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追求

时间:2024-05-04

王姝妮 (长春大学美术学院 130012)

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追求

王姝妮 (长春大学美术学院 130012)

本文主要介绍了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追求概说,并进一步对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意境进行分析,在文章的最后,提出了如何在写意花鸟画中去追求意境。

写意;花鸟画;意境;追求

一、写意花鸟画的意境追求概述

所谓的意象就是绘画中客体与主题的融合、交织,然后通过画家的精心加工而形成的艺术形象。意象事实上就是画家赋予作品的雨一直想。是供观看者去寄托主观情思的客观物象,花鸟画具有很强的绘画艺术,不是单单地对于物象的实况进行描述,而是通过物体来表达某种寓意,某种情感,写意花鸟画的创作不仅仅是一种艺术的表现手法,同时也是一种自我情感抒发的载体。

中国的写意花鸟画的精神内涵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其创作十分讲究对意境的追求。意境创作是作家通过一定的描绘塑造来追求的一种情调和境界,所谓的意境创作是画家在特定心境下的艺术表达,画家将个人的心灵追求转换为纸上的具体物象。一幅优秀的花鸟画往往是通过对花鸟的描绘来表达画家内心丰富的精神世界,例如对生活的感悟和对自然的感慨,并不单单停留在对花鸟的描绘上。然而当画家的情感和思想能够与其笔下的物象联系在一起,巧妙地产生出一种境界,那么这个时候,画家的花鸟画写意上可谓是达到了意境的创作,中国的绘画创作自古讲究精神内涵,让作品中带有抽象的意境表达,这才能够体现出作品的魅力。

二、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意境分析

花鸟画分为虚实两个境界,从这个角度而言,花鸟画的创作是以实境表现虚境,虚境是实境的内涵。如果只是简单地对实境进行描绘,缺少超物象的审美构思,那么这副花鸟画就很难散发出带有虚境的联想,只有虚实良好地结合,做到实中有虚、虚中有实,才能够让写意花鸟画的创作散发出更高的意境。

从历史的角度而言,古代文人作画,大多都注重神似的效果,不可以追求外形的相同,他们更注重的是一种内心的表达,对物象之外的情感创作。花鸟画的创始人苏东坡在构思花鸟画时,就注重思想情绪的抒发,尤其对情趣和诗意的开发强调,这良好地实现了对花鸟画的意境开拓。例如,他《枯木竹石图》的创作或者那个,画中有一株蟠曲的枯树,枯树旁有顽石相衬,两三小竹和细草作为点缀。在我们现代人的眼光看来,这种构图是难以理解的,但是又隐隐地可以看出作者想表达的某种意向。这种曲折的构图准确地抒发了作者当时郁闷的心境。继苏轼之后,许多以描绘心境为主的画家也开始出现,在历史不断推进的过程中,这类画家相继出现,更新着花鸟画的创作和发展。在明代的陈淳、徐渭,他们更是对写意花鸟画的创作进行大胆的创新,将文人的花鸟写意画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在清代时期,花鸟写意画在石涛等人的推动下又上升了一个台阶。到了近代时期,中国的社会遭受着巨大的变迁,金石学、吴昌硕、任伯年在这个时期将花鸟写意花带入了一个崭新的是时代。后来以齐白石为代表的大师们开始对花鸟写意画的内容进行创新,让花鸟写意画走向了现代路程。花鸟写意画在大师潘天寿先生的努力与探索下,不仅保留着传统的花鸟画精髓,同时也加入自身对于花鸟画的理解,为花鸟画的创作添上了刚劲灵动的绘画风格,艺术与人文在潘天寿大师这里得到了有机的统一与结合,花鸟画由此达到了和谐统一的境界,同时花鸟画也被缔造出更耐于品位的意境。

中国画对写意的追求长期以来都是画家们的追求。画家更具自身的时代特点,富裕了不同时期的花鸟画在已经创作中不同的时代特色。中国的写意花鸟画已经创作在时代的进步中不断被创新,不断发展。在花鸟画的创作中,需要不断去吸收传统的花鸟画创作的精华,让中国花鸟画的创作紧跟时代的脚步,这也是花鸟画创作中需要遵守的一条艺术规则,不然随着漫漫的历史长河,花鸟画终究会有一天被淘汰。

三、花鸟画创作的意境追求分析

中国传统的绘画,对于风花雪月、花鸟鱼虫等事物的勾画在很大程度上反应除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家通过巧妙的构思、精湛的笔墨以及灵巧的艺术手法将人的主观意向和自然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现人、社会、自然的交融,通过艺术的表现手法来将人对自然的热爱,对美好的追求倾诉出来。

1.继承创作精神

纵观中国花鸟画的创作历程,无论是从远古的彩陶表达方式,还是到唐朝时期出现繁荣的花鸟画绘画作品,到唐后期的花鸟画创作成熟,再到五代十国时期的徐熙黄筌二人对花鸟画的再度创造,利用不同的表现手法再加上个人的风格特色将中国的花鸟画推向一个更高的转折点。随着笔墨手法在绘画中的兴起,花鸟画更加注重对意境的追求,人的主观意识在艺术上得到了展现,利用精妙的笔墨技巧以及表达方式让中国的花鸟画日趋成熟。长期以来,中国花鸟画在中国绘画领域渐渐成熟。不同时期的不同花鸟画有着不同的风貌和气韵,也正是如此,花鸟画才能够在中国的绘画领域经久不衰,历经辉煌与灿烂。各个时期的画家寻求内心思想与时代的共鸣,巧妙地转换在了花鸟画当中,花鸟画的笔墨深刻地为人们展现了我国历史长河中的民族气概和人文理念。也正是这种气概和理念让花鸟画更快一步地进入到了现代,在当今生活中,花鸟画一直闪现着生活之光。从古代到现代,从成型到成熟,中国的花鸟写意画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与发展,历经了不同社会的交替,经过各种文化的洗礼,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人文气质一直拥有,这也是传统绘画得以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

2.体现对精神的追求

中国的花鸟画往往都对情趣格外注重,这种情趣不仅源于对生活的认知,同时也会将生活的情感升华。这是艺术对现实的反应和烘托。艺术源自于生活,艺术的创作离不开生活,只有将人对生活的感悟融入到绘画当中,让绘画构图能够表现出人的情感,借助意向之美来表达画家对客观事物的认知,从而抒发更多的情感,抒发作家对真善美的理解。中国写意花鸟画在对意境的追求上十分强调这一点,重在突出人对生活的向往,对精神的追求。画家选择对自然进行描述,表现对生命的看法,通过层层实际来体现生命的本质,将人的内心感悟跃然纸上,通过对于这种趣味的勾勒,展现了生命的伟大。中国写意花鸟画不仅仅是图形的构建,也不是标本的模仿,它不同于外国的油画创作,讲究逼真,中国写意花鸟画更注重表现生命家园,并寄托深深的情思在生命家园之中。不仅如此,中国写意花鸟画在高度传扬它的优秀传统时也良好地展现了时代精神,以及对生活的追求。中国写意花鸟画重在对生命、对生活的描绘,它不是简单地描绘,不是求形象,而是更注重在对天地描写间寻找生活情趣,寻找生活境界的抒发。

3.从物象中捕捉境界

在艺术创作中,只有融入情感才是艺术真正的创造,只有让造型更具有艺术修养、具有创造意识,才能够体现出画家真正的水平。具体的意向提炼让画家的情感和心境得到抒发,通过意向的提炼让画面深刻感人,从而引发观看者的共鸣。艺术必须依附于想象,只有在对事物无穷的观察下,才能够让思想自由驰骋。放眼望去,事物万千,然而留在心中的只有那一片,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能够真正地去打动人的往往是那些细致入微的事物。而这些事物经过画家的提炼,经过画家心灵的过滤,大自然在画家眼中,都成为活物,都是有意向的精神所在。写意花鸟画正式依托于这种情趣、这种思路自然的生命更加具有活力和精神。齐白石老先生在落叶归根的图画时,心中所念所想,都是对事情实景的有感而发,让老华侨看到这些画面后,思乡之情引得人声泪俱下。这就体现了中国的写意花鸟画不仅对所表达的意向拥有高度的主观精神,同时也让主观精神超越了自然的具体物象,心中的万千想法通过具体的景物表现出超然的格调,在胸中形成一股精神气魄。在绘画时,可以不讲究面面俱到,但是要让画的内容独具匠心,不能让画停留在表面上,要让内在的精神去驱动笔墨,让外在的形象融汇在饱含情趣的笔法之下。事物服务于意向,让意向交相辉映,意向的审美不仅仅停留在眼睛里,同时也包含着内在精神的捕捉,甚至让观看者能够在看画的过程中就悟到生命的含义,内心充满了对生活的理解与感悟。写意花鸟画的解读,不单单是为了愉悦眼目,同时也是在寻求共鸣,寻求属于与自己内心相称的那份情趣。

意向造型是花鸟画创作的灵魂,通过以形写神的手法来追求绘画的气韵,通过对自然的了解和观察,发现和提炼出美的事物,让心灵和自然交融,让物我两相忘。达到天人合一的追求境界。只有在哲学和中国的传统美学中深刻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够拥有高度的表现精神,才能够超越外在的阅读印象,让写意花鸟画的魅力得以永存。

写意花鸟画的意向追求是中国文化的精粹所在,也具有明显的民族风格和特色,写意画作为极具美学思想的艺术创作,其形成由来已久。中国的绘画发展中,写意花鸟画拥有着中国传统文化背景的支撑,在创作和艺术表现方面都有着独特的审美。儒家、道家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对写意花鸟画的意向把握与运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如何运用意向,如何了解意向,则是画家需要不断思考额问题。通过对事物的观察,在创作前形成一定的审美意识,构思事物的形象,同时融入相当的艺术表现和精神内涵,这就是写意花鸟画的思想创作的全过程。

总之,写意花鸟画在中国历史上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并且在社会的发展中日益风姿卓越,它是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呈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作家通过对花鸟画的表达来呈现出某种愿望、情趣和主张,这是花鸟画的灵魂和意境追求。这也启迪着我们后人,无论在欣赏还是创作写意花鸟画时,都不要忘记对意境的把握。

[1]耿青. 明代写意花鸟画艺术风格变异研究——审美意境之变[J].数位时尚(新视觉艺术),2014,02.

[2]于嘉,刘国.传统写意花鸟画构图的特点及其文化渊源探微[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上旬),2014,07.

[3]高筱媛.道家美学思想对明清写意花鸟画的影响[J].大众文艺,2014,20.

[4]杜坤.清代大写意花鸟形态的发展[J].大众文艺,2012,05:33.

[5]刘旭洪.寒雀啼晓 从传统写意花鸟画的审美意境谈起[J].艺术市场,2012,20.

[6]潘义奎.“似与不似”——从齐白石“衰年变法”看写意花鸟画“形”与“意”的表达[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03.

王姝妮,1983年7月,女,长春大学美术学院教师,硕士,研究方向:写意花鸟笔墨结构。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