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圣徒抹大拉的肖像画——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背后的社会关系说

时间:2024-05-04

刘宇琨 (北京服装学院 100000)

圣徒抹大拉的肖像画
——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背后的社会关系说

刘宇琨 (北京服装学院 100000)

16世纪前后的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新文化时代,艺术也达到了一个空前卓越的境界。然而事实上,在这些华丽画卷的背后,不仅宗教统治开始受到了来自人文主义的冲击;社会生活也同样面临着瘟疫、斗争等各种问题的困扰。因而恰在这样的冲突矛盾中,对信仰的意识则催生了世人对于这些作为“代求者”的圣徒们的推崇再度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不过在这次热潮中,女性圣徒的形象角色开始不断跃然纸上,并逐渐成为了被描述和推崇的中心人物,而原本程式化的宗教女性样貌日渐出现了融合当下时风的标准和改变。一如贵族的肖像画所传达的用意,此时这些“圣女”主题的画作,也同样被时代赋予了重要委任。在此时期对女性圣徒的描绘中,尤以抹大拉的马利亚的图像表现最为显著。本文旨以抹大拉的马利亚,这一特殊的宗教女性圣徒为例,阐述在其图像激增的背后与宗教、阶级、社会和市场四种外力间的相互关系。

抹大拉的马利亚;女性地位;圣徒图像;角色塑造;社会关系

本文为北京服装学院2015年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课题名称:抹大拉的马利亚图像志研究(项目编号X2015-058)

对于基督教而言,宗教圣徒图像在创造宗教崇拜的经历中承载着非比寻常的意义。并不仅仅是最原始意义上的教化手段,也是一种特殊的交流方式。尤在特伦特宗教大会郑重地重申圣像与圣迹崇拜、巡香朝圣同等重要后,教会也逐渐意图用这些图像来回应更多的社会现实的问题。

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女性问题都极易成为人们所关注的话题之一。虽然在早期基督教时代,妇女在教会中也曾经担任过非常积极的角色,但随着基督教得到罗马帝国的认可,教会内部产生了等级制后,对于女性的贬斥性看法日占上风;女性也逐渐被教会从担任职务和从事教士性质的工作中排除。至中世纪后期,对于女性问题的争论越发尖锐,致使基督教会对女性价值的认识一时陷入了死胡同,于是只好寄托于既是处女又是母亲的圣母玛利亚的形象,而这一任务也正好反映了教会对女性的矛盾心理。也恰在这一时期,出于社会动荡、城市恶习和人们对于救赎意识等的需要,此时的抹大拉的马利亚因其本身在《圣经》中关于“罪与赎”的突出表现,最终使得这样一位特殊的女圣徒“应运而生”。不同于象征着神性与纯洁的圣母,抹大拉的身份虽然极易被混淆、忽视或误解。但实际上这位女性圣徒亦具有极为重要的存在地位和价值。作为一个表现了《圣经》教义中“罪与罚”“信仰与救赎”的极具二重性的女性人物,抛开其本身在《圣经》中的重要地位外,对于她的形象的塑造与描绘,亦有着不同于其他圣徒所始终秉持的形象呈现,而是随着其多重角色的变化而被一再加以不同的塑造与表现;并且从文艺复兴时期有关于她的大量画作中即可看到,那些无法用在圣母,抑或其他圣徒身上的象征、色彩、妆容服饰等也被直接或间接地用于表现抹大拉的各种主题图像中。尤其是在中世纪后期,由于社会的动荡与对信仰需要的上升,为了唤起人们对于忠贞信仰以及罪与罚的救赎意识,抹大拉越发受到了教会、世俗阶层以及普通民众的关注与推崇,甚至在16世纪前后时期尤为狂热。

一、抹大拉与宗教需求

对于教会而言,所经常面临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它几乎没有能力有效掌控民众性灵实际发展的方式。教会扮演的角色通常是应对性的。且通常的情形是,教会的性灵活动产生于“草根”阶层,产生于民间的崇拜、敬虔活动和对赎罪的需求之中。归根结底,中世纪教会的虔诚实践是以需要为导向的,受到俗人的灵性和需要的引导。1尽管热心传教的教宗和大公会议对信仰的内容做了相关说明,而随着印刷术的产生以及16世纪的社会风纪问题的改革,2宗教着力制作了很多教会宣传,并选择了如抹大拉一般的圣徒作为宣传对象,一方面强调忏悔礼,另一方面则针对于意大利当务之急的一些社会问题的教育和改造。而对于圣徒形象的掌控与宣传,不仅使得教权阶层找到了教化的方向和手段,也使得普通信众找到信仰的精神支柱。在这些教会其中尤以托钵僧(方济各会、多明我修会),以及贝居安共生会对于抹大拉的布道更为人知晓。从这些教会与抹大拉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可见,在中世纪后期基督教的一个侧重点就是强调实用性:对大多数人来说宗教并不是思考和理解高深的神学问题,而是为获得救赎而采取的行动和回应。3现存的绝大多数没有争议的布道似乎都与教会的忏悔和赦罪功能,以及与基督徒的兄弟之宜和博爱要求相关联。与神学理论相比,布道与图像更突显了教义与虔诚的作用。但其美好之处并非是促进对信仰的理解,而是通过强调纪律、树立榜样,从而强化对信仰的顺从与接受。

二、抹大拉与社会倾向

马基雅维利在《佛罗伦萨史》曾提及15-16世纪是破败的中世纪神权统治和生机勃勃的世俗图像时代:教会的腐败和堕落的社会风气,以及救赎意识等充斥着当时的意大利。因而伴随着宗教建筑和对信仰的需要,宗教人物图像日渐涌现。不过此时的艺术作品,纵然受到了来自宗教、社会和经济等多重方面的冲撞,以及题材的限制,但图像却与当时社会世俗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从该时期的宗教题材画作中可以看到更丰富的社会倾向与观念变化。因而,这一阶段的宗教圣徒图像不仅上承了敏感深邃的历史情景,并且与社会风气等问题间亦潜藏着微妙的民族与政治等关系。而除此之外,原本程式化的图像中宗教人物,在此时亦出现了从神性向世俗化和人性化的过渡性;图像的教化更多地体现出了一种高贵的人性或极富魅力的气质;女性图像更如新时代教化的教科书一般。而这种转变一方面源自古罗马艺术的传统;另一方面则得益于当时社会的风尚,及各个阶层对女性态度的观念与变化。

三、抹大拉与艺术赞助

普遍的罪恶感或赎罪心理是激发赞助人委托制作宗教艺术品的重要因素。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开始借助这些作为尘世的代求者的圣徒图像来寻求内心的安慰、忏悔自己的罪孽。而除了出于救赎意识的需要外;绘制和拥有也被视为一种对于地位、权利、荣耀、道德等内涵的体现。因而,出于不同的目的,不仅教会开始向艺术家们委托大宗的宗教画作,许多贵族阶层或商人等世俗层级的推崇,也进一步促进了圣徒崇拜的复兴以及相关宗教艺术的需求。这种夹杂救赎和炫耀的心理动机也是16世纪意大利这一时期的普遍之风。不仅如此,恰在这一时期,一些贵族出身的女性人物也因为宗教与艺术而倍显突出。虽然没有掌握政治上的权利,但她们却开始有机会行使自己资助艺术事业的权利。其中更不乏犹如科隆娜(Victoria Colonna)一般,不仅是意大利很有名望的女性,亦是圣徒抹大拉的狂热信徒4。因而她们对艺术的贡献,以及对于抹大拉在艺术形象的塑造亦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而除了依凭这些权贵高阶人士推动了抹大拉狂热的上升外,行会也为保持圣徒形象的传统提供了很大助益。文艺复兴时期对应不同的目的,每个行会都拥有特定的主保圣人。而与抹大拉相关的主保也有类似于园艺师、美发师、悔改的罪人5等等。这种对于保护神的(圣徒)崇拜已经深深地扎根在了很多行业者的生活中。因而从赞助人的角度,无论是通过利用抹大拉的图像作为道德伪装或精神的庇佑,还是为了促进政治或社会的目的,皆可看出圣徒形象的独特性与赞助人之间所存在的相互关系。

四、抹大拉与市场经济

在16世纪早期,抹大拉的马利亚作为忏悔者形象也逐渐出现了两种变化:一种为迷狂的裸体圣徒从旷野升天的图像;另一种则是被描绘成了一位用长发遮盖裸体,坐于风景全景中的隐士图像。这些变化在随着当时北欧的印刷画和小型画幅的出现逐渐流行,并且人物形象也反映了市场对于“美人”图像需求的新趋势。更出于对其美与性吸引力的关注,16世纪裸体画的流行也体现了一种二元性的功能。而作为一个从原有放荡生活,后洗心革面的罪人(不过这一说法或实为一个误解,并且《圣经》中也从未有相关提及),抹大拉即是这种救赎写照的理想原型。不同于中世纪对于她作为圣徒或长发裹身或华服长袍的宗教形象,北方艺术家以裸体的实践形式对她的描绘则更多体现的便是当时开放的艺术市场与商业力量。因而,从上述这些抹大拉题材、需要等的变化中,不仅可以看到抹大拉的虔诚信仰对于受众的重要意义,也可以看出世人对于艺术倾向的某些变化。

图1 《忏悔的抹大拉的马利亚》提香1565年 卡波迪蒙特国家博物馆及画廊

图2 《抹大拉的马利亚》卡洛·克里韦利1471-73年 意大利滨海圣母教堂

综上,正是对美的认识,对宗教信仰的看法,对艺术的崇尚,以及权利与经济的交互冲击和变化,最终打造了如抹大拉的马利亚一般的“圣女”(女圣徒)。伴随其相关的传说、隐喻与影响,发展至文艺复兴时期,通过不同主题的图像塑造与呈现,抹大拉的形象已在基督教中逐渐被加以了更多关注和重新解读。而在其图像形象的变化和解读中,实际上亦是印证了同一时期整个社会的精神状态,即该时期意大利的宗教、社会、思想以及艺术发展的全过程。

注释:

1.[英]罗伯特·诺布尔·斯旺森著.欧洲的宗教与虔诚1215-1515[M].上海三联书店,2012:10.

2.Michelle A. Erhardt & Amy M.Morris.Mary Magdalene: Iconographic Studie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Baroque[M] .Brill, Leiden·Bosten,P108-116.

3.[英]罗伯特·诺布尔·斯旺森 著,欧洲的宗教与虔诚1215-1515[M].上海三联书店,2012:29.

4.Michelle A. Erhardt & Amy M.Morris.Mary Magdalene: Iconographic Studie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Baroque[M] .Brill, Leiden·Bosten,P240.

5.R osa Giorgi, Saints in Art, The J. Paul Getty Museum Los Angeles,2002:257.

[1][英]彼得·伯克著.图像证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2][英]罗伯特·诺布尔·斯旺森著.欧洲的宗教与虔诚1215-1515[M].上海三联书店,2012.

[3]Michelle A. Erhardt & Amy M.Morris.Mary Magdalene: Iconographic Studies from the Middle Ages to the Baroque[M] .Brill.2012.

[4]R osa Giorgi, Saints in Art[M].T he J. Paul Getty Museum Los Angeles.200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