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让党旗高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辽宁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时间:2024-04-23

◎文/本刊记者 厉飞

让党旗高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
——辽宁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综述

◎文/本刊记者 厉飞

陈求发(左二)深入到锦州市义县聚粮屯镇贺家屯村贫困户家中,鼓励他们创造美好生活 (侯树河/摄)

“到2020年,确保实现全省8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5个省级贫困县和1791个贫困村全部摘帽。”

“重点扶持贫困人口增加收入,年人均纯收入达到3400元。”

“确保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

这是辽宁省委、省政府向党和国家作出的庄严承诺,也是数千万辽沈人民的深切期盼。

脱贫攻坚,辽宁在行动!脱贫攻坚,党旗在高扬!

以上率下,奏响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部署强音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的重要位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总书记明确指出,抓好党建促脱贫攻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重要经验;越是进行脱贫攻坚战,越是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辽宁省委高度重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坚持把这项工作作为严肃的政治任务来落实。去年5月,中组部在宁夏召开集中连片贫困地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之后,省委召开常委会专门学习会议精神,并提出贯彻落实意见。去年7月和今年8月,省委连续两年召开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要求把加强贫困地区党的建设同推动脱贫攻坚有机结合,为全省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2017年9月11日,全省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会议暨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第三次全体会议召开,再次强调坚持五级书记抓扶贫和党政同责,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的主体责任,显示出省委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工作的高度重视。

为抓实和推进该项工作,省委主要领导到贫困地区开展密集调研,深入乡村、企业、园区、基地,看望慰问贫困群众,调研扶贫情况,在辽沈大地多个地市的贫困村都留下了深深的足迹。

2017年11月4日,省委书记陈求发来到锦州市义县聚粮屯镇贺家屯村实地调研。在村部,陈求发查档案、翻账本,与党员干部坐下来促膝交谈,问困难、听建议。在贫困户聂儒林、高露家中,陈求发与他们拉家常,一笔一笔、一项一项细算收入账,鼓励他们坚定信心,克服困难,靠扶贫帮困和自身努力创造美好生活。

省委主要领导以实际行动立起了标杆、树立了榜样,奏响了打赢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引领各级党政干部扑下身子、深入基层,带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投入到了这场万民瞩目的民生大战中。

双管齐下,打造抓党建促脱贫攻坚骨干队伍

打赢脱贫攻坚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站在全局高度,辽宁省委把建设一支敢于担当、勇于拼搏、能够干事的高素质队伍,作为推进脱贫攻坚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下足功夫、下准功夫,力求实效。

几年来,为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省委注重从抓住关键少数入手,大力加强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

选优配强贫困县、乡党委班子。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如何选好“车头”?一方面,省委敏锐抓住市县乡党委换届契机,坚持把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熟悉“三农”工作,特别是有过扶贫工作经历的干部,选配到贫困县、乡的领导班子中;另一方面,从省直机关选派191名表现优秀的处科级干部到基层挂职,让年轻干部在贫困地区干事创业并历练成长。

加大贫困地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核管理力度。干好干坏一个样,就会产生“破窗效应”,影响脱贫攻坚工作全局。为此,省委研究制定了《辽宁省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脱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试行)》,明确脱贫攻坚工作在考核评价干部中的权重,及时调整精神状态不好、能力素质不适应、脱贫攻坚行动迟缓、不能按时完成任务的领导干部,努力形成主动担当、积极作为的良好工作机制。此举得到各市积极响应,纷纷依据本地实际制定了脱贫攻坚系列考核办法。

为提升领导干部工作状态,朝阳市建立了督查考核机制,把脱贫攻坚纳入县区和市直部门年度实绩考核,其中县区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权重提高到30%,实行一票否决。实施督查巡查制度,率先设立脱贫攻坚督查巡查办公室,选调10名后备干部,负责日常督查考核。市委组织部会同机关工委和扶贫办,一季度一督查一通报,并在媒体公布,半年一考评,年终大排名,让表现差的“红红脸、出出汗”,形成了比着干、向前冲的良好态势,为朝阳市脱贫攻坚提供了动力。

强化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省委充分认识到为干部大脑“充电”的意义,建立起成套培训体系:把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列入省、市干部培训计划,省级重点抓好贫困县(市、区)长,贫困乡镇党委书记、乡镇长和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市、县(市、区)扶贫办主任的专项培训;市级普遍轮训贫困乡党政班子其他成员和扶贫干部。省委组织部连续两年全员轮训了全省1791个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同时,为方便学习,加强贫困地区干部教育培训信息化建设,推动干部在线教育向基层延伸。

贫困地区之所以发展动力不足,人才匮乏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基于这种认识,省委采取多种措施,强化智力帮扶,意在为贫困地区如期实现脱贫目标提供人才保证。

鼓励人才向贫困地区流动。筑好巢方可引来凤。为吸引人才到贫困地区一展身手,省委研究制定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促进人才向贫困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提高人才保障水平的政策措施,引导优秀高校毕业生和各类人才到辽西北地区建功立业;进一步完善沈阳经济区城市群、沿海经济带地区对口支持辽西北地区人才开发机制,支持贫困地区设立人才开发基金,引导发达地区人才向贫困地区凝聚;制定贫困县区招录人才特殊优惠政策,适当放宽条件和门槛,保证考得进、干得好、留得下。

积极搭建柔性引才工作平台。高级人才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如何让高级人才为辽宁脱贫攻坚贡献力量?经过深入研究,省委创新性地提出了“不为所有、但为所用”理念,鼓励贫困地区企业通过建立院士专家工作站等方式柔性引才用才。

目前,辽宁省正在开展与江苏的对口合作,在今年8月21日举行的“江苏院士专家辽宁行”活动中,阜新德尔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成功对接引进常熟理工学院徐学忠教授,开启了贫困地区柔性引才用才的新范例。结合开展“万名院士专家引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行动,省委组织院士专家走进贫困地区对接项目、转化成果、技术攻关、智力服务,已在阜新市两个省级贫困县建立了3个院士专家工作站。专家们多次莅临实地考察指导,对当地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

作为土生土长的本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阳农业大学教授李天来建立的“朝阳市设施农业院士专家工作站”,深度契合朝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将设施农业纳入产业扶贫”工作计划,为推进朝阳市农业现代化进程、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开展科技特派、专家服务团等活动。为把实用技术送到田间地头,指导当地特色产业发展,省委以省农科院、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为依托,向省内15个扶贫开发重点县派驻设施蔬菜、果蔬等23个省级科技特派团,为脱贫攻坚助力。

今年5月26日,为助推桓仁葡萄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桓仁县葡萄产业科技特派团团长郭印山带领葡萄专家郭修武教授等人深入到葡萄生产基地,针对葡萄产量控制、防止葡萄越冬冻害等进行现场指导。仅在今年上半年,义县果蔬科技特派团已深入城关乡郜家村、头道河乡黑山村等地开展技术服务10余次,切实解决了农民生产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目前,辽宁省已选派500多名省市专家到贫困地区提供服务指导,培训农民技术员300余人,对地方脱贫作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加大贫困地区乡土人才培养力度。为让贫困地区得到更及时便捷的智力支持,省委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重点培养一批农村“土专家”“田秀才”。

省科技厅农村科技处提出2017年要为贫困地区培训农民技术员300人。截至今年6月末,已有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院校陆续开班授课,预计培训果树、食用菌等专业学员500多人。

铁岭市西丰县实施“农村脱贫人才建设工程”,建立了由90名乡土人才组成的“土专家库”,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实用技术、致富产业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开展了微信平台“送技术下乡”活动,涉及培训技术20项,开展培训50场,惠及农户近万人。同时,通过“百生带百人、百师带百品、百计带百队、百企富百村”的“三带一富”模式,在全省率先开办了村级创业致富人才培训班。目前,已经培训90名村级创业致富学员,学员每人将带动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借助种种得力举措,辽宁成功打造了一支能战斗的骨干队伍,为赢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胜利储备了用之不竭的人力资源。

夯实基础,筑强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带领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桥头堡”。辽宁省委一向注重夯实基层基础,着力把贫困村党组织打造成为脱贫攻坚战斗堡垒。

实施新农村建设“领头雁工程”。村民想致富,得有“领头雁”带路。在选配贫困村班子上,省委提出,要注重选拔政治强、作风硬,“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强的人进班子,在致富带头人、外出经商人员、回村退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中选好配强党支部带头人。目前,全省贫困村班子中有带富能力的致富能手达到70%以上,很多村党支部书记更是其中的佼佼者。朝阳北票市东官营镇海丰村在4年前既是一个贫困村,又是一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还是一个集体经济空壳村。它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始于2013年村“两委”换届。这一年,致富带头人孙欢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后,多措并举,让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如今,海丰村既实现了贫困户稳定脱贫,也由一个空壳村发展成年集体收入20万元的富裕村。

推进贫困村党组织整顿建设工作。村子能不能富,关键看支部。出于为打好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的考虑,省委实施了“千村整顿工程”,采取领导干部包保、实行部门帮扶等措施,推进村党组织转化升级。省直机关工委在驻村帮扶阜新市彰武县阿尔乡镇北甸子村过程中,积极推动党支部建设。坚持把学习践行董福财精神作为帮助加强村党支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加强村级组织建设,让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不断增强,为2016年底该村整体脱贫奠定了坚实的组织基础。

重视发挥贫困村党员的表率作用。农村党员离群众最近,关键时刻党员能否冲在先、干在前、做出样,对贫困群众的影响是巨大的。阜新市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车新村在发展冷棚葡萄初期,村里群众都抱着“边上看”的态度,有顾虑“不想干”。村“两委”班子见状,决定组织党员干部做示范,带头干给群众看。见村干部带头建了20个棚,党员张为民挑头建了10个棚,群众也跟着干了起来。就这样,2014年村里组织61户建了300亩冷棚葡萄,其中党员干部就占32户。2015年种植户每亩平均收入2万元以上,是大田收入的30多倍,这更激发出了群众发展冷棚葡萄的热情,过去“站在边上看”的村民,主动要求“跟着干”。当年秋天,就有25户农户自发栽植冷棚葡萄370亩。

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试点工作。只有贫困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村党组织的腰杆子才能挺起来,说话才能有人听,干事才能有人跟。所以,在脱贫攻坚过程中,省委注重增强村级组织的自身造血功能,实施了“百千万富民强村工程”,重点抓好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省级200个示范村,每个村财政配套扶持资金200万元。同时,动员各地整合财政涉农资金、扶贫资金等专项资金,因地制宜帮助贫困村找准发展村集体经济新路子。

葫芦岛市建昌县小德营子乡结合本地实际,通过创办实体、服务创收等方式,探索出了集中攻坚消灭集体经济空壳村的好路子。全乡10个村全部新上村级集体收入项目,其中7个村共投资280万元,发展集体光伏发电站项目,每村年可增加收入4万元;2个村每村投资200万元,发展就业扶贫服装加工车间项目,解决农民就业100人,年增加集体收入10万元;1个村创办劳动服务有限公司,预计年增加集体收入15万元。

为着力提高贫困地区基层保障水平,省委协调省市财政加大对贫困地区转移支付力度,确保每村每年11.2万元运转经费、2万元党建专项经费、村干部基本报酬落实到位。此举确保贫困地区基层干部开展工作全无后顾之忧,将更多精力投入到脱贫攻坚工作中去。

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通过多方并举,辽宁如期筑强了奔小康的“桥头堡”,为赢得抓党建促脱贫攻坚胜利提供了战则能胜的组织保障。

整合力量,树立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助推先锋

选派干部开展驻村帮扶工作,是新时期中央创新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要举措。辽宁省委按照中央关于全面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部署安排,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抽调5300多名干部,深入到1791个贫困村开展驻村扶贫工作。通过考核、表彰等举措,激活驻村干部队伍活力,营造驻村扶贫良好氛围。大批驻村工作队的第一书记不负所望,以实际行动为贫困地区农村全面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李红冈是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驻锦州市义县稍户营子镇五台沟村驻村工作队原第一书记。驻村以来,他用心、用情、用力,抓实党建工作、抓实基础建设、抓实产业发展、抓实精神文明,协调各种资金近千万元,建成了旅游项目,成立了溜达鸡养殖等多个合作社,引入了服装加工项目,引进了光伏发电扶贫项目,让村民富了,让村集体经济强了。在李红冈的积极带动和上下共同努力下,全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村集体收入超过5万元。2016年11月,经省、市两级考核,五台沟村实现了整村脱贫销号和204户贫困户全部脱贫。对于这样一位驻村第一书记,村民充满了深厚感情。有一年,村民听说他要调走,全村近400位村民在联名请愿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强烈要求他留任。

审计署沈阳特派办驻彰武县二道河子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于锡明深知,解决老百姓的难事,资金是大问题,积极协调筹资505.3万元,对全村6个自然屯37条村屯道路环境进行了整治,清除各种垃圾900多吨,铺设宽6米的砂石路22.7公里,种植风景桃花树等2500株,建水泥垃圾箱2处,破解了困扰村民多年的出行难题和环境问题。为引导广大农民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他大胆提出了“以高效农业发展为重点,大力发展种养业,通过产业聚集、大户辐射、合作社带动,促进农户脱贫致富”的发展思路。如今,全村已有100余户从事起芝豇种植,仅此一项就实现人均增收2500元。多年来,于锡明协调支持资金超过2000万元,让村民的人均收入从3000多元猛涨到了6000多元。

作为一名女同志,团省委驻丹东市宽甸县杨木川镇大安平河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赵莉克服种种困难,用事实证明了巾帼不让须眉。经过考察,她带领村里确定了“巩固传统产业、发展绿色产业、探索新兴产业”的发展思路。在绿色产业上,引进了圣兴软枣红豆杉种植基地,投资4000多万元,全村种植600亩,带动全镇突破2000亩,成为辽东地区最大的软枣产业基地,让62户贫困户年收入突破2万元。在新兴产业上,帮助引进民间资金3000多万元,重新规划浴水山庄建设,启动溪山圣地综合旅游项目。为配合搞好旅游资源开发,大力改善村里基础设施,修建了贯通全村的75公里青年路,整修了38公里河道,安装了环保厕所86个,让大安平河村生产生活环境发生了大变化。

除了上述人员,王锐、孙德成、杨子湘等大批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也都放下架子、放低姿态,自觉沉到基层,切实真帮实扶,成为脱贫攻坚的助推先锋。在他们的积极努力下,几年来,各驻村工作队先后协调和投入资金28亿元,引进致富项目2437个,为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进程作出了积极贡献。

打赢脱贫攻坚战,激战正酣;决胜全面小康路,任重道远。当下的辽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回应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求,在鲜艳党旗的指引下,在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小康的征程中勇挑重担、砥砺前行,必将交出让党、让人民、让历史满意的答卷!

本栏编辑/厉飞 邮箱/qilulf526@qq.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