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冯金仙 (祥云省祥云县文化馆 672100)
花灯是群众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祥云县除汉族聚居地外,白族、彝族、苗族、傈僳族地区也有玩花灯的传统,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与恒久的传承价值。因此做好花灯传承和发展工作,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明代,随着大批中原移民入滇,源于汉、唐以来的各种“会火”(灯会)活动也随之传遍祥云这片土地。其中典型的是元宵灯会中的各种艺术表演形式,如龙灯、狮灯、跑旱船、戏蚌壳、耍白鹤、打花鼓等。总的说来,花灯是一种综合性的民间艺术,它包括民间舞蹈、民歌小调、民间器乐以及曲艺、戏曲、杂技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口语化、形象化、性格化的特征。
米甸镇位于祥云县东北部,全镇辖10个村委会,72个村民小组,92个自然村。有汉、彝、白、苗、傈僳等11个民族,总人口27581,汉族占60.6%,少数民族占39.4%。米甸镇属亚热带高原季风型气候。粮食作物有水稻、玉米等,经济作物有核桃、烤烟等,境内煤炭资源丰富。
米甸镇文化底蕴深厚,民族风情古朴浓郁。塔坡山风光、“四方街”等名胜古迹以及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构成了米甸深厚的文化底蕴。
花灯在当地被人们称为“玩灯”,一年四季都有活动,其中又以春节、元宵的时候活动最为活跃。全镇有20多支花灯表演队伍,约500余人。通过走访调查,当地的花灯活动呈现出以下四个特点:
1.表演队伍老龄化严重,后继乏人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可选择的文化娱乐项目越来越多,再加上花灯本身对参与者有一定的要求,花灯在群众中流传的范围越来越小,绝大多数为老年人,很少有年轻人参与其中。
2.表演形式和内容简单化严重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掌握花灯表演相关技艺的民间艺人去世后,很多具有丰富文化内涵的形式和内容没有被传承下来,导致花灯表演越来越简化。比如乐器的种类减少、唱腔简单化等。
3.曲目老旧,缺乏创新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以米甸地区现有花灯表演的情况来看,所演出的曲目都十分老旧,缺少与当今时代结合的表演形式和内容。
据走访调查,影响米甸花灯传承和发展的原因很多,据笔者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些部门和领导注重经济建设而忽视文化建设,特别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重视不够,导致包括花灯在内的很多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这是导致花灯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后继乏力的思想根源。
近年来,由于少数原生态文化流行,原生态文化成了文化建设的主要工作方向,几乎代替了本地区文化建设的全部,早已淡忘了花灯这种当地源远流长的传承文化。
多年来,学校教育重视的是升学率、重点率,重主考科目而轻艺术素质的培养。在这样的体制下,青少年对自己身边的本土艺术活动漠不关心,更没有热情去学习和传承,造成了花灯艺术人才后继无人的局面。
在传承和保护方面,既缺少编、导、演三方面的人才,又缺少传习的场所。由于没有载体,很多优秀的地方演员没有展示的平台,传承和发展难以为继。
通过对米甸花灯现状的思考和总结,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加强对花灯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各级领导要提高思想认识,建立文化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政绩观。只有政府部门重视,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才有基础。
传统文化包罗万象,往往是一个地方或民族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对一个地方来说,要对本地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找准定位,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长远的发展规划,才能推动传统文化健康发展。以米甸镇为例,除花灯外,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应认真加以鉴别,全方位保护和发展。
通过将花灯纳入国民教育,一方面可以普及花灯知识,提高花灯在广大群众心目中的地位,另一方面可以源源不断地发现和培养大量编、导、演及音乐方面的人才,为花灯传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
政府部门要大力扶持花灯传承队伍的发展,通过建立花灯传承协会、组建专业花灯团队等方式加大花灯队伍的建设力度,逐步建立起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传承队伍。
总之,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建立正确的文化观,从科学发展的角度去考虑传承和发展的方式方法,让传统文化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1]黄映玲.《云南滇剧花灯文集》.云南: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
[2]黄夫.《花灯的语言艺术》.《云南戏剧研究》.昆明市戏剧研究室编,198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