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高师视唱练耳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分析——以伊犁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少数民族班为例

时间:2024-05-04

倪 洨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835000)

高师视唱练耳传统的教学模式弊端分析
——以伊犁师范学院音乐学专业少数民族班为例

倪 洨 (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 835000)

本文从高师视唱练耳的概念界定入手,分析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目前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弊端,重点论述视唱练耳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主要以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音乐专业民族班为个案研究,为我院视唱练耳学科将来的发展和改革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师视唱练耳;传统教学;弊端分析

(本文为伊犁师范学院教学改革项目一般课题,项目编号:201141)

一、 高师视唱练耳的概念界定

视唱练耳是使学生能够掌握综合性音乐能力的一门基础音乐课程,即学习和认知音乐的起点。它包括视唱、听觉分析和听音等方面的训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三力”,即音乐感知力、听辨记忆力和视唱能力。主要是在学生学习音乐过程中让学生能够更快速地了解各音乐要素,更易于掌握正确的音准、音律和节奏,让感情能够尽量做到收放自如。除此之外,它还能让学生准确的分辨和分析难度不高的音乐作品的节奏节拍、音律和终止式等音乐要素,通过进行视唱练耳的教学,让学生对音乐有一个坚实的初步认识和基础,从而更好地培养其音乐综合能力。

“视唱练耳”,顾名思义包括视唱和练耳两方面,最早学科定义,视唱即视谱,练耳即听音。而随着音乐语言复杂化的发展和对专业队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根据音乐对象和需要的不同,视唱练耳课应该划分为多个板块去让学生学习,比如音乐律动课、表现体验课、理论听觉课和作品鉴赏课等,从而更好地改进教学的各个环节,完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与此同时,高师音乐教育与高师视唱练耳教育紧密相关,其特殊性决定了教师除了要注重学生在音律、节奏、读谱等方面的技能训练以外,还要注重对学生视唱练耳课程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

二、高师视唱练耳学科目前存在的教学弊端

进入21世纪以来,全国各地方都相继响应国际音乐文化和音乐教育发展的号召,一些高校如伊犁师范学院,在招收少数民族学生音乐学班的同时,还积极开设了一些少数民族乐器班,如“冬不拉乐器班”“维吾尔族乐器班”等。在视唱练耳教学上各地也是大力推广民族视唱练耳教学,地方化的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模式进行得如火如荼,虽然很多高师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已经有改革的意识和行动,但多年传统的“西化”教学模式已经有些根深蒂固,所存在的弊端如教学规范或教师素质等问题也不容忽视,下面就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视唱练耳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做简单的阐述。

(一)视唱练耳教师的教学方法“模式化”

多年来虽然我院在视唱练耳的教学上都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由于教学设备和课程的繁重使得教师很多时候还会存在运用“模式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教师不能同时兼顾学生音乐技能训练和视唱练耳教学的音乐功用,容易过度重视一方导致忽视另一方的状况的出现。如在进行视唱练耳的课程教学中,教师容易把目光集中到学生是否掌握视谱和听音的技能训练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学习自主能动性的激发和感情的培养、引导,并没有发散学生的学习思维和探究热情,尤其是民族班学生,在进入高校之前本身基础就很薄弱,无论是听觉上还是识谱上也就是对视唱练耳的掌握度几乎为零,如果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技能训练,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视唱练耳课程的教学缺乏兴趣和热情,对其教学产生“审美疲劳”,直接会制约我院民族班学生视唱练耳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本学科的教学发展。

(二)低效率的传统教学模式,制约视唱练耳教学的推广

我院视唱练耳教学中,很多时候仍然采取传统的视唱练耳教学模式,即教师如果要逐个对学生进行准确的音乐技能的训练和定位,就会让学生陷入漫长的“等候指导”时间潮流中。在民族班里,通常只有几位或者十几位的生源,这样不仅浪费教师资源,也荒废了教师资源,在教学中,极大地增加了教学成本,导致教学效率低下,学校的各种资源都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之中,无法满足众多学生的需求。因此,这种“精英式”的教学模式,远远不能满足大规模的地方化的视唱练耳教学的发展。与此同时,我院对视唱练耳课程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安排的课时相对较少,从而限制了学生对音乐基本技能的掌握,这是民族班学生视唱练耳教学质量总是提高不明显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教学内容单调而枯燥,缺乏整合性和连贯性

因为传统教学理念因素的影响,我院视唱练耳教学相关的教学内容安排都比较单一枯燥,与音乐其他的课程如声乐课、钢琴课、作品欣赏课等联系不大,缺乏必要的连贯性,因此,影响了学生对音乐综合能力整体的感知和音乐素养的培养,视唱练耳教学成效不明显。在视唱练耳教学中,教师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如音高、节拍节奏、和弦、和声等音乐要素单独进行分化训练,如视唱教学,主要是锻炼学生视谱即唱的能力,这就决定了教师主要是集中训练学生熟悉和掌握五线谱会的各种调性;练耳教学,即听音分析能力的培养,教师主要训练学生分辨音乐作品中的音程、和弦、单声部和多声部等音乐要素的掌握,两者的联系相对而言都较为单一,缺少有机整合,从而影响学生今后音乐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在单调的内容教学课堂上,教师授,学生受是主要的教导模式,在这种被动的教导模式下,学生对视唱练耳教学存在严重的厌烦甚至产生抵触情绪,教师弹什么,学生唱什么,考试考什么,教师教什么,这种沉闷的教学模式容易让教师忽视对学生创造思维和创造力的培养,因此学生并不能充分认识到视唱练耳教学对他们培养音乐能力产生的重要的奠基作用,从而产生一系列的音乐恶性循环,让视唱练耳教学与时代音乐教育的发展日益脱节。

综上所述,虽然视唱练耳课程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着,焕发着强大的生命力。但伊犁师范学院艺术学院少数民族学生视唱练耳的教学一直还保持着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无疑与现在视唱练耳课程不断的探索和创新发展相抵触的,只有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引进新理念,丰富教学内容餐能从根本上改变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

[1]李永兰.湖南省高师视唱练耳多声部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M].湖南师范大学,2010(05).

[2]阎姝宏.对高师视唱练耳教学的探讨与思考[M].辽宁师范大学,2011(04).

[3]莫军梅.高师体验式视唱练耳教学的研究[M].南京艺术学院,2011(06).

[4]龙小君.多声部民歌在视唱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分析[J].中国音乐,2013(07).

倪洨(1979.4-),女,四川广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音乐理论教学与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