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众川汇流——山东博物馆探源

时间:2024-05-04

刘 勇 黄瀚东 (山东博物馆 250000)

众川汇流
——山东博物馆探源

刘 勇 黄瀚东 (山东博物馆 250000)

巍巍泰山,浩浩黄河。泰山之东,黄河之畔,山东博物馆已经悄然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岁月无言,时光无痕。当我们驻足仰视山东博物馆新馆的伟岸雄姿时,一瞬间,身未动,心已远。历史终将被记述,就让我们回溯至山东博物馆的孕育初期,那一段众川汇流的岁月。

一、山东金石保存所

1909年(清 宣统元年)1月25日,山东巡抚袁树勋上《奏东省创设图书馆并附设金石保存所以开民智而保国粹摺》,2月20日清政府批准创办,3月20日,开工兴建,9月,工成,坐落于风光秀丽的大明湖西南隅的遐园。初创伊始即传盛名,有“南阁(天一阁)北园(遐园)”之美誉。其中,金石保存所的任务是“凡本省新出土之品与旧拓精本,博访兼收”。这是中国近代由省级地方政府创办的第一所具有博物馆性质的机构。

二、青州博古堂

虽然明朝时期就有少数西方传教士进入我国进行传教活动,但随着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洞开清政府国门,传教士开始大量涌入当时的中国。怀恩光(1858-1926),原名惠特赖特·约翰·萨瑟兰,英国爱丁堡人,于1881年(清 光绪七年)被英国浸礼会派遣来华,在山东青州(今益都县)传教。1887年(清 光绪十三年),怀恩光为了扩大基督教会在青州的影响,创办了一座小型博物馆,称为“博古堂”,采取英国博物馆的形式,以“西洋景”吸引人,作为向中国人传道的特殊方式。据记载,博古堂内有历史、地理图表,动植物标本和汽车、电机模型等陈列品。建成当年参观者即达五千余人,第二年增加到二万余人,以后又增至

七、八万人。

1904年,济南开埠并且胶济铁路全线通车。怀恩光决定将博古堂迁往济南,并扩建成一座大型博物馆。

三、广智院

怀恩光来到济南后,在山东基督教共和大学(后称齐鲁大学)神学院任教。同时,选址济南南关,筹建博物馆,他多方奔走募捐,并任命其子为设计师。1905年12月第一期工程完工,正式命名为广智院,以示“广其智识”之意。1906年正式竣工,占地30余亩,整座建筑中西交汇,庄重典雅,既像中国的庙宇又像西方古堡,设计者在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文化精华的同时,突出了建筑的实用性,作为陈列展览室既有高大的空间又有较长的连续展带,室内空间开阔敞明,通顺紧凑。广智院在全国博物馆建筑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由我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翦伯赞主编的《中外历史年表》中更将它作为博物馆建筑的代表收入到书中,可见广智院在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广智院是当时中国规模最大的一座博物馆。怀恩光出任广智院第一任院长。虽然广智院的初衷,仍然是借“西洋景”吸引民众,进而适机布道传教,但其展览的内容,在当时来说却具有开启民智的科学启蒙作用,使长期封闭在“之乎者也”氛围里的国人接触到了现代科学的新天地。

1917年,广智院归入齐鲁大学社会教育科,与文理、神学、医学科并列。该校教育系和神学系学生均曾在广智院实习。怀恩光之后,潘亨利、魏礼谟、裴礼伯、胡维恩、林仰山先后任院长,同是浸礼会传教士。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广智院为日军接管,改为科学馆。1946年,英国浸礼会收回并使之脱离齐鲁大学。1948年9月,济南战役打响,中共中央曾下指示,战斗中一定要对广智院重点保护。1949年4月29日,广智院为中华基督教山东中区接管。

广智院是一所综合性的博物馆,以西方近代科学与文明为展示主题,主要采用展橱、镜框、挂图等方式进行陈列。展品万余件,分2000余组,包括动物、植物、矿物、天文、地理、机工、卫生、生理、农产、文教、艺术、历史、古物等13个门类。广智院常年开放,在当时的中国影响甚巨,达官贵人,文人学者争相前来,以游览过广智院为荣。一时间,名人、名馆、名城交相辉映,留下许多璀璨夺目的印记。

1914年9月,黄炎培在济南考察,在其著名的《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中,对广智院大加称赞,并做了详细的描述。“入堂,立计数机于门,验之,自六月一日起至昨日九月二十三日午后四时止,除停览日外,凡九十九日,得入览者五万六千一百一十九人,平均每日五百六十六人。”黄炎培对当时广智院的陈列内容也做了详细的记录:“黄河模型 长八尺,宽四尺,上罩玻璃框。…… 全部制成费银二百元。”“泺口黄河铁桥模型 长约二丈,河面桥梁以木为之,上涂黑漆,河之下铺厚沙…… 费银千元。” 黄炎培还描述了“汽车模型及图”“哥伦布探大陆船样图”“八大行星轨道图”“各种机器原动力模型”,“各种动物标本”“各种鸟卵”“各种矿石标本”等展品。

1922年,胡适来济南参观了广智院,除了在日记中详尽记述了广智院的历史和陈设外,他还写道:“此院在山东社会里已成为了一个重要教育机关。每日来游的人,男男女女,有长衣的乡绅,有短衣或半臂的贫民。本年此地赛会期间,来游的人每日超过七千之众。今天我们看门口入门机上所记的人数,自四月二十六日起,至今天(七月七日)共七十天,计来游的有七万九千八百十七人。院长出示英文报告,去年一年间入览者男二十八万二千一百六十三人,女三万九千八百九十二人,共三十二万二千零五十人,可云盛矣!”

老舍先生20世纪30年代在齐鲁大学任教,曾多次参观广智院。他在《广智院》一文中记述:“逛广智院的人,从1904到1926,有八百多万;到如今当然过了千万。乡下人在城里赶集,必附带着逛逛广智院。”“大鲸鱼标本,黄帝子孙相率瞪眼,到底是啥呢?蚊虫放大标本。又一个相率瞪眼,到底是啥呢?碰巧了有个识字的,十二分的骄傲说道:这是蚊子!”

各位文化大家用不同特点的文字记述了当时广智院盛况。在那时局动荡,国运飘摇的中国,一座博物馆能有如此繁华光景,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1992年,广智院被山东省政府列为山东省第二批重点历史文物保护单位。

四、济南道院

济南道院位于济南上新街,是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济南道院始建于1934年,1942年建成,坐北朝南,前后共四进院落,占地13975平方米。在建筑构思上以传统文化为主旨内涵,在建筑材料上采用西方技法,可谓“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据《济南文史资料选辑》记载,道院由当时的宗教组织——“世界红卍字会”所建。这个组织首创于济南,影响力波及全国,又延伸至海外,倡导“儒、道、佛、耶稣、伊斯兰五教归一”。在军阀混战的年代,该组织实施掩埋尸体、布衣施粥的慈善事业。日伪时期,该组织主事人依附于日寇,又为后人所诟病。1948年济南解放,济南道院移交山东文物管理委员会。

山东金石保存所、青州博古堂、广智院、济南道院,几经风霜,如今,有的已难觅其踪,有的高墙危耸,大门紧闭,只有斗拱雕檐飞出高墙一角,勾人无限遐想。但是,它们并未尘封,也并未被遗忘,正如一条条殊途同归的河流,在河流的尽头是它们共同孕育的新生——山东博物馆。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