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慧芬 (缙云县七里乡文化站 321400)
缙云剪纸是浙江省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它是人们实际生活的需要,是民俗事项中的形象载体的依附,是农耕文化生活方式流布民间的反映,更是历代缙云人在特殊的历史、文化、生存背景中创造的优秀传统民间造型艺术。
据考证,缙云剪纸传承与东汉以来道教文化的兴起密切相关,早在东晋南朝时一批道教名士在缙云仙都活动,缙云山成为江南道教活动中心之一。每当举行道教科仪活动,剪纸都会被用作祭祀祖先和神仙的供品或装饰品布置道场,缙云农村至今举行的道场科仪活动,亦延用古代习俗悬挂各式精美剪纸,诸如带文字的“迎圣驾”“迎圣坛”“朝礼坛”“蓬莱境”“大有库”“香封云”“玉皇宫”等剪纸图案。可见当时剪纸就已很流行。
明末清初,缙云县境内戏剧繁盛,外地各路戏剧班社纷纷聚集缙云献艺。当地一些技艺高超的民间剪纸艺人看戏后通过想象和构思,用剪纸技艺手法创作出新的作品,以戏曲人物故事主题的戏曲窗花由此诞生。
民国时期,缙云县出现李宝风、蒋娇莺、麻义花等一批技艺高超的知名民间剪纸艺人,在她们影响下,缙云县五云、新建、壶镇、舒洪、三溪等许多乡村出现了一股剪纸热。每逢过年节庆之期,婚丧嫁娶之日,祝寿满月之时,家家户户都把自己平时剪制的作品贴上窗棂,并把这称作“挂喜”。
如今缙云剪纸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体现了美育与德育的和谐统一。我们应该更好地将其保护与传承下去。
首先缙云传统民间剪纸,在题材内容方面大致分为戏曲人物剪纸、历史人物剪纸、花鸟动物剪纸、吉祥图案剪纸、宗教剪纸、文字剪纸等。其中,戏曲人物剪纸在传统民间剪纸中占据重要地位。
其次在剪纸工序方面主要依照祖上代代相传的剪纸“熏谱”样张来完成剪纸制作,也有技艺高超艺人自己设计“熏谱”新样张。民间认为,一个女子剪纸手艺越高,口碑就越好,嫁到夫家也就越体面。因此,剪纸技艺高低也是用来品评新娘的一个标准。
再次是在技法方面以画面构思巧妙,动势夸张,阴阳结合,以形寓神。剪人物时,不剪面部五官,主要刻画动态。衣褶以阴刻处理,与背景的阳剪法成对比。背景常以网格、水纹、花瓣、祥云等纹饰用来连接画面的纸筋,使场景中的亭、台、楼、阁既有烘托渲染气氛之功效,又不致背景与人物之间孤立无依。
缙云县先后于2005年和2007年分别组织全县开展了民族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大普查,挖掘出一大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缙云剪纸》于2007年6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列为浙江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6年,县老年大学举行教学成果展、剪纸学员67人参加展览,共115框1483幅作品。2008年1月,缙云县朱松喜和麻义花被浙江省文化厅评定为第一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缙云剪纸”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周雪莺、刘夏英2009年、2011年分别被丽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评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2010年5月,举办庆祝第五个“文化遗产同”缙云县民间剪纸大赛,全县共有130多位剪纸爱好者参加比赛,获奖优秀作品在缙云县博物馆展出。2011年3月,组织参加2011中国桐庐“国际剪纸艺术节”暨第四届“神州风韵”全国剪纸大展,获剪纸作品铜奖1个、剪纸创意作品三等奖1个、剪纸作品优秀奖2个,缙云县获优秀组织奖。2012年,我们与丽水市民间艺术家联合会举办“缙云遂昌民间剪纸精品联展”,2014年4月,七里小学应邀参加浙江狮子联会举办慈善拍卖会,拍卖所得9800元全部捐献给中国狮子联会,2014年5月,缙云剪纸传承人刘夏英创作的《清明上河图》剪纸作品获中国第十届中国艺术节山东省工艺美术设计创新银奖,《快乐乡村》获第十届全国剪纸大赛一等奖。2014年7月,中华文化促进会在山西举办“教场坪能源杯”中国戏剧剪纸大赛,我县选送的沈伟华作品获金奖,周雪莺获铜奖。2014年10月,丽水市文联、丽水市政协举办“青山绿水中国梦”剪纸作品展,我县选送的80多件作品中有62件作品入选,其中获金奖作品2件,银奖作品4件,铜奖作品8件,优秀作品21件。
首先开展剪纸教育,不仅要传承剪纸技艺,更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学生在剪纸这一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中体验孝老爱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创造、爱奉献教育等内容,让他们在学习剪纸技艺的同时得到道德的教化与滋养,成长为有理想、有道德、勇担当、善合作的阳光新一代。
其次还可以聘请当地民间剪纸艺术家以及当前优秀传承人到学校指导,通过言传身教,手把手的把剪纸艺术传承下去。例如:民间艺人朱松喜就被新建镇河阳小学聘任为该校的“缙云剪纸传承基地”指导师。这样能让孩子对剪纸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这让人非常欣慰。2005年9月,缙云县老年大学开设剪纸班,并于2006年12月成立老年大学剪纸研究会,共有会员40人,2007年创办了缙云景谷剪纸工作室。近十年来共举办了三十多次展览,以及各种比赛。展出作品四千多幅,举办剪纸讲座23次。2010年6月,缙云县分别在老年大学、七里小学、河阳小学、仙都小学建立了《缙云剪纸》传承基地,2012年,七里小学被浙江省文化厅评为浙江省非遗传承教学基地,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活动。
再次我在“非遗”进校园的实践活动中,总结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如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与认知水平的差异,编写一套特殊教材,把剪纸课纳入课堂教学,把传承“非遗”作为一项常态化工作,并逐渐步入正规化的教学轨道,使之培养出更多的传承人。
剪纸文化体现了人类创造优秀作品的特殊价值,它的形式和内涵蕴藏了缙云县传统文化的根源,是中国人文化精神原生态生存生产生活方式的保留,是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瑰宝。而今青少年作为剪纸文化、艺术传承的未来,只有让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剪纸、热爱剪纸,才能不断地为剪纸艺术的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才能为祖国宝贵文化遗产的世代相传开辟了一条大众化的有效途径,真正“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孩子们在享受传统剪纸艺术带来的无限快乐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了心灵,在这条没有终点的非遗传承发展道路上,我们会一直努力前行着。
[1]何红一.明间文化论坛[J].中国民间剪纸与民间文化,2004(5).
[2]孙二林,石磊编著.《实用剪纸技法》金盾出版社,2011.6.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