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地域符号的演绎——青城山旅游核心区概念方案设计

时间:2024-05-04

(南华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421001)

青城山镇区紧邻青城山国家级风景区,自然风光优美,106省道和成灌快铁交错而过。但是镇区并没有形成旅游景区应有的氛围,虽然拥有良好的天然旅游资源,但是存在留不住人,旅游消费水平低的问题。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青城山镇缺少高中档的体验型、享受型的旅游服务,旅游产品没有形成系统,造成青城山镇只能是旅游路上一个经过点,不能成为旅游目的地。(2)目前到青城山旅游还是以观光型旅游为主,缺少能让游客参与互动的产品,除了门票收入以外,在其他方面没能吸引游客消费。(3)镇区的旅游资源设置、旅游路线缺少统一规划,旅游开发还是处于自发状态,没有形成整体的旅游氛围,没有一个统一的展示形象。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该地进行有效规划,既形成合理的产业链条,又传达青城乃至四川地区的民风民俗,充分展示传统道教文化以及四川民居建筑和空间的独特魅力。

一、设计主题的探索

该地域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条件、道教传统文化以及特点鲜明的民居形式,无疑会是这次设计的重点,同时也是颇具难度的挑战。通过大量前期的实地勘察及资料收集,设计的主题也就渐渐浮出了水面,即通过符号学理论提炼道教文化及川西民居形式的元素,再以现代的建筑语汇及结构形式展现。

二、人、符号学理论

符号是一种体现着某种特定的内容和意义的事物,包括绘画,音乐,艺术,语言,建筑设计,城市规划等等各种类型;符号承载信息与意象,通过表面的现象和形式来展现潜在的思想与内涵。瑞士的索绪尔提出的符号学理论中,符号包括“能指”和“所指”两个内涵,“能指”是指符号的可感知形式,而“所指”则是指符号的内化的精神。艺术创作正是采用外在的可感知的形式语言,来表达内在的更深层次的思想与内涵。

本项目中,“所指”是很明确的,就是青城山及其周边区域的传统地域文化,其中包括道教文化、川西民居等;而“能指”,亦即外在表现形式,反而是需要进行大量的调查研究,从丰富的当地文化与建筑素材中精选提炼。

三、规划思路

1.对青城山镇进行系统的旅游开发,建立完整的青“城”概念,放大青城山景区。改变过去只依赖自然景区的状况,要将“城”与“山”联系起来,功能上形成互相支撑、互相补充,积极打造青城山旅游目的地。

2.完善“吃、住、行、游、购、娱”产品配置,丰富高中档产品,并合理规划游线,扩大消费人群。满足不同人群的各种需求,积极迎合市场,通过合理规划各种旅游项目和基础设施,形成规模效应。

3.充分挖掘道家文化和传统文化,追求“青、城、幽”的完美结合,提升镇区形象。“幽”是青城山风景区的灵魂,镇区建设中追求“天人合一”的意境,形成自然与城市相融合、历史与未来相融合、道家文化与其他文化相融合。

4.规划建筑设计强调建筑与自然、文化与生活紧密结合,打造“大树下的生活”!建筑规划设计着力打造具有当地文化特色的空间,让人在此地体验到环境优美、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

四、“街·巷·庭”空间

街、巷、庭均是建筑之间的虚空间,而非建筑实体本身,这些空间代表着整个建筑群体的布局形式。道德经中提到“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深刻阐释了建筑与空间之间的相辅相成,又一定程度相互对立的关系。

设计实践中以街巷布局作为主体,以院落为基本单位、以坡屋顶和建筑细部为基本元素。每个院落组织变化有序,围而不合。景区栽种的树木主要是四川本土的,大量使用竹子,主要布置于墙脚,巷道两侧,漏窗及花格窗旁,以及道路转弯拐角等特定位置;竹影掩映,窄街深巷,呼应青城山之“幽”,营造清新雅致的古典空间氛围;另外院落与细节都尽可能体现出居住的舒适与轻松,体现亲和感与文化氛围。

五、川西建筑符号语言的应用

1.建筑色彩。粉墙、青瓦,加上竹、木、砖材料,整个建筑组群都呈现出浓厚的“素雅”风格,古朴、低调而又充满乡土气息。

2.墙。在川西民居山墙的形式上进行简化,使用现代的材料,以色彩差异体现出穿斗式构架的外观特征。化繁为简,充分展现川西古民居的风貌韵味。

3.门窗。传统川西民居中,门窗多采用几何形状花格,形成丰富多样的形式特征。我们对其采取解构的手法;扭曲偏离,变形并且重构门窗的隔扇形式和图案;对原有图案拆解后尝试多种组合;使用现代材料及技术保留民居建筑及其构件的精髓,做到神似。

4.建筑装饰。川西传统民居通常采用砖、木、石“三雕”对建筑的部分构件进行精心的装饰,包括屋脊、马头墙、柱础等位置。本次设计中,采用直接引用和解构重组的方式进行表达,通过钢材、木材、玻璃等材料重现浓郁的川西风情。

六、结语

通过青城山旅游核心区的概念设计,设计者利用符号学解析传统建筑形式、空间构成,并采用现代技术及材料进行展现。在如何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精髓,以及如何在现代与传统之间找到和谐共存的交集这两个方面,算是做出了一次尝试。

参考文献:

[1]G·勃罗德彭特.符号·象征与建筑[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1.

[2]荆其敏.中外传统民居[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4.

[3]杨沪.川西四大古镇旅游空间竞争与合作研究[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4):63-65.

[4]张晓非.符号理论在中国园林研究中应用的初步探讨[J]华中建筑,2002.03.

[5]董靓,付飞.川西地区传统民居设计策略[J].城市建筑,2008,(6):80—81.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