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永恒的理性之光——浅析《阿尔卡迪亚的牧人》

时间:2024-05-04

顾顺吉 (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210000)

尼古拉·普桑(Nicolas Poussin,1594-1665) 作为法国古典主义绘画的奠基人,是这个时代推崇理性主义的杰出艺术家代表。洛梅尼曾给予普桑高度评价:“说他胜过拉斐尔,也不为过,至于同时代的人,又何敢同他比肩!”普桑的作品大多为神话、宗教和历史题材。其中,《阿尔卡迪亚的牧人》以其神秘的内涵、严谨的构图、单纯的色彩等自成一格,并且使得普桑古典主义艺术观得以彰显。

一、巧妙的构图,单纯的色彩

普桑善于构思,重视画面的构图法则。他曾说过:“艺术家应该先有构图,然后考虑装饰、美、雅、生动、服装、逼真以及一切必要的合理性;这后一种品质是艺术家固有的而不是学来的 。”

在《阿尔卡迪亚的牧人》一画中,一方沉重而厚实的墓碑位于画面的中心。对于画面中的四个人的布局,普桑将他们分为左右两组,分别做了精心的安排:左后方有一个牧人手扶在墓顶上,他低着头,与右边站立着的女牧人形成对比。左下方有一个身着蓝衣、稍显年长、留着胡须的牧人,跪着碑指点并辨认墓碑上的铭文,正形成手持铲刀的死神[Grim Reaper]形象。右方身穿红衣的牧人指着碑文欲言又止。他手指铭文,与蓝衣牧人的姿态相呼应。这三个男子头戴花环,手持木杖,衣饰简洁。他们的神情或疑惑,或好奇。右侧身穿黄衣蓝裙的女子,倚在向她回首男牧人的肩膀上,含颔垂首,静静地倾听着红衣牧人说话,宁静忧郁地地望着墓碑上的铭文,若有所思。四人之间既没有繁复的组合,也没有多变的曲线,只有单纯、简洁所构成的古典的美。

对于画面的色彩布局,或许普桑并没有给予过多的关注。画面中最跳跃突出的色彩就是女性身着的明黄色衣服。普桑说:“我们这样热心的研究色彩是不可理喻的,这很难达到绘画的真正目的。”当人们尝试性的对调画面中牧人衣服的色彩,甚至可以发现整个画面的基调并不受到影响。与当时风靡罗马的巴洛克风格、粗狂的卡拉瓦乔画风截然相反,普桑选择了一条沉静的道路进行着他对于单纯简朴风格的执着追求。虽然画面中一草一木无不经过了刻意经营,严格遵循着他理性的思维,但是画面洋溢的一派平和正如一股涓涓细流,荡涤着观画者的心里,具有沉默的震撼力。在宁静的表面下,我们看到画家对古典艺术的无比热爱。

普桑通过运用巧妙的构图,单纯的色彩,对画面每一处都经过理性的思考,以创造出他心里的一方乐土。正如贡布里希对于这幅画的评述:布局似乎相当简单,但那简单是来自渊博的艺术知识;只有这样的知识才能唤起这一恬静、安谧的怀旧景象,死亡在这里已经丧失了恐怖感。

二、崇高的风格,朴质的高贵

普桑强调艺术是可以系统、按部就班地学成的,因此基本技法、一个人的学识和智能,相较于艺术家的感性、天赋重要的多。他坚信学艺要从仿画古典雕塑、写生人体开始,艺术家能够通过素描传达出理性的思想观念。因此,在艺术创作中,普桑也力求严格的素描和庄重典雅、富于素描感的人物造型。这种理念注定使他的作品表现出一种崇高的风格,高贵中不失朴质。

《阿尔卡迪亚的牧人》一画就严格地体现了普桑对于崇高风格的追求,对于高贵画面中蕴含的朴质的表现。该画题材本身就富于静谧深远的诗意,更把古典韵味发挥到绝妙佳境。四人的形象让人忍不住联想到古希腊罗马时期的人物造型。三位男牧人俯仰的身子和指认墓碑铭文的手势都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可谓是古典的楷模。女子站立的姿态与背景中的树木有明显的照应。这一切的铺垫都为了符合庄重崇高的风格,使这幅画成为了形式和内容完美结合的典范。

三、严谨的秩序,思辨的主题

德拉克洛瓦称他是“一位真正的革新家”,即指普桑以魅力独具的形式开掘了深刻主题。这副古典主义绘画杰作,正是以寓意的表现手法,表现着深刻的主题精神, 生与死必然性的问题。

“阿尔卡迪亚”在古意中代指理想化的世外桃源。画面的背景中可见几座石山,从中可以知道普桑在画面中设定的是现实的阿尔卡迪亚地区,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说的牧歌般的世外桃源。但即便是这个如世外桃源般的地方,人们仍然摆脱不了生死的规律。显然,画家谱写的是一曲具有悲凉情调的牧歌,这有种“风光虽好,人生苦短”的感叹。

据图像学分析大师帕诺夫斯基考证,画面中墓碑上的铭文ET IN ARCADIA EGO第一次出现在意大利画家古尔奇诺(Giovanni Francesco Guercino,1591-1666)的画中。帕诺夫斯基将这句话阐释为“我(指死神)也在阿卡迪亚”,而非后人误解的“我(指墓中死者)也生于阿卡迪亚”。他认为,普桑自己一方面在铭文上未做更动,一方面则近乎强迫地让观者另作诠释 。简单来说,它所要表现的不再是与死神戏剧性的相遇,而是对人必有一死的事实的沉思反省。他认为对刻辞区别于拉丁文原意的理解可以让我们更加容易理解普桑的新观念。这段铭文的含义是取原意还是误解意,普桑将这个问题抛给了观者。

画面中的人物青春、健康,身处于一个诗人反复赞颂吟唱的梦幻之乡,然而与这份美好对照的是墓碑上的晦涩铭文。普桑运用这样的反差引导着观者对人类命运进行宏观思考,引起观者对人类存在和历史的无限追问。这不正是这位哲学家式的艺术家意欲探究的吗?它犹如夏日里一抹清凉,抚慰了我们躁动的心灵,呼唤我们在喧嚣之中回归博雅宁静、探求思索的生活。

注释:

1.普桑所作的名为《阿尔卡迪亚的牧人》共有两幅,需要指出的是,本文所指的是画家稍晚些时候所绘的一幅(约1638-1640所作,现存于卢浮宫)。

[1]世界美术.[J].人民美术出 版社,1982(4).

[2]德拉克罗瓦[法].德拉克罗瓦论美术与美术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

[3]范景中.艺术的故事笺注[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1.7.

[4]杨身源.西方画论辑要.[M].江苏美术出版社,2010.1.

[5]贡布里希[英],艺术发展史——“艺术的故事”[M].范景中.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

[6]朱龙华.世界艺术历程[M].浙江摄影出版社,1999.12.

[7]德拉克罗瓦[法].德拉克罗瓦论美术与美术家[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4.

[8]Erwin Panofsky[美].造型艺术的意义: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M].李元春.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

[9]Erwin Panofsky[美].造型艺术的意义:Meaning in the Visual Arts[M].李元春.远流出版事业股份有限公司,1996.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