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赵 雷 ( 江南大学人文学院 214122 )
傣族主要属于亚热带地区,那里河网密布,森林繁多,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该地区生长出许多珍奇的树木与植物,所以傣族先民很早就对大树及茂密的森林尤为崇拜。更因傣族人民普遍信奉小乘佛教,并受其宗教文化影响,将佛教中的“五树七花”作为自己所居住地的象征,故此傣族人民对菩提树、铁力木、贝叶树等“五树”都十分敬重。
我们常见的傣族舞蹈作品中,大多数都是以孔雀为形象进行物象模拟,或以傣族少女的柔美婉约,以及她们无忧无虑的生活习性进行人物刻画。《吉祥树》的编导别具匠心,并没有选用这些惯用的舞蹈形象,而是以拟人的手法,将傣族地区全民信奉的大树作为主形象,充分利用演员的身手臂与身躯,使演员一人刻画出灵树与鸟儿两个角色。舞蹈一开始,我们就可清楚地看到,演员的服装上饰满了仿真的绿叶,右手与左脚缠满了藤条,而且演员赤裸上身,在背部也描绘上了象征灵树的图腾图案,然而无论服装、饰品或图腾,所选用的颜色均为绿色,演员从头到脚,由里及外都与作品所要刻画的绿葱,富有生命活力的树木形象十分贴切。其次,作品中演员的面部表情也是十分丰富,如灵树“醒”过来后开心好奇的表情,塑造了灵树那可爱顽皮的形象;到灵树被鸟儿“强吻”后惊讶委屈的表情,塑造了灵树害羞憨厚的另一面;再到作品中部,灵树脸上自然并富有希望的微笑,更是烘托出作品名称中的“吉祥”二字,带给观众一种亲切温暖的感觉,而这些面部表情的准确呈现,为作品形象的鲜活刻画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再次,作品中演员的头部和眼神大多数都是朝着斜上与正前方向,即使有低头俯身的动作,也是恰到好处地一带而过,避开了很多作品的无病呻吟与空洞无物,更多的去强化塑造灵树那挺拔向上的健康形象,并借用灵树与鸟儿在作品中和谐融洽的关系,抒发傣族人民心底对“天人合一”境界的不倦追求之情。
在动作的创编上,编导以傣族民间舞蹈动作为基础素材,充分利用演员的肢体条件,以独特的动律与夸张的动作,进行“树”的形象刻画。舞蹈中,属演员的肩膀、肘臂、双手、胸背等上半身动作最为丰富,如用肩部的灵活耸动来表现鸟儿的活泼;用双手的快速重叠来表现纷飞的落叶;用右手的鸟型手位来表现鸟儿的造型等,并且在演员丰富的上身动作语汇中,我们还可以清晰地看到曲掌、掌形、双合翅、顺展翅等傣族特有的手形和手位。另外,演员的脚下动作也十分亮眼突出。如从舞台右区通过斜线的软调度,连贯地到达到舞台左左区的过程中,演员的脚下伴随着上半身的转动而灵活转换,不仅展示了演员脚下扎实的基本功,也促进了舞蹈动作的连贯性,使其更加顺畅自然。值得一提的是,作品中演员脚下的蹲、跑、跳、抬等动作始终贯穿着傣族特有的勾踢步伐,并没有同上身动作一样进行过多的变形与夸张,保证了脚下动律的民族性。舞蹈中所有的动作从头到肩,从肩到肘,从肘到手,并配合身体三道弯,一顺边的舞蹈姿态,以及演员脚下稳健扎实的步伐,使所呈现出的动作都是那么水到渠成。
舞蹈中还有许多精心的设计与富有趣味的动作,如演员用右手抚摸左手的鸟型手位,来表现灵树对“鸟儿”的呵护;用跪在地上闭眼前倾的动作,来表现灵树呼吸着大自然的芬芳;用右手的鸟型手位不断靠向自己嘴唇,来表现灵树被鸟儿的“强吻”;以及灵树被“强吻”后落荒而逃时脚下夸张的小碎步等动作,都为舞蹈情节的丰富性起到了画龙点睛之笔。舞蹈尾声时“吉祥树”张开双臂,踩着寓意着希望的金色大道,慢慢从舞台后区朝前走来,在舞台最前区,重复了舞蹈开始时的顿点性舞蹈动作,形成了舞蹈动作的首尾呼应,完美地诠释了作品的情感,让观众感受到了希望,感受到了正能量。张开“我”宽阔的臂膀,保护这群善良可爱的人们,为傣族人民带去福泽,带去吉祥。
《吉祥树》中丰富的背景音乐,全部是由傣族地区特有的乐器合奏而成,如象脚鼓、葫芦丝、傣铓、傣鑔等。在这些乐器中,葫芦丝是最为人们所熟悉的,无论是我国少数民族歌曲,还是类似《雨竹林》《孔雀飞来》等舞蹈作品,都可以经常看到葫芦丝亮丽的“身影”。舞蹈一开始,葫芦丝的乐音惬意舒缓,就如同傣族人民与世无争的性格一样,渲染了一幅在柔和月光的照耀下,一株大树在茂密森林里安详伫立,时而被鸟儿围绕,时而茁壮生长的和谐画面。而在舞蹈中部,葫芦丝的乐音再次响起时,却变得十分轻缓悠扬,富有希望,又与作品名称中“吉祥”二字交相呼应。舞蹈《吉祥树》中葫芦丝的旋律,伴随着舞蹈剧情的发展层层递进,旋律的转调十分顺畅自然,如果说舞蹈动作是这一作品的塑造者,那么葫芦丝的旋律便是这一作品情感的宣泄者、升华者。
除此之外,背景音乐中那铿锵有力的象脚鼓声,也为这一作品的“傣族性”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在舞蹈第一段,当观众还沉浸在葫芦丝所渲染出来的美好场景时,背景音乐中突然响起象脚鼓清脆的“咚咚咚咚”四声,伴随着灯光效果与舞蹈动作的变化,舞台画面瞬间转换成另一场景。这种出其不意的节奏变化方式,瞬间锁住了人们的注意力,使观众眼前一亮。其次,在表现灵树被鸟儿围绕“亲吻”时,背景音乐中象脚鼓的鼓点变得愈加急促有力,该处也正好是整个背景音乐中节奏最快之处,不仅烘托了气氛,更表达出灵树慌张无措的内心台词。与此同时,背景音乐中还融入了小鸟啼叫的“喳喳声”、树叶落下的“沙沙声”、蛐蛐鸣叫的“吱吱声”,以及流水淌下、铃声晃动、群鸟飞出等声音元素,更是营造出一幅在傣族茂密的森林中,万物复苏与勃勃生机的美好景象。通过作品背景音乐的丰富性,不难看出其音乐是为舞蹈作品本身精心制作的,可以说这一舞蹈作品的成功,音乐起到了功不可没的重要作用。
综上所述,本人通过对《吉祥树》编创手法的分析,了解到这一作品并不是单纯抒发傣族人民对灵树的崇拜之情,更多的是表现傣族人民内心深处对和平自由的向往,与傣族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作品还将观众带入到傣族神秘的森林当中,那里宛若一个绿色的梦境,一个和谐温暖的家园,在这个梦境中世界万物似乎都赋有了生命,我们可以看到一群虔诚的傣族人,正在向森林中最高的灵树祈祷,祈祷吉祥的降临。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