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张天慧 李巧伟 (衡阳师范学院音乐系 421002)
自然科学的歌唱方法是为演唱服务的,声乐的教与学中学生为了能表现自己,急于求成,有时会选择不符合自己现状的、难度比较大的作品。或者觉得难度小的作品中没有高音,唱着不过瘾。这种现象是非常常见的。高师声乐教学,一些教师只让学生演唱外国歌剧咏叹调或一些难度较大的声乐作品,这样一些学生一学期只会唱一两首咏叹调。用蛮力把一些大作品唱完,高音也上去,作品也唱完了,他们以为这就是美声唱法,这就是水平高,其结果咏叹调唱原文咬字不准确(只是模仿录音学会的),不了解歌剧咏叹调的背景,也不理解咏叹调的艺术特征、人物形象等。
能完整拿下外国咏叹调歌曲固然赞许,但是不讲究科学,盲目去练习达到,只会与教学目的相悖,这时候,声乐老师要及时指导,不能过早的演唱过难度过大的作品。在歌曲演唱方面, 一定要选择适应学生嗓音特点的歌曲,从难度较小的作品唱起,初学者可以唱《花非花》这类难度的作品唱起,然后再一点一滴的增加难度, 一些大作品,既不能表达作品的完整内容,也不能达到高师院校的一个教学目的,还会使自己原本良好的声音越来越紧,严重者可能造成声带小结,所以说,演唱歌曲切不可贪大。
应该说,声乐教学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就没有很好的歌唱实践。但很多时候声乐教学不能单以文字形式对于声乐方法进行概括说明,作为师范生来说,虽说也是堂堂正正的大学生,较有比较强的学习能力,但是有的只经过了较短的时间学习声乐,有的只学会了一二首歌曲就考入了大学,而对这些声乐初学者来说,深奥的、看不着和摸不着的声乐文字理论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回想起当年高三学习声乐的时候,老师所讲的声乐理论根本无法理解,有的文字理论过了几年才慢慢领会,如横膈膜要用力、把舌头平稳、下巴放松、声音靠前点儿、声音靠后点儿、高位置、共鸣点集中的同时声音要开阔一点等等。这些抽象的文字让初学声乐的学生难以理解 。正如吕白克所讲:“在一些声乐理论书籍中说,歌唱时横膈膜应当用力。我真不知道用什么方法使横膈膜用力呢?”其实,对于初学者,不能先人为主的灌输声乐文字这些抽象理论,否则就会使声乐学习复杂化,使得学习者对其文字一知半解,让学生就会感觉声乐是个难以捉摸的东西,难以做到并不说却又难以理解,这样更使得声乐对于学生来说施加了很大压力。
针对此种问题,声乐教师应该对发声实践的文字理论认识和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用一些具体的训练方法,来解决发声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如果学生做对了,再结合理论进行讲解说明,如:学生做到了高位置、下巴放松等问题时,教师就应该表扬说,对的,高位置就是这样等,然后再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逐步理解并掌握,让学生自己心里真正明白,并且懂得如何去运用做到文字上的这些方法。
在高师院校声乐学习中,我们不难看出许多学生在追求高音上十分盲目,即使歌曲的原调不是很高高,学生们也常常在某处(通常表现在歌曲高潮或结尾处)有意识提高一些度数,想尝试自我感觉良好的霸气,但结果确没有想象的那么美好。这种攀高"是多余的,由于是勉为其难,声音状态没有充分发挥,所以让作品在处理上显得不连贯、不完整;同时更由于是画蛇添足,在一定程度上是对音乐作品合乎原意的内涵有所改变,添加了扭曲的成分,很遗憾这种现象在高师音乐专业学生中时常出现。
有些学生为看追求高音,经常嗓子沙哑,时而久之,不加以避免和发现问题严重者,便出现声带小结,那种违背自然规律的做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高音在歌曲演唱中固然很重要,但那种为了练高音而练高音的做法也是不可取的,甚至有着及大的危害性。有高音固然好,但是不要盲目追求,要想解决高音问题,就得先把基本功打扎实了,就必须打好声乐训练基本功,才能更好的做到声乐中系统的循序渐进。
在声乐教学中,很多教师注重学生的声音,有穿透力,浑厚,声音大等效果,认为这就是声乐教学中一个很重大的突破,认为学生现在的声音已经很有穿透力了就是成功了,所以很多教师中都注重学生声音的一个练习,但却忽略了一个声乐教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环节,音乐情境,能够做到创造性地创设音乐情境,就能提升声乐教学的情感维度,增强教学的实效性声乐应是声音与情感的有机结合,能够有效是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使学生用整个身心投入的歌唱,感动自己也会感动别人的艺术。这样学生就能在演出歌曲过程中,把握声音控制,声乐教学中,有声音远远不够,很多学生唱歌声音听起来是很大,很震撼,很有穿透力,但是唱起来感觉很吃力,没有情感,不能打动人,整个演唱过程中音乐显得生硬的,没有活力,但是在声乐教学,情感基本覆盖了声乐教学的全过程,是有效教学活动的催化剂,是声乐艺术中的灵魂。
在声乐教学中,教师除运用声乐声音技巧外,最重要的是创设音乐情境,用真实的情感准确地表达歌曲的内容,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和情绪的感染,以引起师生内心的共鸣。一方面,对声乐作品情感内涵进行理解和挖掘。教师既要成为声乐品的欣赏者,又要做声乐作品艺术情感的传播者。在教学中,合理运用范唱、伴奏和艺术化的语言表述等方式来传情达意,感染、陶冶和激励学生。另一方面,针对在声乐教学中声音训练较多而情感投入不够的现状,采取和实施“以情带声,以声传情、声情并茂”教学方式,让学生在声乐教学中“动”起来,在动中感受到了音乐,在动中找到了情趣,在动中发展了想象,在动中愉悦了身心。让学生在情景交融中唤起学习声乐的情趣和情感,激发想象力和创造的欲望。声乐教师要善于营造学生参与的氛围,尊重和鼓励学生的创造,根据问题的要求让学生开展自己的想象,大胆进行歌唱二度创作,以求走进音乐,丰富情感体验。真正实施行之有效的声乐教学,还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深入探讨。只有教师积及思考、有效设计、合理组织,才能真正实现声乐的有序教学。
[1]石惟正.声乐学基础[J].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7).
[2]徐小懿.声乐演唱与教学[J].上海音乐出版社 ,1996(11).
[3]李晋纬 李晋媛.沈湘声乐教学艺术[J].华东出版社, 2003(2).
[4]段卫红.高师声乐课教学改革的研讨[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4).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