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黄小龙 (惠州学院 516007)
当代大学书法教学的问题审视与对策思考
黄小龙 (惠州学院 516007)
书法教育是当代大学素质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联系综合性大学非书法专业的书法教学中学生书写能力较差、课程时间较短的实际,围绕书法教学应强调书法的艺术性这一原则展开论述,提出了当前书法教学的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当代;书法教育;问题;对策
该论文是广东省教育厅教育科研特色创新项目《建构民族文化特色的中国画话语方式与教学理念》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码:2014GXJK145。
改革开放以来,高校书法教育得到了全面的改革与发展,而在此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书法教育效果并非十分理想。这里所指的大学书法教育是指综合性大学的非书法专业的教育,美术院校或综合性大学书法专业的教学并非本文讨论范围,因为与书法专业的课程比较,综合性大学的非书法专业的课程的时间较短、学生基础较薄弱。基于此,本文提出此类书法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以书法教学应该重视艺术性为原则,就如何显著地提高教学效果这一问题作一讨论。
1.以“颜”“柳”“欧”为主的唐楷为教学内容
综合性大学书法非专业的书法课,大多数所选范本是“颜”“柳”“欧”,过分强调书法的实用性,容易导致千人一面的书法面貌。有些学生其实对“颜”“柳”“欧”体字不是很感兴趣,但是迫于老师的压力,不得不而为之。也有部分学生认为“颜”“柳”“欧”才是学习书法入门的最佳范本。所以,学习“颜”“柳”“欧”就在学生学习书法的队伍中形成了一股风气。其实,到底楷书是不是入门的最佳选择,早有学者提出质疑,康有为在《广艺舟双辑》中提到:“吾闻人能书者,辄言写欧写颜,不则言写某朝某碑,此真谬说!今天下人终身学书,而无所就者,此说误之也。至于写欧则专写一本,欲以终身,此尤谬之谬,误天下学者在此也。”1由此可以看出,康氏对于一直以来的入门则写楷书,写楷书则写“颜”“柳”“欧”的观点是非常反对的,岂不知入门有多种字体可选,楷书之中又有褚遂良、虞世南、钟繇、岂不知六朝碑版为唐楷之祖!高二适在其《题<晋唐小楷>》中说:“先习汉隶,次即晋楷;两相联结,字有光彩。”2,在前人对入门选何种字体的论述已经如此完备的情况下,当下学书先学楷、学楷必学“颜”“柳”“欧”的观点显然不合时宜。
其实,学习书法在选帖的时候是应该尊重临池者的个性,根据个人的喜好而定字帖的,但是由于社会风气的影响,以至人云亦云,争相效仿,这种现象对学好书法是很不利的。另外,从艺术的多样化角度来看,也不应该一窝蜂地去学习某一种书体。
2.重视技法训练而忽略书法文化的解读
技法在很大程度上是支撑一门艺术的基础,但是技法绝对不是目的。任何一门艺术离不开人的情感、思想的表达。学习书法时不能只是一味狭义地对书法中点画、结构、章法、墨法的训练,而忽略了有关书体、书风、书论、书史等文化现象、文化特征的解读。明末清初书法家宋曹在《书法约言》中提到:“初作字,不必多费楮墨,取古拓善本细玩而熟观之,既复,背帖而索之。学而思,思而学,心中若有成局,然后举笔而追之,似乎了了于心,不能了了于手。”3宋曹的“学而思、思而学”,即是强调学习书法时应该注意书体、书风的重要性。
综合性大学非书法专业的课程设置大多以技法训练为主要内容。忽视对书法文化的解读和艺术性欣赏。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有很大一部分同学属于机械模仿,忽略了艺术性的表达。如在临摹“颜”“柳”字的时候,过分地要求字形上的一样,导致学生学习时只是被动地描摹,没有主观地分析这类字的风格特点。一件书法作品反映了创作者的精神气格和丰富的内心世界。而这一切都需要用心去欣赏、去体会、去感悟其艺术魅力。一味地进行被动的书法技法训练,学生没有真正从内心深处体会到书法的独特魅力,不会全身心投入到书法的世界,所写的书法自然就缺乏了艺术表现力。
2.学生对概念理解有误,走上错误的学书之路
学生对书法专业术语的理解偏差或有误直接影响学生学习书法的效果。比如:一些同学认为字越大越有气势,一味地写大尺寸的作品,导致其书法面貌粗头乱服,一味追求气势而忘了点画和结构,还有一些同学更是认为写字的时候用大一些,写出来的字就有“力度”,导致没练上几个字就感到手酸,另外,有的学生贪多图快,一周之内临好几个字帖,囫囵吞枣,以为这样就是取百家之所长,其实这种方法与学书之正道南辕北辙。一个书家、一种字体,在不同的阶段临习都有不同的感受,理解的深浅也不同,对于一个学书者书风之形成、艺术观念之确立都有不一样的作用。岂是一周之内可以学到其精髓?临池者应该静下心来,细细研究一家的书法,然后旁涉其他书体。以上几种学习书法上观念的错误,导致了学生学习书法时总是不能如愿以偿。
这些现象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很常见,针对上述现象,教师应该加以引导,加强对部分概念的诠释,让学生在学习书法时在正常的轨道中稳步前进。
1.艺术性是书法艺术的基础
书法是以汉字为载体的艺术,与其他艺术门类相比,它具有无可比拟的抽象性。观者只有通过映现在眼前的线条及具有“意味”的字体形态来感悟书法作品中的美,从而体会书法创作者所寄予作品的情感。既如此,艺术性便是书法的第一要义。南朝书法家王僧虔在《笔意赞》中提到:“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4北宋李之仪也在其书论《姑溪集》中强调:“凡书,精神为上,结密次之,位置又次之”5由此可见,书法应该强调对神采、气韵等精神上的追求,才能创作出高格调的书法作品。
针对综合性大学非书法专业的学生,可能对神采、气韵等概念的理解没有书法专业的院校的学生理解的透彻。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尽量引导学生注重书法的艺术性,而不是实用性,充分地展现书法的艺术魅力,让学生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2.强调个性的抒发、形成自由与包容的课堂氛围
书法是一种以文字为载体的特殊的艺术形式,其艺术魅力重在变化。这里所谈的变化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一幅书法作品之内应该追求变化,包括用笔上的方圆兼备、用墨的枯湿浓淡等。二是个体与个体之间的书法风格应该有变化。有的追求飘逸、妍美的书风;有的追求古拙、浑厚大气的风格。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为了规范课堂而强调所有同学临同一个字帖。每个学生的性情、阅历和喜好都不同,对书法的选帖也是各有千秋。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发现学生的特长,因不同的学生的性情、喜好,而推荐不一样的字帖,正如张怀瓘在其《六体书论》中提到:“如人面不同,性分各异,书道虽一,各有所便。顺其情则业成,违其衷则功弃”6另外,每个人对艺术的感觉不一样,就算是选同一个字帖作为师法对象的,所临摹出来的感觉也不一样。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不同的学生,选不同的字帖给予肯定,因材施教,为学生营造自由与包容的课堂氛围。
3.提高文化修养、以字外功夫反哺书法
一幅好的书法作品展现的不仅只是作者的书写技巧,更是一种对汉字以外大千世界的人文关照。清刘熙载在其书法文论中提到“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也”7。由此可以,创作者的综合文化素养无意之中已流露在作品之中,要准确、完整地认识和把握书法的艺术美,只具备本学科的知识、技能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充实和提高审美综合文化素养。正如黄庭坚在《山谷文集》强调:“若使胸中有书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而韵似胜。”
综合性大学的美术专业书法课程课时短,不能对书史、书论进行一一讲解,应该引导学生多读相关的书目,以提升专业眼光及加深对传统的认识。同时,也要旁涉文字学、文学、历史等科目以提升综合素养、提高眼界,以期技道双臻。
如何更好地进行书法教学,一直以来是被重视的课题,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而言,谈及一些教学的想法。近年来,国家对书法教育的重视程度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教育方法上也进行了改革与探索,极大地推动了大学书法教育的发展。概而述之,书法学科在整个大文化背景、学科体系中的位置正在逐步提高,书法教育也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们仍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循序渐进引导他们感受书法的魅力,注重书法的艺术性,从重视欣赏教学和创作能力等方面进行培养,让书法艺术发扬光大。
注释:
1.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757.
2.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156.
3.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131.
4.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62.
5.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375.
6.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1:352.
7.历代书法论文选,上海书画出版社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12:715.
[1]季伏昆.中国书论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2]上海书画出版社编.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2007.
[3]李中原.《书法艺术审美散论》[J].文艺研究,2004(1):142-145.
黄小龙,男,惠州学院美术系教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硕士、毕业于深圳大学。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