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新艺术的温床——论欧洲学院派绘画的新价值

时间:2024-05-04

张江波 (信阳师范学院美术学院 464000)

在欧洲美术史上学院派绘画曾经占有重要地位,对于传统的梳理继承并建立严格的规范和体系使人类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和延续起到过重要作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产生过很多重要的画家,并有大量经典作品存世。虽然学院派曾一度被激进画派画家视为保守、僵化、墨守成规的落后代表。但作为如此大的一个文化存在,或者说文化遗产我们应该做出公正的价值判断,以使其对于今天我们的艺术创作起到积极的影响,而发挥其应有的价值。

一、学院派绘画的源流

学院派是欧洲绘画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从16世纪末建立,到17、18世纪达到繁盛,最后在19世纪中后期走向衰亡。学院建立的初衷是要传承优秀的传统,主要是文艺复兴传统。他们把文艺复兴经典艺术成就总结出规律和法则像供奉神明一样顶礼膜拜,尤其是推崇拉斐尔所创立的古典主义艺术样式。在绘画图式上强调均衡的构图、稳定的结构,重视理性和法则;在创作题材上常选取宗教故事和历史事件,崇尚宏大的结构和史诗般的叙事性;在教学上,严格按照程序和规则教授学生;学院主义一向对素描的重视胜过色彩。在造型上有严格的训练和要求,他们认为素描是绘画的骨骼和结构,是绘画内在精神及理性与秩序的体现,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学院主义画家都有非常扎实的造型基本功,这与他们从学生时期受过的严格训练是分不开的。

那么学院主义是怎样建立起来的呢?文艺复兴的艺术大师像达•芬奇、拉斐尔、米开朗基罗等创造了当时难以超越的艺术高峰,他们的后继者们确缺少足够的才能和幸运再创造出更大的辉煌,而只能模仿大师的风格和技法使绘画艺术沦为矫揉造作的样式主义。自文艺复兴盛期之后虽然也诞生过像丁托列托、委罗内塞等这样的大师,但在艺术品质和气度上也难以与盛期大师相比。显然这时的艺术一直在走下坡路。为了继承文艺复兴艺术的衣钵发扬经典的光辉,1598年第一所真正有近现代意义的美术学院——波伦亚美术学院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建立。其创立者卡拉奇兄弟主张绘画要回归文艺复兴正统美学和经典艺术,并总结了文艺复兴大师绘画经验和技巧。打破过去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美术学习方式。在学院里开设解剖课、人体写生课,采用系统的现代教学方式。波伦亚美术学院的建立是欧洲美术史上里程碑。在随后17、18世纪在官方的支持下欧洲各国纷纷建立美术学院,像法兰西皇家美术雕塑学院,英国皇家美术学院,以及俄罗斯的彼得堡皇家美术学院等。这些美术学院都以古典主义美术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把表现理想美奉为美术创作的最高宗旨。由于各国美术学院都受到皇家的支持并为皇家和贵族服务,所以学院派绘画以其主流地位统治着整个欧洲绘画审美趣味和美术风尚。自此之后到19世纪之前的整个欧洲美术史也可以说是学院派的历史。

然而进入19世纪后学院派绘画由于过分的坚持单一的理想美原则和刻板的创作程式,不允许与之相悖的新的美术动向,逐渐成为僵化保守的流派而饱受诟病,最终淡出历史舞台。20世纪后波涛汹涌的现代主义美术的兴起更是使传统的古典主义学院派无立足之地。在法国学院派画家被赶出美术学院,只有苏联的列宾美院(原皇家美术学院)还保留传统的古典写实主义教学模式。

二、破茧而出的新艺术——拉斐尔前派、印象派等

学院派绘画除却自身的可生长的顽强生命力外,因其强大的传统,他还为其他画派的诞生提供了沃土。经过近三百年的发展19世纪欧洲的学院绘画显然是美术界垂垂老矣的封建族长,由于家规过严而引起儿孙们的反抗和反叛。在当时直接或间接提出反对学院派的新兴画派有英国的拉斐尔前派,法国的现实主义、印象主义等。直到20世纪现代主义的兴起极,极端的反对一切传统而为传统写实绘画在欧洲画上句号。

英国的皇家美术学院由雷诺兹爵士于1768年创立,他为美术学院确立了研究和学习古典主义绘画的教学宗旨。由于美术学院与皇家的特殊关系,古典主义学院绘画由于细腻的画风和既定的表现理想美的程式极善于表现宗教和肖像绘画,为贵族和上流社会青睐,并在英国流行成为整个英国的官方绘画风格。很长一段时间英国的官方画展被学院派统治。直到19世纪中期一批年轻的画家不满于美术学院保守的创作样式,妄图建立新的画派——拉斐尔前派,回到以拉斐尔为代表的古典主义之前的文艺复兴早期画家那样从观察中获得创造力的绘画方式。拉斐尔前派的主要成员本身就是皇家美术学院的学生,尽管打出反学院和古典主义的旗号,但其艺术学习生涯是受惠于学院派的。他们在学院里获得了基本美术技巧和知识,可以说学院为他们创立新的画派提供了传统的滋养。

于此相似的是法国学院派绘画,法兰西皇家美术雕塑院建立于1648年,而对皇家美院的完善做出突出贡献的是勒布伦院长。勒布伦师从法国文艺复兴大师普桑。曾随老师去罗马学习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艺术。他为美术学院制定了完备的古典主义教学规则,强调古典主义美学规范,主张临摹古代大师作品,重视素描基础地位,并在罗马设立分院选择获得大奖的优秀学生去罗马深造学习古典艺术。这些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规定了美术学院的古典主义发展路线。法国的学院同样受到官方的支持,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人才,很多重要画家都有学院学习的背景,像古典主义大师大卫特、安格尔、布格罗等。学院派绘画虽然在大型历史画和主题性绘画方面颇有建树,但是过于教条的规范和程式也限制了有才华的画家。法国的学院派进入19世纪后逐渐成为保守文化的代名词而饱受攻击。但同时也促进了新兴画派的发展,像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由于在少龙展上的落选,而自行在展会外搭建展棚展示自己的现实主义作品。还有印象派的画家都是被排斥在学院沙龙体质之外,而举起反学院主义的大旗。

这些新兴画派的发起者们其实都与学院绘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有的本身就是学院的学生像拉斐尔前派的米莱斯、罗塞蒂、亨特,有的虽然没有进过学院但是他们也有参见过学院画家开办的画室,像印象派画家的莫奈、雷诺阿等。这些不安分的艺术青年在艺术学习的初期都直接或间接受过学院所宣扬的古典传统的滋养,从这方面讲新兴画派不管他们主张多么强烈的反学院派反传统,仍然是在学院派传统的母体中分娩出的艺术新生儿,他们身上流淌着的是传统的血液。

三、如何公正地评判学院派绘画

对于历史上的学院派绘画我们应该做出公正的评价,要一分为二地看待问题。学院派绘画是一个跨越几百年的艺术流派,它在历史上产生过积极的影响。首先,作为学院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件极富现代意义的事件。学院有规范的集体授课,打破了小范围的作坊式美术教学,提高了人类学习和研究绘画的效率。其次,学院建立了完整科学的教学体系,对于美术的学习者更容易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并获得全面的专业素养。再次,学院的建立使美术作为艺术学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面前处于平等的地位,提升了美术和美术工作者的地位,自有学院以来画家的地位得到了较大提高。

对于学院派所推崇的古典主义传统,从美学观点来看无可厚非,古典主义绘画是美术史上的重要流派,像其他流派一样代表着不同的学术观点和美学偏好。学院是为继承文艺复兴的优秀传统而生的,他推崇的是正宗的美术传承,其初衷本没有错,而且更有积极的意义,因为文艺复兴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是人类绘画文明史上的重大突破,对此理应加以传承并发扬光大,这是学院的初衷和使命。从历史上看学院派也并非仅仅复制文艺复兴的艺术成果,虽然是提倡学习古典主义传统,但是在不同的发展时期和不同的画家那里还是有不同的表现。雷诺兹的绘画里多把王公贵妇放入虚构的神话故事中,体态飘逸丰盈,体现出过于唯美和甜腻的世俗化倾向。而达维特的古典主义更有一种史诗般英雄主义气概,多表现悲剧性的历史冲突,给人一种深沉与昂扬并存的感慨。安格尔的古典主义则又细致优雅而不失气度。学院派绘画也是在传统基础上发展变化着的,只是这种变化相对于时代对于美的趣味的改变要慢一些。

当然学院派绘画的衰微也与自身难以克服的的弊端不无关系。严格的门规与保守的做派是其走向末路的主要原因。学院派从建立到走向衰亡历时三百年,其间所崇尚的古典主义传统和理想美的原则基本没有改变,而我们看19世纪是古代向现代大变革的转型时期,各种现代美学思潮风起云涌,学院派偶有诞生像达维特、安格尔等这样的优秀画家也难有回天之力,因为古典主义的美学在当时看是过时了的。学院派绘画在几百年中建立起的艺术权威很难放下架子去吸收新鲜的思想,因此也难以适应急剧改变的现实。摄影术的发明更是极大的挤占学院派的肖像画市场。传统的古典写实技术在现代摄影科技的挑战面前显得不堪一击。所以学院派在欧洲美术史上的衰败是其历史宿命的结果。

四、传统的双刃剑——学院派绘画的启示

学院派绘画被赶出学院已有一百年历史了,我们现在拨开历史的阴霾在一定距离反观学院派可以得出更客观的评价。学院派所代表古典写实传统在今天看还是有新价值的。看过美术史的人都知道,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美术史进入了现代主义绘画时期。传统写实体系已被发明油画的欧洲人所抛弃,而在中国却迎来写实油画的第二春。徐悲鸿去法国留学曾受过学院绘画的严格训练,带回的是写实的油画传统。当然其中有历史文化的原因,一个是政治文化的需要,另一个是写实体系相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体系来说是相对新鲜的事物。我们不能说中国人捡了别人扔掉的东西就不好,判断一种文化的价值不能只看它的时效性,还要看本身是否有价值,是否能与其民族文化融合而产生新的有生命力的文化形态。学院主义所宣扬的文艺复兴古典传统本身就是有价值的文化遗产。学院派在历史画和主题性绘画方面也给中国的重大历史题材绘画方面很多启发和借鉴。这些都是中国人直接或间接继承的欧洲学院写实传统,又有所创新的结果。

在当下的新情况下欧洲学院主义绘画我们可以借鉴的新价值:首先,在表现理想美的宗旨上,与我们目前的价值观是相符的,健康的,也与我们百花齐放的文艺政策相一致。理想美是人的积极向上的情感表达,在我们的绘画审美趣味上应该大胆去追求。其次,在绘画语言和造型传统上,对中国的写实画派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中国油画的历史相比欧洲还很短,缺少足够的文化积淀,很难与欧洲绘画精品媲美。我们也缺少对油画写实传统的系统研究,而欧洲学院派绘画产生过很多大师和精品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学习。第三,在学院派的史学研究上,我们国内并没有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全面的认识,还有很多空白等待我们去填补,对很多画家的艺术生涯及师承关系的历史史实等待我们去考证和研究。

总之,欧洲学院派绘画虽然有其历史局限性,但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文化宝库。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审慎的加以研究和学习是对待文化传统的态度,也是我们艺术创新和文明进步的态度。

[1]邵大箴,奚静之.欧洲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9.

[2]佟景韩,余丁,鹿镭.欧洲19世纪美术:现实主义与印象主义[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刘淳.中国油画史[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