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五W模式”视阈下民间音乐资源进入高校课堂探略——以《桂东南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为例

时间:2024-05-04

庞 卡 (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537000)

“五W模式”视阈下民间音乐资源进入高校课堂探略
——以《桂东南民间音乐》课堂教学为例

庞 卡(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537000)

摘要:桂东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复杂的人文环境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多元文化内核与独特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资源。本文将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作为分析工具,以玉林师范学院地方民间音乐特色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的课堂教学为例,对其教学的各环节进行探析,有利于桂东南民间音乐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且具有教学研究的典型性和标本意义。

关键词:“五W模式”;民间音乐资源;高校;课堂;教学

本文为1.2015年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5JGA322;2.2013年度广西高等学校科学研究立项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SK13LX316;3.2015年玉林师范学院科研项目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4YJYB25

桂东南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复杂的人文环境孕育出丰富多彩的具有多元文化内核与独特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资源。据初步调查,桂东南民间音乐中现存民歌(包括山歌、小调、号子)600余首;特有乐器3种,器乐演奏形式10余种,各种曲牌100余个;戏曲艺术12种,分属昆山腔、梆子腔、皮黄腔、弋阳腔四大声腔;曲艺(说唱)艺术3种。国内的专家、学者大多将注意力投向区内的少数民族地区,很少关注和研究桂东南地区的民间音乐。桂东南民间音乐“处在深山人未识”,仍较好的保持了原生态,人为开发与破坏的情况较少。同时,许多艺术品种也出现了传承危机,大多处于濒危状态,保护和挖掘工作异常严峻。

近几年,玉林师范学院充分发挥地方高校传承和保护民间音乐文化的学术优势,将桂东南民间音乐作为充实高校艺术教学内容和校本课程的教学资源引入了高校艺术课堂,开设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这不仅有利于桂东南民间音乐资源的保护和传承,且具有教学研究的典型性和标本意义。自2015年春季起,课题组为了优化课程教学,将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五w分别是英语中五个疑问代词的第一个字母:Who→Says what→In what channel→To whom→With what effects ,即“谁→说什么→通过什么渠道→对谁说→取得什么效果”;该模式所涉及的是传播中的五个基本要素,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媒介、传播受众和传播效果;这五个基本要素同时也恰当合理地对应了高校音乐教学环节中的五个重要因素: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效果1)作为分析工具,对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的课堂教学各环节进行探析。

一、教学主体(Who)

教学主体是拉斯韦尔“五w模式”的起点,其对教学过程有着控制作用。桂东南民间音乐资源进入高校课堂的教学主体包含了音乐教师、专家学者与民间传承人。

(一)音乐教师

音乐教师是民间音乐资源的教学主体之一,其数量与质量直接影响着课堂的广度和深度。近年来,桂东南民间音乐资源的发掘与研究已成为玉林师范学院教师们所关注和研究的对象。以《桂东南民间音乐》的课堂教学为例,本课程授课教师是音乐舞蹈学院的陈家友、庞梅教授。两位教授均为玉林人,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对桂东南的山水土木、风土人情及在相同根源滋养下生成的绚丽多彩的民间音乐文化,不仅熟悉,亲如故土,而且在多年熏陶、浸泡既久之后,扎实又深入地进行田野调研采风,在学术上取得了丰硕成果。陈家友教授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桂东南民间艺术的审美人文阐释》,主编、出版高校教材5部。庞梅教授发表相关论文20余篇,出版个人专著《濒危民间乐舞与地方高校传承的研究——以桂东南地区为例》,参编高校教材1部。

(二)专家学者与民间传承人

桂东南地区各文化局、文化馆和群艺馆等部门的专家学者及民间传承人对本地域的民间音乐项目有着较深入的研究,且收集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和调研资料,对桂东南民间音乐的源流考证、遗存状况、收录和整理、保护与传承现状有独到的见解。玉林师范学院现已聘请玉州区文化馆庞伟元老师、玉林市政协罗秀兴主任、博白县文化馆王保威老师、北流市文化馆傅启发老师、陆川县文化馆周名瑞老师等作为客座或特色教师。同时,一些专家学者、民间传承人与玉林师范学院的教师共同建立了桂东南社会文化发展研究中心、桂东南客家文化研究中心、玉林文化时空研究会等多所相关研究机构,定期在校内举办专题讲座与音乐活动。可见,将专家学者与民间传承人作为教学主体纳入高校音乐课堂,不仅提高了教学主体的数量与质量,还拓宽了音乐课堂的广度与深度。

二、教学内容(Says what)

以玉林市为中心的桂东南地区古属“百越之地”,有着丰富多彩的具有多元文化内核与独特地域特色的民间音乐资源,尤以桂南采茶戏、玉林八音、岑溪牛娘戏、桂平杖头木偶戏、兴业鹩剧、桂东南客家山歌、博白傀僮戏、玉州唱春牛最具影响,其中桂南采茶戏已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玉林八音、岑溪牛娘戏、桂平杖头木偶戏已入选广西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些民间音乐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和娱乐价值,是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的主要教学内容。

音乐舞蹈学院的教师们依据课程的教学要求,深入桂东南民间采风调研,编撰了多部教材:《桂东南民间艺术的审美人文阐释》《濒危民间乐舞与地方高校传承的研究——以桂东南地区为例》《桂东南民间音乐探迹》《桂南采茶戏》。这些教材不仅涵盖了桂东南地区音乐、曲艺、戏剧等方面的形式特征,还充分阐释了桂东南民间艺术的审美人文内涵,充实了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

三、教学方法(In what channel)

教学方法是教学信息在教学过程中传播的渠道,它为课堂实现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提供可能,也是高校课堂传播民间音乐资源的的技术手段。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方法主要有多媒体教学、实践教学、网络教学三种。

(一)多媒体教学

桂东南民间音乐中现存民歌600余首;特有乐器3种,器乐演奏形式10余种,各种曲牌100余个;戏曲艺术12种;曲艺(说唱)艺术3种。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运用多媒体教学,高效而集中地将各类民间音乐的图片、文字、符号、声频、视频、曲谱等教学内容以静态的、动态的形式呈现于课堂上,加大了学生课内获取的信息量,分解了信息的复杂度,更充分准确地传达着教学主体的教学目的。

(二)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的重要环节,采用了“走出去,请进来”的教学模式。在“走出去”的课程实践环节,老师带领学生参加玉林举办的三月三歌会、木偶戏和八音班的演出现场;组织学生到玉林市宝相寺进行桂东南佛教音乐的采风活动。在“请进来”的课程实践环节,学生们在“玉林民间音乐走进玉师专场晚会”中享受美妙独特的桂东南民间音乐大餐;在“民间曲艺唱春牛专题讲座”中,学生们被秀水村谭友好师傅创新的打击乐所震撼;在“玉林八音的历史文化与艺术特征”学术讲座中,学生们被玉林八音传承人庞伟元老师高亢悠扬的八音曲调所折服……通过一系列实践教学活动,学生近距离的领略了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特别的神韵与风采,也更深入地了解了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

(三)网络教学

传统的教学手段通常受限于教学内容和时空固定等因素,而网络教学则具有信息量大、时效快、方便灵活的优势。目前,玉林师范学院图书馆将馆藏的大量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资源加工成索引、目录、综述等二次及三次文献化,建立了“桂东南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和“桂东南特色文化资源专题网站”两个数据库。“桂东南地方文献特色数据库”重点收藏桂东南史料、桂东南人物资料、桂东南出版物、桂东南参考工具书、桂东南旅游资料、桂东南工农业资料、桂东南经济资料以及桂东南综合类网上信息资源等。2“桂东南特色文化资源专题网站”分专题收集桂东南区域自然、社会和历史发展变化及其影响的特定文献,包括“语言文化、音乐文化、习俗文化、宗族文化、饮食文化、旅游文化”六个专题数据库,具体包括图片、文字、符号、声频、视频、曲谱等形态文献。两个数据库的建立,不仅对桂东南民间音乐进行保护性开发,还有效地实现了资源共享,丰富了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

四、教学对象(To whom)

本课程以玉林师范学院本科生为教学对象,从受众覆盖的范围来看,可辐射到来自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的本科学生,甚至可延伸到东南亚的留学生。从受众细分的类型看,第一层受众圈应是音乐舞蹈学院的学生,此课程是他们的限定选修课;其次是全校艺术通识课的选修学生,他们是来自学校17个二级学院的学生;此外是东南亚的留学生,这部分学生对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充满兴趣,希望通过选修课体验桂东南独具特色的文化。由此可见,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受众跨度大,覆盖范围有利于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的传播、传承与保护。

五、教学效果(With what effects)

通过对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的学习,学生们深刻感受到了桂东南历史文化的源远流长,进一步了解了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激发了他们研究桂东南民间音乐的兴趣。近几年,在毕业论文写作中选择桂东南民间音乐题材的学生越来越多,如:《桂东南民间音乐生存现状及生态保护浅探》《博白客家音乐浅析》《玉林木偶戏述略》《桂东南民间音乐文化概说》《赣南采茶戏与桂东南采茶戏的比较研究》《兴业县环江鹩剧团的考察与研究》《桂南采茶戏的形态和生态研究》《玉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中音乐遗产的艺术特质解读》《玉林木偶戏的“美”》《桂南采茶戏形成的考究》《玉林大芦村“唱春牛”的调查研究》《论桂东南民歌的艺术特色》《玉林“八音”探微》等,大大丰富了桂东南民间音乐的研究成果。

综上所述,运用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对玉林师范学院地方民间音乐特色课程《桂东南民间音乐》的教学主体、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对象、教学效果的五个环节进行剖析,不仅进一步理清了民间音乐资源进入高校课堂的教学思路,还为民间音乐走出传承与保护的困境提供了一条可能路径。

注释:

1.王琴纳.试论“五W”传播模式运用于普通高校音乐教学的实践意义[D].首都师范大学,2006.

2.李霞.桂东南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与共享[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1 (14):65-67.

作者简介:

庞卡,玉林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民族音乐与音乐教育。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