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时期群众文艺创作的新特点

时间:2024-05-04

李志勇 (故城县文化馆 053000)

新时期群众文艺创作的新特点

李志勇 (故城县文化馆 053000)

新时期,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和科技的飞速发展,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也大大提高,对文艺创作的参与热情也空前高涨。在这种形势下,群众文艺创作呈现出:创作主力更壮大,场地要求更宽松,素材内容更丰富,数量质量齐提升,传播途径更便捷等新特点。本文以衡水为例子,对此进行分析探讨。

群文创作;互联网+;群众参与度;新媒体;网红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多元化潮流的推动,文艺创作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网络文学天马行空,一家独大;影视文学繁花锦簇,异彩纷呈。而群众文艺创作作为人民心声的反映,也从过去的文化专干“一花独艳”发展成为群众广泛参与的“百花齐放”局面。对此,我们不应盲目自喜,安于现状,而要透过表象看本质,对群众文艺创作的现状进行客观理智的分析,以便于促进其更加健康有序的发展。下面就结合衡水市实际,分析当下群众文艺创作的新特点。

第一,文艺创作的群众参与度空前高涨。群众文艺创作的主力由过去以“文化专干”转变为当下“业余文艺爱好者”。所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过去,由于受经济发展滞后所制约,广大人民群众致力于物质条件的改善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少有时间和精力去主动参与文艺创作,劳累一天后更喜欢充当群众文艺的观众,而不愿去劳心耗神地开展文艺创作。那种社会背景下,群众文艺创作的主力是各级文化馆站的“文化专干”。他们肩负着为广大人民群众创作好的文艺作品的重任。而现在,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们富裕起来,与之相应的对文艺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参与文艺创作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不仅在城市各行业系统不断涌现出文艺创作高手,在广大乡村,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艺爱好者,他们在工作之余,三五成群,欢聚一堂,挥毫泼墨,描绘对生活的热爱。以桃城区为例。目前该区书画社、京剧团、曲艺团、评剧团、锣鼓队等业余群众文艺组织总人数达3000多人,其中群众文艺创作人员300多人,分布在书协、摄协、作协、美协、音协、曲协等6个协会。涵盖了全区机关、学校、社区、农村、企业,基本形成了门类齐全、覆盖广泛的文艺创作网络。据不完全统计,2000年以前,衡水市11县市区,文化系统内各艺术门类的专业创作人员约260人,业余文艺创作人员1200多人。文化创作专干与业余群众文艺创作人员比例为1:4.6。而到2013年,专业创作人员约120人,业余文艺创作人员3800多人,比例为1:32。十几年间,比例提升了近7倍。

第二,群众文艺创作对场地的要求更加宽松。群众文艺创作的场地由过去的集中在“文化场馆”转变为分散到“各行各业”。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舞文弄墨被视作高雅的活动,普通百姓敬而远之。群众文艺创作作为小众活动,多集中在政府文化场馆等“大雅之堂”集中进行。而现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触并喜欢上群众文艺创作业。社区活动室、文化广场、家庭书房、甚至田间地头,街头巷尾都成为他们创作的场所,他们在工作之余把对生活的感悟和热爱通过书画、快板、歌曲等形式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如衡水卫生学校的贾九峰、桃城区宣传部的王世东、桃城区纪委的何童、故城县的刘县生、市民政局的王培等等,他们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在家庭书房内创作了大量的优秀文艺作品,有的还出版了诗集专著。

第三,群众文艺创作的内容更加丰富。群众文艺创作的内容和形式由过去的“专”转变为“杂”。群众文艺创作在整个文艺创作中地位很重要,是人民群众心声的反映,是人民群众实现自我认识、自我教育、自我娱乐的重要手段,是整个文化艺术事业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文明进步起着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过去群众文艺创作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很强的局限性,而现在随着群众创作主体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到群众文艺创作众来。各行业系统也都成立了本行业的文联组织,如衡水市就成立了检察官文联、电力系统文联等。还有许多自由撰稿人活跃在网络和文坛。由于这些群文创作者专业各不相同,从事的工作不同,也就使得他们的创作形式各不相同。他们的创作倾向受群众文化的多样化活动影响,继而文艺创作的“杂”也就形成了。

第四,群众文艺作品数量质量齐头并进。群众文艺作品由过去的“少而精”转变为现在的“泛而俗”。群众文艺创作还有一层意思指的是群众文化工作者和业余文艺爱好者所创造出的文艺作品。当下,含义随着网络多媒体的普遍应用,电脑成为许多业余作者的创作发表作品的重要平台,从而造成准入门槛比较低,难以监管,大量庸俗、低俗滥俗、媚俗的作品充斥网络。但总起来说,群众文艺创作的作品数量质量是呈现齐头并进的良好趋势的。需要注意的是“接地气”的问题。在人们文化程度普遍提高的今天,真正的好作品,曲高也能和众。文化艺术产品的影响力、生命力,靠的是其思想性、艺术性、娱乐性。(2015年5月26日《河北日报》)群众文艺作品应该是通俗易懂,平易近人,最大可能地贴近群众生活,反映群众身边的人和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所有的文艺作品都应把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作为最主要的服务对象。因此,群众文艺创作既要“曲高”也要“和众”,两者不可偏废。如此,才能创作出更多被群众称颂,具有社会传播力、艺术穿透力和恒久生命力的佳作。

第五,群众文艺创作的展示平台,由过去的以群众文艺汇演,会展和报纸杂志等纸媒为主,转变为以互联网文学网站、个人文学博客、QQ空间、微信等新的信息传播为主。在科技信息发达,互联网+的时代大背景下,文艺创作的群众参与度空前提高,人人都可以成为作者,都可以通过网络这篇虚拟天地展示个人的创作才华。许多的优秀作品和优秀作者,都是先“网红”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在网上有了无数拥趸者,然后才获得现实社会的关注、肯定和认可,比如诗人余秀华等都是通过网络“一举成名天下之”的,衡水的王红芳、林荣、孙桂芹等女诗人就是长期活跃在网络上的,她们的作品也是通过网络广泛传播的。

综上,群众文艺创作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创作主力、创作场地、内容形式、数量质量、传播途径等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创作主力更壮大,场地要求更宽松,素材内容更丰富,数量质量齐提升,传播途径更便捷的新特点。这些变化值得我们深入的探讨和研究,以便于为我们更好地推进群众文化工作健康有序发展提供帮助。作为社会主义文艺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文艺创作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和重要支撑,就让我们群众文化工作者凝心聚力,一起履行好繁荣群众文艺创作这一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