作。但由于教师数量不足,教学的工作压力大,所有承担聋生课程的教师几乎都存在满课时,甚至远超出学校规定课时的情况。美育教师结构缺编,美育课时量过少,课外审美实践活动不够丰富等都是制约高等特殊审美教育发展的因素。

(三)配套设置问题

美育一直都是一项系统工程,讲究结合多渠道、多方位的教育途径,但据调查发现,学院的美育基础条件还是相对比较薄弱。首先是缺乏适应聋生特点的美育理论教材。由于听觉障碍和大学前教育不足,听障学生要比健听生多花三、四倍时间才能消化同样的知识内容。而目前聋人专业课程所使用的教材多为全国普通高等院校的专业教材,大多教材内容艰深,表述枯燥,影响了听障学生的学习热情。其次,审美教育的相关设施和器材也未实现高水平的充实,导致学生艺术活动参与率不足,成为审美实践活动的缺憾。例如,经常代表学校和学院参加文艺演出的阳光学院聋人模特队没有专门的练习室,只能课余借舞蹈房或展厅进行培训。

(四)认知问题

表面上来看,学校对聋人艺术教育课程比较重视,教学考核体系也比较完善,但是大部分学生,包括部分教师对审美教育的重要性却认识不够。尤其聋人高职教育主要是以职业需要为基础,着重培养的是实用技术型人才,所以在专业和课程设置上,强调实用性、职业性、实践性的办学理念,无形中难免具有“功利化”的倾向。而对教育主体的听障生来说,他们也和普通高校的健听生一样,拥有比较现实简单的价值观,考虑今后的职业和工作,更加重视专业课程,但对学习美术鉴赏等美育教学抱着无所谓,甚至抵触情绪。参与问卷的聋生中有45%的学生表示不清楚为什么要进行美术欣赏,60%以上的人觉得学习有困难,只有不到10%的人认为美育将对自己今后的人生产生积极影响。,

五、小结

综上所述,教育各方主体对美育问题的认识和重视程度并不统一,高等特殊教育中的审美教育,不管是在理论研究层面,还是教学实践活动都存在着明显的空白和不足之处。不过值得欣慰的是,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目前也引起了学校重视,并积极提出针对方案。比如,为了解决交流问题,除了江苏省高校教师必要的师资培训进修外,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还规定承担聋生课程的老师必须参加手语培训课程,并拿到合格证书。学校还鼓励其他非聋生教学的老师自愿申请参加。阳光学院成立了专门的理论教研室,相关教师正在积极编写适应聋生特点的美育理论教材,“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课题还获得2015年度江苏省哲社科一般研究项目课题立项资格。

“没有美育的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近年来已经慢慢成为教育界,尤其是艺术教育工作者的共识,但高等特殊教育中审美教育的发展依然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广大的特殊教育工作者们更加关注和重视这个尚且困难单薄的领域,不断在教学实践中总结经验、改进方法,不断加强和听障学生的沟通,保证他们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得到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进一步积极推动中国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

陆艳艳(1982-),江苏启东,单位: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职称:讲师,学历:博士研究生。

*本文系江苏省哲社科一般研究项目“聋人高等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理论和实践问题研究”课题成果(项目编号2015SJB2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