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艺璇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221009)
浅析韩国犯罪题材电影特征
张艺璇 (江苏师范大学传媒与影视学院 221009)
近几年看韩国犯罪题材电影,总是能从影片中看到惊喜、创意与深刻的人文内涵和社会问题的反映,并且能够从影片中感受到韩国电影人不断地进步和自我探索。本文以具体影片为例,从影片主体、风格和结构上剖析其特征。
韩国电影;民族意识;人物设置;叙事手法
无论是温暖夺人眼泪的爱情片、阳光四溢的青春片、满载正能量的励志片还是近些年在韩国电影中占有重要地位的犯罪题材电影,都能从影片看到韩国电影人的思考或是贯有的成型的套路——它不仅极富有民族特征,且融合了国际化的视听语言与题材选择,也不仅仅是单纯的好莱坞商业电影,而是在保证商业性的基础上仍具民族特点和人文内涵,是充满野心的,但并不媚俗。这一点,不禁让人感叹于韩国民族的自信心与尊严感。从2103年韩国票房top10中看到其中有五个影片属于犯罪题材范畴,这也不得不承认犯罪题材影片在韩影工业中已然发展成熟,成为重要的电影类型。是什么让韩国的犯罪片能兼具表面上的“好看”但又极具内涵上的深度呢?笔者认为这与韩国民族自身的个性特点息息相关。
韩国人民虽称自己是“大韩民国”但也是掩盖不了韩国人骨子里不自信的一面。他们渴望通过自己的电影作品反映现实,愿意自揭伤疤来向众人展示社会的不为人知的一面,即使是黑暗的、丑陋的,韩国电影人也没有丝毫去遮盖,甚至没有任何教化的作用,就是把现实中存在的问题摆正你眼前,留给你思考的空间让你去反思社会体制,让政府部门也从中看到社会存在的问题,以这种方式不断地去完善社会各个方面。这有利于韩国的发展和韩国人民生活的团结稳定,每个中国电影人都应深刻反思。
在20年前,好莱坞大片的强势攻入不断冲击着韩国电影本土力量时,韩国电影人不得不团结一致寻求保护。这个保护就是“电影配额制”。所谓“电影配额制”,是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6天的本土电影;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韩国政府内部对此制度一直存有争议,文化部坚持其配额比例,而经济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在争取“电影配额制”的历程中,韩国电影人表现出的空前团结不禁让人惊叹和佩服。翻阅韩国电影发展历史的资料会发现,1999年“光头行动”和2006年变革两大标志性事件,代表着韩国电影市场逐渐开放,并与好莱坞电影展开了激烈的生死搏斗,且取得让人瞩目的胜绩。当时为了抗议韩国加入WTO世贸组织而开放外国电影配额,以姜帝圭等为首的韩国电影人发起大规模示威游行,甚至剃光头在首尔等地静坐抗议,被世界媒体高度关注。韩国政府在极大压力下,决定继续“电影配额”政策。之后姜帝圭导演、根据南北分裂真实事件改编的《生死谍变》,上映22天后就打破韩国本土电影有史以来最卖座纪录,上映57天后成功吸引了245万观众,打破《泰坦尼克号》在韩国的票房纪录,为韩国电影注入一支强心剂。此片使得进入韩国电影院看本土电影的观众从原来的15%增加到37%,让韩国电影卷土重来,东山再起。尤其是近几年韩国犯罪题材电影在韩国电影市场乃至世界电影市场中的脱俗表现更让人为之一叹,从被韩影迷奉为经典的《杀人回忆》到朴赞郁的复仇三部曲《老男孩》《我要复仇》《亲切的金子》到《追击者》《那家伙的声音》《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熔炉》《恐怖直播》《素媛》等具有黑色风格的影片中可以看出,其主题之尖锐,尺度之宽大,内涵之深刻。
这其中取得成就的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归功于韩国电影人自身具有的“争强好胜”的品性,所以他们在电影创作上也表现出“定要争气”的这种精神。为了在好莱坞的攻击下守住本土市场,韩国电影人一方面“师夷长技以制夷”,一方面坚守着本土文化。我们一再强调电影作品要具有本民族特色,所谓的民族特色,首先要有民族文化、民族的独特风格,这既包括民族传统的艺术积累、美学特征,也应与国家当代的社会生活乃至文化转型息息相关
(一)人物的设置
以电影《金福南杀人事件的始末》为例(以下简称《金》),《金》以女性形象为刻画重点,讲述了一个在孤岛常年被压迫的女性金福南最终通过暴力杀戮的方式实现自我救赎的故事。
简单来说,女主金福南在影片中是一个干农活的劳动工具、一个让丈夫打骂施展兽性的工具、一个让小叔子肆意发泄性欲的工具、甚至在好友海媛的眼中,她也只是一个在失意时能够聊以自慰的工具。在影片的前半段,影片展示给观众的是金南福在他人心里软弱悲苦的形象。而对于女主自身而言,她单纯美好的精神追求并没有因环境的恶劣和自身遭遇所改变。片中孤岛里老太太的形象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折射出的就是金福南本身。从老人到福南再到女儿燕儿,不同年龄的女性形象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男人发泄的工具和免费苦力,注定了都是以悲惨命运终结一生的形象。但是女儿的死和朋友的冷漠最终导致福南精神世界的彻底崩溃,从而用杀戮的方式完成复仇和解救自己的“使命”。
妓女美兰是整部影片中笔者认为最精彩的人物设置,极具强烈的批判意义。美兰和女主的朋友海媛同是生活在大都市的人,一个是身份卑微文化水平低的妓女,一个是受人待见且受过教育的高级白领,然而对待事物的态度却让人诧异。一向没有社会地位的妓女反倒是整部影片最温暖人心的人物。影片中,她想尽一切办法帮助女主脱离无人岛的困境,作为社会的一个底层人物,她的一系列行为是对社会身份的颠覆。而影片中的另一形象海媛,她身为女主唯一的朋友,但她在女主陷入困境之时却极力自保,这个人物是冷漠、自私、懦弱的社会群体缩影。这两个人物的设置极具讽刺意味,这两个人物的对比也包含着深刻的暗示,引人深思。
看似社会低微的卑贱群体在拯救和救赎,而看似高尚的文化精英却冷漠回避。孰好孰坏?为了复仇和解救自己灵魂而举起杀人斧头的福南是坏人吗?为了明哲保身而懦弱自私的海媛是坏人吗?为了生存而以卖淫为职业却帮助女主脱离苦海的美兰是坏人吗?对好人坏人的划分真的有明确的界限吗?过去影片中的人物形象符号化的运用已太过单一,人物设置的多面性和立体化逐渐成为韩国犯罪题材影片呈现其黑色阴郁风格的特色。
(二)影片中意象的运用
影片《金》中使用了大量的意象,呼应情节且意味深远。1.韩国电影人钟爱的“孤岛”意象,远离了人群和都市喧嚣的孤岛,从表面上就寓意着孤独无助、无情无爱。而这些全部都在女主福南身上一一印证着。她没得到过真正的爱,绝望时她是无助的,身边几乎所有人都是无情的,开始有寄托的时候她的灵魂还不是完全孤独的,直至最后的压迫将她心中仅存的希望之火彻底熄灭之后,她真的是是孤独的了,其实这座孤岛上的所有人都是如此。2.笛子:笛子是贯穿整部影片的另一个意象,象征着福南与海媛之间的感情。海媛教福南吹笛子是她们少年时期的美好回忆,但福南为了保护海媛舍身救助,这时笛子被折断象征着两个人之间的感情就此中断,之后的十五年两个人就毫无联系。之后海媛回孤岛散心,两个人重逢,笛子也是被福南粘好的,两个人看似重归于好。孤岛重逢彻底改变了两个人的命运。在影片的最后,海媛用半截笛子插进了福南的脖颈,这个本在福南心中象征两人真挚情感的笛子竟成为了杀死自己的武器,沾满鲜血的笛子象征着两个人之间感情的终结。3.镰刀:镰刀一直是握在福南手里的,从前她只用来做农活,而最后,她却拿起了镰刀做出了生命的最后反击,同时也结束了这个孤岛上荒唐的一切,是对自己的革命,也是对这个孤岛的革命。导演用一个个意象穿插在故事里,不紧凸显了导演驾驭影片的能力更重要是的使影片本身更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哲理意味。
《金》中,导演用了几组对比镜头将金福南的人物形象和悲惨遭遇刻画得深入人心。门里是继父万宗家常班地毒打福南,门外女儿却习以为常地吃着苹果;门里是丈夫万宗和妓女翻云覆雨的呻吟声和喘息声,门外福南却像牲畜般若无其事地大口扒着拌饭;警察来问女儿燕儿的死因,村里那几个终日无所事事的大妈和嚣张跋扈的万宗狡辩着事情的原由,福南只能无助地坐在地上失声痛哭,任由他们颠倒是非;在福南最悲愤交加的时候,树荫下的老女人在喝酒唱歌,跳舞作乐,而福南如机械一般在烈日下一刻不停地挖土豆。人与人之间的对比更使人性问题上升到发人深省的道德层面。虽说这是一部反应韩国社会现实的影片,却也流露着强烈的女权主义气息。两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女孩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命运,一个是闭锁在落后、传统的小岛上忍受着来着长辈和男性的凌辱虐待,渴望着能得到幸福和关爱的金福南;一个则看尽了都市的鱼龙混杂、世态炎凉,对人情冷暖淡漠多疑的海媛。福南对海媛两次舍身相救,即便是在福南最需要帮助时她却袖手旁观之后,福南没有当面揭穿她,反而还在铁宗想要强奸海媛时救了她。同为生活在首尔的妓女美兰和银行职员海媛对待福南的态度更是让人痛心疾首。所有的对比手法一直将故事推展至高潮,观众内心压抑的情感也如主人公福南一样在此刻迸发,留给观众更多的不是宣泄,而是情感宣泄背后的社会问题和思考。
又如影片《追击者》,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剧作者和导演对剧情的峰回路转具有一种游刃有余的掌控能力,处处看似不经意间却能把剧情推进、铺垫、暗示、积蓄、突转衔接得天衣无缝。导演采用了希区柯克式的叙事手法,让观众通过画面了解到比男主人公忠浩更多的事实真相,由此来带动观众的情绪,使观众处于一种更为紧张的状态。尤其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在环环相扣的情节和快速切割的镜头中,观众一直对“追击者”忠浩能否找到失踪的按摩女而感到焦灼不定。凶手池英民在便利店毒害按摩女美珍的段落与忠浩在逃脱之后的追击构成了典型的平行蒙太奇叙事,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好莱坞经典的“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但故事结构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其一反好莱坞式“最后一分钟”营救模式,没有强烈地彰显英雄主义,没有让你为受害者松一口气,更没有让你解心头之恨地等到坏人被惩罚的结局,反而就是这种与生命的“一步之差”让观众直击内心最深处。
近年来,得益于电影分级制韩国犯罪暴力电影大行其道,令世界影人再次将目光聚焦韩国电影。我们也从中领悟到所谓的“好电影”是视听语言、故事情节兼具社会内涵的影片,若没有社会问题意识的反映和社会文化内涵的支撑,故事再曲折离奇,视听语言再具有冲击力也只不过是个空皮囊。
李宗禧.《电影配额制的韩美攻防线》.电影艺术,2010(03).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