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触感在书籍设计中的应用

时间:2024-05-04

(太湖创意职业技术学院 214100)

书籍设计的历史源远流长,从古至今,无论哪个时期的书籍在设计之中,无不从一定程度上兼顾读者的触感体验。而传统的书籍设计以视感体验为核心,书籍的各种信息都是通过读者能够识别的视觉图形来传达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书籍的视感体验已经不能满足读者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与此同时,各种数字书籍正以势不可挡之势取代着纸质书籍,种种外界压力,迫使相关学者专家不断改善和创新书籍设计理念。近几年来,触感体验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如何充分发挥触感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对纸质书籍的存在和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意义。

一、国内外书籍设计的发展及研究的意义

1.国内现状

文字是组成书籍的基本元素,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已有四千年之久,源远流长。研究书籍的发展历史,可以看出,书籍的设计中虽然兼顾到读者触感体验,但是,触感在书籍设计中的重要作用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文字的产生是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文字通过不同材质得以保存和流传,不同的材质给读者的体验大不相同。我国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常被刻写在龟壳和动物的骨头上,在此以后,随着我国生产力的提高,许多文字被刻陶瓷器具、金属器具或者石碑上,这些文字凹凸不平的文字形成了最初的书籍触感体验。我国早期成型的书籍主要是将文字刻在一个个竹片或者木板上,再将他们捆绑在一起,就形成了一册册书籍。这种书籍往往十分笨重,不易携带,保存起来也很困难。成语“韦编三绝”说的是一个读者多次翻看一本书,将书都翻烂了。从这我们就可以看出,古代的书籍的存储是多么的不方便。东汉末年,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对我国书籍的发展和改进有着积极重要的意义,由此,我国的书籍开始以纸张的形式存在。书籍的装订形式日益丰富起来,卷轴装、经折装、旋风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书籍大量问世。十九世纪后期,我国引入了国外先进的凸版印刷技术,铅印平装逐渐取代了老式的线装书籍而占领了书籍市场,一直到今天,都是书籍普遍存在的形式。伴随着我国书籍形态不断的发展变化历史,书籍以不同材质存在,给读者以不同的触觉体验,形成具有明显东方特色的书籍设计风格。

2.国外现状

国外的书籍发展历史和我国有着相似的历史,西方最早由文字记录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000年,那时,两河流域的劳动人民将泥土加水后,做成方形的泥块,在其上刻写文字。随后,文明古国希腊人民将文字刻在石碑上,这种形式的文字记录方式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此时,还没有成型的书籍,但是,此时这两种文字已经能够给读者以触觉体验。随后,开始出现了草质的书籍,十五世纪前后,国外的印刷技术飞速发展,纸质版书籍大量普及。目前,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外国的书籍设计技术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书籍市场上涌现了各种不同材质、不同制作技术、各种制作精良的书籍,彰显着书籍设计专家们卓越的书籍设计理念。

3.研究意义

书籍是人类智慧赖以存在的载体,是人类文化和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工具,人类通过阅读书籍认识世界,领悟生活的本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说书籍是人类的阶梯。哲人说过:“读一本好书,就像交一个好朋友。”传统的书籍,主要着眼于读者的视感体验,形式相对来说比较单一化,而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仅仅停留在视感层次上的体验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了,因而,现代书籍设计迫切需要引入以感官体验为传达方式的阅读体验过程,以满足读者追求更高层次感官体验的需求,而书籍设计中的触感设计则是其中关键组成部分。著名设计泰斗原研哉认为设计师所设计的作品是一种承载信息的建筑,它所包含的结构对欣赏者的感官形成一定的冲击,在他们脑海中各种不同的体验,由这些体验构成了欣赏者对作品的整体全面的认识,从而组成了作品的图像呈现形式。所谓的书籍的触感设计指的是针对读者的的触感体验,选用特殊材料制作书籍并且采用特定工艺对其加工的设计理念。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强化读者的触感体验,加深其对书籍的认识,从而获取不同于传统书籍的阅读体验。

二、强化触感设计的方法

1.合理选择材料

材料是书籍内容的承载体,升华书籍内容其直接影响了读者的触感体验,合适的材料不仅能提升读者的阅读体验,更能让读者将书籍内容和触感体验相结合,更加深刻地理解书籍的内容,使阅读的过程充满惊喜。我们通常所谓的触感设计包含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开本、内文、、环衬、封面、封底、护封等,在各个方面要融入触感设计,全方位提升书籍的触感体验,是个浩大的工程。设计师在选择书籍的材料时,可以考虑将多个材料搭配使用,这种情况下,选择差异较为明显的材料用以区分不同的内容,读者在触摸到不同材质的页面时,就能联想到书籍的内容,进一步让读者的阅读过程充满乐趣。只有当读者乐于读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才得以流传,书籍的价值才能够得以体现和被世人认可。为了选择合适的材料搭配书籍的内容,这要求设计师要对不同材料所包含的质感有一定认识,不同的材料给人不容的审美感觉,比如粗糙的材料,可以体现给人简单、质朴的感觉,相对来说,光滑的材料就给人精致、优雅的感觉;坚硬的材料给人刚强、有力的感觉,而柔软的材料则给人温柔、亲切的感觉。龚颖冰老师有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刀刀》,这是她的学生在她的细心指导下完成的一部儿童绘画书籍。在书籍的装订上,《刀刀》采用了手工锁线装,读者能在书脊部分看到内部装订的锁线,使得书籍给人感觉非常生动可爱,这让该书和一般市面上的书籍很不一样。在书籍封面的设计上,柔软的纺织品包裹着硬纸板的内衬,让书籍在柔软中透露出刚硬,给人以强烈的触感冲击,让读者在翻动书页或者触摸书本的过程中,情不自禁地融入个人的情感,这样的书籍就让读者有阅读的兴趣,是一种十分成功的书籍设计。

2.创新设计外形

我们通常见到的书往往都是矩形的,归究其原因,莫过于外形规则的矩形书籍便于存储,并且占用较少的存储空间。随着社会的进步,读者已经不满足于阅读中规中矩的矩形书籍了,他们往往要求书籍具有美感。书籍设计是一个三维的立体设计艺术,优秀的设计师不仅要在设计中充分体现书籍的内容,更要利用空间造型艺术,给读者以美的体验。有想关学者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将被实验者的眼部蒙上,并且要求其用手触摸不同形状的实验物体,实验结果表明,当实验者触摸到三角形的物体时,其脑电波反应最为激烈;当触摸到圆形物体时,其脑电波反应最为平和;当触摸到矩形物体时,其脑电波反应既不太激烈也不是十分平和。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出,不同形状的物体给人的触感体验大不相同,设计师要根据设计的主题,大胆设计书籍的外形结构,突破常规矩形书籍的限制。在设计的过程中,要注意三点,首先,设计师所确定的外形结构应该和书籍的主题相统一。立足于以形式来烘托主题,以主题来指导形式的根本原则。其次,设计师应该充分了解读者的心理,在设计之前进行适当的调研,确定读者中意的结构形式,面向读者进行外形结构的设计,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才能博得读者的喜爱。最后,外形结构的设计必须满足空间设计的准则,符合空间美感的标准,不能只求标新立异,不考虑实际的应用价值。比如有的书籍的切口就创新地采用了斜切形式,读者可以在切口处看到每一页的颜色,读者可以通过不同的颜色迅速地从切口处翻到所要找的书籍的内容。斜切的切口还给读者一种十分平滑的触感体验,让读者怀着轻松愉悦的心情阅读,增加了继续阅读的可能。

3.提高制作工艺

随着社会生产水平的的发展,书籍的制作工艺日新月异,当今的书籍可以采用更为广泛的材料和更加精良的制作工艺。西方国家十分强调书籍制作工艺的作用,一位著名设计家曾说过,书籍制作工艺对质感的表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对书籍的综合设计水平影响十分重大。设计师要重视新型印刷材料和印刷技术在书籍设计中的作用,不断提高书籍制作技术,将读者的触感体验和视感体验相结合,突出触感体验对阅读过程的积极影响。

三、总结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字媒体的产生使得书籍的形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数字书籍通过一定的处理后可以融合文字、声音、图画等信息,使各种信息能方便快捷地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对传统的纸质书籍行业造成了极大的冲击,迫切要求纸质书籍不断创新设计理念,将传统的单一的以视感体验为核心的书籍设计拓展为兼顾五感体验的书籍,从空间立体上给读者带来美的感受。这要求设计师要意识到在阅读过程中读者和书籍之间的情感交流,强化触感设计在书籍中的运用,让读者体会到阅读纸质书籍在触感方面所具有的无穷的乐趣,而这种乐趣正是数字书籍所缺乏的。未来的书籍行业允许多种形态的书籍同时存在,只要纸质书籍不断更新设计理念,引入触感设计,相信在信息化时代仍然能以其不可替代的体验模式存在并更好的发展下去。呼吁广大书籍设计师投身到探索研究书籍设计中,探索研究先进的设计理念。

参考文献:

[1][英]安德鲁·哈斯拉姆,钟晓楠译.《书籍设计》.中国青年出版社,2007.

[2]王绍强.《书籍的触觉设计》.《装饰》,2007(8).

[3]孙汝淑,祁素萍.《渗透在平面设计中的触觉设计》.《包装工程》,2008(1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