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李敏琦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4011)
无锡竹刻认知度及生存状况之调查分析与思考
李敏琦 (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214011)
本文简单介绍研究背景,说明这次问卷调查的目的内容及具体实施,对问卷统计的数据结果进行分析,在了解大众对无锡竹刻的认知度及无锡竹刻生存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思考无锡竹刻的生存及发展方向。你就帮我删掉一点点咯,优惠点咯,如今赚几个钱真的不容易啊
无锡竹刻;认知度;生存状况;调查分析
无锡是近代江南竹刻的主要产地之一,“双契轩”留青竹刻在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无锡竹刻作品精细、典雅、清秀,以留青、浅刻、圆雕、浮雕、透雕等各种雕刻技法来表现作品,质朴清雅,格调高古,广受文人雅士的喜爱。但受到社会大背景及现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无锡竹刻正面临着严峻的生存挑战,为了将无锡竹刻这一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传承与发展,我们先需要对它的认知度及生存现状进行了解,本调查就是基于这个问题展开的。本文涉及的调查研究属于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质文化研究与保护基金“无锡竹刻工艺传承与发展”这一项目,是对前期调研环节部分内容的整理。
1.问卷涉及的内容包括:社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对无锡竹刻的认知及了解的相关渠道,对无锡竹刻作品现状的认识程度,对于将无锡竹刻传承发展的态度及期望等等。问卷将受访人群根据年龄、职业、籍贯进行了一定区分,以方便数据的采样分析。
2.本调查研究的目的:一是了解社会对无锡竹刻的认知度情况,并在调查过程中让不知无锡竹刻的受访者对它有一定认知;二是调查无锡竹刻的生存现状,探讨思考它传承与发展的方向。
3.问卷调查具体实施:整个调研过程实施周期比较长,前后共3个月,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来铺垫,调查了很多无锡竹刻相关的一手二手资料,根据实际问题对问卷进行了设计,问卷共两份,一份是对无锡竹刻认知度及生存现状的调查研究,还有一份是对无锡竹刻应用创新方面的研究。在问卷设计完毕后,我们进行了小范围共20份的问卷发放回收,并对问卷内容进行了测试修改。正式的问卷调查开始于2011年8月10日,于2011年8月14日结束,分别在无锡市火车南站、南禅寺书城、惠山古镇旅游区对不同人群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300份,实际回收288份,回收率96%。其中,有效问卷288份,问卷有效率为100%。问卷调查结束后,我们用SPSS软件进行了数据输入统计及分析。
1.年龄。受访者中,年龄层在25岁以下的占总人数的52.1%,25—35岁的占25.3%,35—45岁的占12.2%,45—55岁的占6.9%,55岁以上的占3.5%,受访人群以中青年为主,这部分人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快也较强,认知面较广。
2.职业。从事工艺美术方向的研究者占受访者总数的6.3%,其他受访者的职业从学生到老师以及工程师、分析师,职业跨度很大,受访者职业面分布很广。
3.籍贯。受访人群中无锡本地人占总人数的52.1%,非本地人占47.9%,人数所占比例相当。
4.竹刻认知情况。调查结果显示,85.1%的受访者听说过非物质文化遗产,见过或在生活中接触过竹刻物品的人占总人数的82.3%,在问及他们是在何处接触竹刻物品时,家庭摆设与旅游区分别占30.2%和29.8%,占总数最多,博物馆商业售卖与展览会也占有一定比例。受访人群在生活中接触的竹刻产品主要为家居类和纪念品、礼品类,其中有48.3%的人在博物馆看到过竹刻物品的展览,他们表示偶尔能看到一些相关的报道,报道主要的途径是通过网络与报纸。
5.无锡竹刻认知状况。数据显示,受访者对无锡竹刻了解得最多的还是浅刻与浮雕,分别占总数的37.8%与36.9%,留青只占了18.1%,作为无锡竹刻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雕刻手法,大众对它了解得不多,可见受访者虽然知道无锡竹刻,但了解得并不够深入,我们很有必要进一步更好地将其推广。
6.会选择将竹刻运用在哪些产品之上。这是一道多选题,数据结果显示,在列出的22项产品选项中,选择桌椅的最多,占总数的13.6%,其次分别为茶具和笔筒,各占11.3%和11.2%,可知大家倾向于将无锡竹刻运用于与生活接触较为频繁的家居类产品与文房类产品中,同时这些产品的功能性都比较强,也能体现出相当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很好的表现无锡竹刻美感的载体。
7.更倾向于手工还是现代机械雕刻的加工方式。对于这个问题,赞同纯手工雕刻的人占了总人数的73.3%,22.9%赞成手工与机器并用,可以很明显地从数据看出,大众并不喜欢纯机械雕刻的物品,认为纯手工雕刻的东西更具有价值及艺术美感,适当局部地运用机械雕刻以提高雕刻效率也是可行的。大家对于像手工艺这类艺术的,美的东西还是很欣赏的,无锡竹刻还是有很大生存发展空间的。
从以上分析调查的结果可以了解到,社会对无锡竹刻具有基本的认知,但了解甚少,不够深入,一涉及相对比较细节专业的问题,回答就比较模糊,无锡竹刻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以收藏装饰为主,更多的是以作品艺术品形式呈现,功能性不强,不适合大范围普及,所以大家对它的了解也很浅。受到社会背景、经济等诸多方面条件的制约,无锡竹刻技法的传承者正在逐步减少,这一技艺正面临着空前的危机,问卷调查过程中,我们了解到社会对于传承发展无锡竹刻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十分重视和支持的,如何将其推广发展是需要我们认真思考的课题。将无锡竹刻负载于大家生活中广泛接触的具有一定功能的传播媒介——产品之上是我们思考的方向,而这类产品在承载无锡竹刻艺术美感的同时又不能显得很突兀怪异,能与之相互融合,在深化产品文化价值的同时又能体现无锡竹刻的艺术张力。在表达过程中,无锡竹刻的精髓是需要保留的,我们需要提炼出无锡竹刻自身个性化的与时代相融的符号,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进行创新,可以是题材、工具的创新,也可以是技法表现的创新,以将无锡竹刻更好地传承发扬。
李敏琦,无锡旅游商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教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