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杨丽华 (山东师范大学 250014)
浅析柏拉图建立在“理式”之上的教育思想
杨丽华 (山东师范大学 250014)
柏拉图在他的哲学体系中将世界由高到低分成了理式世界、客观世界和艺术世界三部分,并提出了哲学的最高追求——理式。围绕着对于理式的追求,他提出了一系列培养塑造人的教育思想。他从人的外在美与内在美的塑造入手,倡导对人进行体育教育和音乐教育互补的教育方式。
柏拉图;理式;教育思想
生活在希腊黄金时代末期的柏拉图,将其后半生都投入到了他所创办的“柏拉图学园”中,致力于他的教育实践和思想、哲学体系的完善。柏拉图的教育思想始终和他的哲学思想密不可分,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也贯穿着他的教育理念。
通过柏拉图的“摹仿说”我们可以看出,他将世界分为了三层:理式世界、客观世界、艺术世界。但这三个世界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因某些媒介相互联系着。
柏拉图以“理式”为核心建构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理式世界。所谓“理式”,即edios或者idea,学界中又把它译为相、理念、形式、理性等。在柏拉图的哲学体系中,“理式”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世界的本源,也是真理,万物因它生因它变。在柏拉图看来,现实世界的一切不过都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因此,人们就要不断地追寻理式,来认识世界的本源,认识事物的本质。
但是“理式”是悬置的,客观世界的人是无法触及的,那么人们怎样才能认知理式呢?柏拉图告诉了我们接近理式的方式——通过神灵。在他的哲学体系中,神并不是他所说的“理式”,但神灵却能够感知和见到“理式”。在某种意义上神是善与美的化身。因此这就要求人们不断地追求美、知识和善,不断接近神灵,以此来靠近“理式”。人们感知和接近神灵有两种方式——神灵凭附进入迷狂得到灵感或者灵魂轮回见到真善美的真理世界。因此,灵魂便成了沟通理式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媒介。柏拉图认为人是有灵魂的,并且人死灵魂不灭。它拥有羽翼,不断上飞,以求到达理式世界,看到真理。但是这过程中充满磨难,“灵魂的羽翼要靠这些品质来培养生长,遇到丑,恶和类似相反的品质,就要遭损毁”。柏拉图所说的“这些品质”就是神灵所具有的美、智和善,这些可以通过教育获得。灵魂的轮回使得拥有美好品质的人可以得到真理。这样灵魂就沟通了客观世界和理式世界。
按照柏拉图的摩仿说,客观世界是对理式世界的模仿。理式世界是美、善、智的,而现实世界却并不完全模仿理式世界,因此柏拉图构建了理想国,也建立了庞大的教育体系。在理想国中,他将公民分为三个阶级:哲学王(统治阶级)、护卫者(保卫阶级)和劳动者(生产阶级)。这种阶级的划分则是按照灵魂所拥有的善的程度即对于真理的认识程度作为标准,由哲学王到劳动者依次递减,哲学王距离理式最近,而劳动者最远。同时为了维护城邦的正义,这三个阶级的公民必须各司其职,保障国家的正常运转。哲学王掌握真理,统治国家;护卫者身强体健,保卫城邦;劳动者则拥有技术,负责着生产和商业,为城邦提供物质保障。在劳动者中,有一部分拥有着特殊的技艺——艺术才能。他们通过绘画和音乐,虚构出了艺术世界。
艺术世界就是柏拉图所要谨慎对待的世界了。他在谈及理想国公民的教育问题时,讨论了各种艺术的利弊,及对各种艺术的态度,因此柏拉图的教育思想最能体现他对于艺术世界的态度,我们可以通过对他教育思想的分析来了解艺术世界。
古希腊哲学从苏格拉底开始便将研究的目光从外在自然开始转向人,柏拉图也不例外。他在《理想国》中对于理想城邦的构建也先从培养人入手。他在《理想国》中反复强调:“用体操来训练身体,用音乐来陶冶心灵。”从外在与内在两个方面进行育人。
我们先来看外在的体育教育。体育教育以体操训练为主要内容,柏拉图的教育侧重于身心的和谐发展,意在为理想国培养出拥有健美的身材、坚韧的意志、勇敢的心灵的城邦保卫者。从体育训练上来看,他一方面加强青年人的军事训练,增强他们的体质,培养他们吃苦忍耐的能力;另一方面则塑造他们温文尔雅的风度举止,可谓内外兼修。可以看出,柏拉图进行体育训练的根本目的还是在于陶冶人的性情,塑造人的心灵。同时,柏拉图所倡导的的对于形体的塑造从更深层面来说也是培养人对于形式美的欣赏与追求。这种形体的优美,本身就是形式美的一种表现方式。
古希腊的音乐同中国古代的音乐一样,与我们今天所说的音乐不同,在轴心时代的音乐含义基本可以等同于现代的文艺了,它融诗乐舞为一体。柏拉图将诗歌作为音乐教育的内容。他追求的是纯粹的知识,也就是最高的善、智、美——理式。而那些画家不过是些擅于模仿的人,他们并没有真知识,不了解真理,作品永远都是“影子的影子”“模仿的模仿”。对于诗来说,有人说柏拉图摒弃艺术,驱逐诗人,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他对诗进行了分类“诗歌与故事共有两种体裁:一种完全通过模仿,就是你所说的悲剧与戏剧;另外一种是诗人表达自己的情感的,你可以看到酒神赞美歌大体都是这种抒情诗体。第三种二者并用,可以在史诗和其他诗体里找到。”柏拉图所摒弃的是那些通过模仿而给人以错误教育的诗,对于赞美诗及引导人们向善的诗,柏拉图允许它们存在于理想国之中。
柏拉图将心灵划分为理智、激情和欲望三部分。这三者要和谐发展才能塑造美善智的心灵,从而接近真理、接近理式。能被柏拉图留在理想国中的诗大多是赞美神颂词,或者是那些符合他的道德标准的故事,必须与他所追求的道德标准相符。对于那些给人以错误教育的模仿的诗,柏拉图认为它们描绘了人性的“卑劣部分”,它模仿无理性的部分,不能使人得到真理,这些诗无益于青年人的成长,会歪曲他们的心灵,因而一定要将这样的诗人驱逐出理想国。
分析柏拉图对于诗歌的态度,从根本上说还是与他的哲学体系有关,无论是他的哲学还是教育,追寻的都是象征着真理的理式,而与理式相近的神灵则代表着美、善、智。而这些“模仿的诗”却将神灵描写的丑、恶。如果人们受这些诗歌的影响,将便会距理式越来越远。可以看出,柏拉图道德式的心灵培养一直贯穿于他的教育体系,正如他说“音乐教育的最后目的在于对美的爱”。
体育训练与音乐教育相结合使人的外在美与内在善相互协调发展,达到美善兼具的效果。外在的身体美作为辅助内在心灵善的手段,内在的心灵善则是身体训练的最终目的,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二者的协调发展最终就会像柏拉图所说的那样:“良好的培养和教育造成良好的身体素质,良好的身体素质再接受良好的教育,产生出比前代更好的体质。”
这样以来生活在客观世界中的人们,通过鉴别优劣、善恶、美丑的艺术,继而接受好的教育,不断塑造自己的灵魂,使它向着美善智的理式世界靠近,从而获得真理。
[1]柏拉图著,朱光潜译.《柏拉图文艺对话集》.商务印书馆,2013.
[2][3]柏拉图著,郭斌,张竹明译.《理想国》.商务印书馆,198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