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论苏天赐意象风景油画的语言特征

时间:2024-05-04

庞 烨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226000)

论苏天赐意象风景油画的语言特征

庞 烨 (南通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 226000)

自油画传入中国,有关油画民族化的讨论一直就未停止过。苏天赐一生致力于探索中西方绘画艺术的结合,不断地找寻适合中国民族文化的油画语言,开拓出了意象油画的新境界。苏天赐的艺术审美来源于他对自然对人的感悟和自身生命的体验,渗透了对民族对文化的深刻理解。本文从文化、民族、时代的角度,叙述苏天赐对意象风景油画艺术的探索历程,并试图从绘画语言方面及其艺术观点,分析苏天赐意象风景油画中所体现出的语言特征。

苏天赐;意象;风景油画;民族语言

一、苏式风格的文化语言

风景油画想要在中国这片沃土生根发芽,并获得长足的发展和壮大,一定要跟传统文化、民族特色相结合,苏天赐先生的油画风景吸收了东西方绘画艺术的精髓,开拓了他特有的具有东方意境的油画风景。

优秀的油画风景作品比自然风景更美,因为其中包含了画家的思想感情,这种感情通过作品转化为一种审美意境,从而使欣赏着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感受到一种情境交融的艺术美。可以说,意境是风景油画的灵魂,它表现出艺术家的人格魅力、艺术修养、思想情感等。

意象风景油画对道家哲学和艺术观念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亲切感,它利用作品将道家哲学中的审美因素放大,并能间或从中发现作者对于审美之外命题的思考与展开,从这个角度出发,可以将它理解为道家的宇宙观、生活观和审美观在现代绘画艺术形式中的一种还原和转换。当然,这种关于宇宙、生命和审美的思考必然会随着时代和艺术的发展而衍生出更加完备、更加适应现当代艺术的意识形态,思想本身亦不可能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当代艺术形式中突出一种典型的本土艺术哲学具有可行性,它能够丰富意象油画的画面内涵,同时也将自身内化其中,演化成为一种古代哲学观念的现代延续形式。

在苏天赐先生的创作生涯中,他的意象油画风景被认为是在他的艺术生涯中成就最高的。苏天赐先生的油画风景作品既是自然的,也是艺术的,游离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既表现出了自然界的客观特征,又呈现出画家主观的诗化意向,即意境。它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体现着一个中国文人对生命、对宇宙的关切和情怀,使我们一回到中国艺术特有的境界和追求。他的作品开拓的意境和显露的韵味,几乎可以在中国古典诗词中一一找到对应,但又是现代的、综合的,前所未有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东方的意趣,西方的实感;西方的缤纷,东方的空灵。”他的油画风景呈现出一种物我交融、宁静、旷达、崇高的精神诉求。

二、空灵如诗的民族语言

苏天赐文风如画,文字处处体现着画面感,犹如扑面春风,读来沁人心脾,有着散文一般的优雅。而作为画家,他从江南的自然风景中获取诗意,再经由画笔体现出来。谈到作品中的诗意情境,西方近代有些画家追求视觉艺术之纯粹,排斥一切有缘于文学的联想。而一个东方画者的观察方法却是乐于边走边看边想,不论真知或是错觉,统统收入眼底,却只让那能触发激情的因子留下,有待一日尽情的释放出来。苏天赐意象油画中的诗意是婉约、唯美的江南情调,体现了一种朦胧的静谧和诗意的洒脱,含蓄中透着画家优雅的修养和思想中的文人气质。苏天赐酷爱写生,十分注重面对实景写生时所触发的现场感,这种由自然之美所触发的诗意美感是画家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精彩成分,油画中能够呈现出宛若“采菊东篱下”的诗意空间。

江南多水,江南的水不仅滋润了自然环境,更体现了一种灵性。苏天赐的风景画中也多水,他喜爱并善于描绘水的形质和精神,大海、长江、富春江、西湖、九寨沟,甚至是不知名的小溪,都在苏天赐的风景画中出现过。

在苏天赐早期的风景作品中,山与水结伴出现的几率非常高,且手法偏写实;但在其晚期的风景作品中,山的比重降低而水的比重增加,山的形状或被隐去,或以一种似有似无的半透明状出现,进一步体现了一种水气氤氲的朦胧效果。陈世宁先生曾提到过苏天赐的一则轶闻:有一次他跟随苏先生在南京中山陵写生,展现在画家眼前的是中山陵停车场,而苏天赐却认为如实描绘并不合适,转而将其处理成一大片水。这则轶闻一方面说明苏天赐在风景创作时的主观取舍大胆而果断,另一方面也体现了画家对于水的热爱和依恋。

在吴冠中和苏天赐的毕生努力之中,意象风景油画开始走向成熟,并形成了能够代表中国油画本土风格的第一个高峰。而当二位老人相继辞世之后,这种油画中的江南意象仍然在江南画家的笔下延续,充满江南风情的作品逐渐增多,风格也相比前一个时期更加多样,但无论如何发展变化,充盈在江南画家心中对于故土的热爱却是永恒不变的。

三、中西融合的时代语言

对于在油画中加入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概念,苏天赐很赞同,但他始终坚持的底线,就是油画必须还是油画,不能因为加入中国式的标准就变成中国画。他对西方风景画与中国山水之间的相通之处也有独特见解:“如果要谈到艺术上的高原,不能忽视油画传统上的衔接。可是我们所需要的风景画,不论什么画种,它首先又必须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具有我们这个国家、我们这个民族的独特风格的风景。”

苏天赐以上所谈其实突显了一种理解西方风景画的本土视角,“意象”是一种本土思维,它充分参与本土油画风格的建构,是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交融的结合点。

苏天赐经历过所有第三代油画家所经历过的一切,这些蹉跎与苦难凝结于他的记忆与感情中,却产出了小夜曲一般悠扬的、具有意境美的艺术作品。对于苏天赐这一代画家而言,集体记忆的力量是巨大的,这种力量对于艺术及艺术作品的影响体现在,要么从中获取作品的灵感和题材,要么选择规避这段历史及其造成的伤痛,以直面心灵或自然的超脱心态重审艺术的本体价值。苏天赐属于后者,当时机成熟,他便将全部的热情投入到年少时的“中西融合”理想,将全部的情感寄托在山林湖泊的诗意情境之中。

[1]刘伟冬.自然·艺术·生命——苏天赐的历程[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2.

[2]王波波.20世纪早期中国油画中的江浙文化体验[J].美术学,2006.

[3]李娟,周晨阳.论苏天赐风景画的东方审美情趣[J].美与时代:中旬,2012.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