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苏州缂丝的美术特征之研究——以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为例

时间:2024-05-04

连晓君 成乔明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 211100)



苏州缂丝的美术特征之研究
——以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为例

连晓君成乔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艺术学院211100)

摘要:本文立足于苏州缂丝艺术的历史发展,以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的作品为例,深入研究苏州缂丝织物的图案题材、色彩变化、构图特点等方面,总结分析苏州缂丝的美术特征。

关键词:缂丝;工艺特色;美术特征

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是苏州一家以经营精品缂丝艺术为主的商业品牌,其作品在国内外广受赞誉,产品远销海外,因此,其作品具有一定代表性意义。苏州缂丝历经数百年风云变幻,在历代缂丝艺人的不断努力下传承技艺,推陈出新。

一、苏州缂丝的渊源

缂丝,又名“刻丝”,是我国一种“通经断纬”的传统织造工艺,缂丝的织造方法与一般锦缎的织造方法都不相同,锦缎的织造方法一般是通经通纬,整幅织造。缂丝则是以纯蚕丝为原料,利用“通经断纬”的工艺技法织造而成。所谓“通经断纬”,即先将丝线缠绕于经轴之上,再将画稿置于经线之下,按照画稿在经线上勾勒出简单的轮廓,再根据画稿的图样,运用小梭子按照颜色纹样的不同分段、分区织纬。

缂丝发现于唐,到了宋代,书画与缂丝技艺的结合创造了观赏性缂丝,使缂丝从一门缂织技术转变成了缂丝艺术,具有了欣赏和收藏的艺术价值。元、明、清在宋代缂丝技艺的基础上继承发展、推陈出新,在实用类与观赏类缂丝的创作中各展所长,直至清末,由于国立衰弱,对于缂丝这类奢侈品的需求量逐渐减少,缂丝艺人为谋生计转投他行。建国初期,在政府扶持下虽有过短暂的复苏现象,但由于全国范围内缂丝艺人的所剩无几,缂丝艺术精湛的织造工艺,于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我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苏州缂丝艺术的图案特征

本文以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作品为例,将苏州缂丝织物的图案题材分为以下四大类:宫廷御用类、宗教类、书画类和民俗类。

第一,宫廷御用图案,缂丝作为一种奢侈品,在历朝历代都受到王公贵族的追捧,明清时期,皇宫设有来自苏州的缂丝匠,专为帝后织造袍服。此类图案纹样繁复,对织造技艺要求极高。

第二,宗教类图案,宗教类的缂丝艺术品主要包括各类的佛像、菩萨、佛经等,除此以外,还会包括一些佛具用品。根据对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的销售情况考察,我们发现宗教类缂丝织物仍然是人们最受欢迎的图案题材之一。

第三,书画类图案,兴盛于北宋,受到当时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蓬勃发展的影响,开始出现了精工摹缂绘画作品的观赏性缂丝。其中图案纹样包含了花卉、鸟兽、山水等多种多样,不胜繁多,主要是对历代著名书画的摹缂。如苏州“祯彩堂”出品的兰亭序。

第四,民俗类图案,主要为吉祥如意图案,如祥云、寿星等。主要为祝寿、祝生子、祝夫妻美满等寓意,作为礼物馈赠表达祝福。明清时期,缂丝使用范围扩大,民俗类图案的缂丝作品也因此增加。今天,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在传统民俗图案的基础上,设计创作出了更多适应现代消费者的图案,且价格适中,为民俗类缂丝织物打开销路,同时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中国传统手工艺。

三、苏州缂丝艺术的构图特征

首先,缂丝作为一种高档的奢侈纺织品,织造技法复杂,耗时较长,且价格昂贵,具有一定的收藏价值,因此,自古以来,只有出自名家精品的书画作品方能用缂丝摹缂,流传于世,以便珍藏。如苏州“祯彩堂”曾创作八大山人的系列绘画作品,书画缂丝艺术品在构图上十分讲究,精密不苟,具有中国传统绘画的构图特点,充分运用散点透视,注重画面的空间交错与空白的应用。

其次,是以人像为主的中心式构图特点。一般宗教类的图案题材大多采用这种构图模式,对于佛像的刻画尤其要凸显主题,内容明确,色彩艳丽。例如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创作的《大自在观音像》,采用金线缂织、中心式构图,大自在观音居画面中心,中心式构图不仅凸显了主题,表达效果强烈,也充分说明了中国自古注重对称与均衡的审美原则。

第三种是苏州“祯彩堂”开发的新型现代缂丝用品图案,图案简洁,线条流畅。如茶具垫、香囊、钱包等等。在构图设计上吸收了现代平面设计的点、线、面设计元素,运用三点式、点缀式及S形构图特点,以表达缂丝产品的现代感与时尚感。

四、苏州缂丝的色彩特征

缂丝工艺以色彩形成图案,所以色彩的选择和实用是关键。1对于色彩的晕染、浓淡调和等表现方法极大考验了缂丝师傅的技艺与审美水平。苏州缂丝题材丰富,用色典雅且灵活多变,既能表现出古朴淡雅、色彩浑厚的山水画作,也能缂织出富丽堂皇、色彩绚丽的装饰性用品,如色彩艳丽的台屏。通过对苏州“祯彩堂”创作的缂丝艺术品的实地考察及对古今优秀缂丝艺术品的分析,苏州缂丝的色彩特征主要有以下三种:古朴淡雅型,富贵凝重型,设色简约型。

古朴淡雅型,着重水墨的晕染,追求国画之意境;悬挂于“祯彩堂”内的镇店之宝——张大千晚年的大幅泼墨作品是由缂丝艺人耗时三年缂织而成,其对墨色晕染的表现技法丝丝入扣,颜色之间的浓淡调和婉转自然,将张大千先生笔墨之间的豪情表现的淋漓尽致,也充分体现了缂丝技艺对于色彩晕染效果的追求,并表达出极致的艺术效果。

富贵凝重型,用色华丽,艳而不俗,极具装饰韵味。台屏与佛像类缂丝艺术品常会使用大量金线作底,或采用金丝线勾边,直接提升了缂丝艺术品的价值,在图案的用色上大胆明快,使用牡丹红、宝蓝色等较为艳丽的色彩表现。例如,“祯彩堂”出品的牡丹台屏,运用金色作底,红艳的牡丹居于台屏之中,彰显出了这幅牡丹缂丝艺术品的雍容华贵之气。佛像缂丝作品更显凝重之气,《观无量寿经图》是由“祯彩堂”耗时十年心血打造而成的巨幅缂丝作品,长4.8米、宽4.6米,整个过程染了近3000色丝线,极致到就像复刻了一本色谱教科书。

设色简约型,追求时尚简约的现代质感。这主要针对“祯彩堂”首创的缂丝钱包、卡包、扇套、茶垫等一系列生活艺术品而言。例如,茶垫运用古朴淡雅的暗红色作底,亮金丝线勾勒出简约的祥云图案,注重留白的平面设计,既展现了古香古色的中国传统元素,也体现出现代简约的时尚之美;卡包相近色的重叠设计,钱包之上一枝独秀的杜若,设色简约型缂丝生活艺术品是苏州缂丝色彩的新型特征之一。

五、总结

缂丝作为中国一种极具艺术价值的传统丝织手工技艺,它独树一帜的缂织技艺与绘画的结合形成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是中华民族留给后世之人的艺术珍宝。对于苏州缂丝美术特征的研究,仅是对苏州缂丝之传承尽绵薄之力。拥有相当规模的苏州“祯彩堂”缂丝艺术用精湛的缂丝技艺与专业的精英团队表达了对苏州缂丝的热爱与尊重,为当代缂丝业创造和摹缂了许多优秀的艺术作品,为以后研究缂丝技艺的学者、研究人员提供大量案例,是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性保护的实践者和开拓者。

注释:

1.朴文英.中华锦绣——缂丝[M].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37-39.

参考文献:

[1]庄绰.《鸡肋篇》.1893.

[2]郑丽虹.中国缂丝的渊源和流传[J].丝绸,2008(2).

[3]孙佩兰.缂丝之路上的刺绣与缂丝[J].西域研究,1995(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