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石 晶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730000)
论民族音乐在高校音乐教育中的传承
石 晶 (西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730000)
民族音乐指的是区别于专业音乐形式,在民间孕育和发展起来的,大多以口传心授的方式在民间传播的音乐形式,其形式多样,极富地域和民族情怀和特色。在当今的高校音乐教育中如何承担起传承民族音乐的一份责任是很值得深思和研究的,本文就以此角度进行论述民族音乐在高校专业音乐教育中的传承问题。
民族音乐;高校教育;传承;专业性;文化
民族音乐就是产自于民间,流传在民间的,表现民间生活,生产的歌曲或乐曲。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能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民族音乐近年来面临着快速衰落的困境,有些民族音乐甚至已经没有传承人,已经无法看到原本的面貌。主要原因是因为现代社会人们审美倾向的转变所造成的。科技发展,各种新媒体的更新换代也使得人们更加喜欢新媒体。而社会文化生活和娱乐生活的繁荣给人们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新鲜好玩的业余娱乐项目,从而使得传统的民间音乐失去了优势和光彩。久而久之,民族民间音乐就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遗弃,现在的民族民间音乐主要承载群体是占比较小的中老年人,而真正能够演奏或者演绎民间音乐的又都是一些高龄的老者,很多艺人因为生活压力也放弃了民间音乐的继续传承,而年轻人则极少会心甘情愿学习民间音乐,从观念上认为民间音乐比较低俗,从现实上从事民间音乐传承不能带来较好的经济收入,无法养家糊口,所以民间音乐也面临着后继无人的艰难处境。
而作为专业教育的高等院校,相对于社会传承人来说,更多的是专注与教育,而不是经济收入。所以在高等院校的音乐院系开展民族民间音乐的学习和传承有特殊的优势。首先,高等学校的专业音乐院系的学生已经具备了很好的音乐基础,不论是在乐器演奏还是在音乐理论方面都有相当的基础和功底,这一点是学习和传承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和前提。因为传统的民族民间音乐传承人绝大多数没有经过音乐的专门训练。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基本靠口传心授,靠师傅的示范和模范来学习,往往学习过程漫长,进度很慢,且没有对音乐形成一种系统的认识,这也是现代很多社会青年不愿意传承民族音乐的其中一个原因,因为他们没有接触过音乐,会担心自己无法学会。而高等学校的音乐学生已经有良好的音乐技能和理论基础,对于民族音乐的学习可以从专业的角度很快入手。这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高等学校一般开始单独的一门民族音乐学课程。但课程内容主要是介绍全国各个地区的民族音乐为主,以整体的,框架性的认识为思路。很少以某一种民族音乐形式为学习对象,进行深入的学习和研究。这一点是目前高等院校民族音乐教学中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薄弱环节,因为学生对全国民族音乐虽然有了轮廓的了解,但并不能真正演绎某一种民族音乐。还不能达到真正传承的目的。所以笔者认为今后高等院校对于民族音乐的教学和传承应该转向更加专业话的方向上来。比如,不同地区的大学音乐教育可以选取一两项改地区的民族音乐形式进行专门的研究和学习。或者是选取该地区周边地区的民族音乐形式进行研究,这样就具有天然的地缘性优势,无论从地理上,还是从文化上都容易接触和理解。比如笔者所在的西北师范大学,就可以在民族音乐课堂选择甘肃地区特有的“花儿”“秦腔”“兰州鼓子”等作为教学的重点课程。尤其是“花儿”,甘肃临夏有全国闻名的“花儿会”,还有花儿王朱仲禄。这些都是非常便利的教学资源。另外,学生对于“花儿”和“秦腔”都是比较熟悉的,虽然不能达到开口就唱的水平,但是因为经常接触到这种演唱形式,耳濡目染,模仿起来比较容易。再者也有临夏籍学生,可以让他们讲解关于“花儿”的文化背景,或者进行表演唱。总体来说可操作性很强。
其次,高等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因为具备专业的音乐素养和技能。院系可以组织学生与地方文化馆或者民间音乐比较繁荣的村落或者文化活动点进行长期的合作。比如高等院校音乐学生可以定期定点下乡进行采风,同时对有意愿学习民族民间音乐的农村青年进行免费的培训。教授他们专业的音乐素养课程,让他们掌握基本音乐知识,这样就可以解决音乐入门的问题。而专业的学生又可以同时向农村艺人请教民间某一种音乐形式的演唱演绎问题。因为学生毕竟学习的是比较系统和专业的音乐,而民族民间音乐的演唱和演奏跟专业的音乐体系有着很大的不同,学生在对民族民间音乐有了初步了解后应该深入村落学习原始的演绎,这是很重要的。所以,学生下乡到村落,跟民间艺人相合作,可以优势互补,相互学习。除此以外,学校也可以邀请民间艺人来学校走入课堂,进行一定学时的教学活动,通过与民间艺人的接触和学习,让学生真正了解和体会某一种民族民间音乐的魅力,以及背后蕴藏的各种背景和故事,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从直观上感受民族音乐。
总之,民族民间音乐的传承要靠多方面的力量来共同完成,高等学校的音乐专业院系应该发挥自己的优势,做到“走出去,引进来”双管齐下的学习双向模式,从而最大限度地承担起民族民间音乐传承的一份责任和义务。
[1]张天彤.《高师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传承——关于高师民族音乐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对策》.载于《中国音乐学》,2004.1.
[2]庄敏莹.《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的几点思路》.载于《艺海》,2009.7.
[3]博特乐图.《高校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传承人?——内蒙古大学民族音乐传承班的探索》.载于《人民音乐》,2015.1.
[4]周芳.《小学音乐教育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发展》.载于《艺海》,2012.12.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