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欣赏与鉴赏——《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与2011版)》思考

时间:2024-05-04

邓江永 (重庆西南大学 400715)

欣赏与鉴赏
——《音乐课程标准(2001版与2011版)》思考

邓江永 (重庆西南大学 400715)

《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是在《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其充分吸收了十年课改的基本经验和成果,体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的主要精神,吸纳了社会各界的调研结果,以及国际音乐研究的最新成果。《标准》在保持对《标准实验稿》基本结构框架不做整体变更的前提下,对义务教育阶段音乐课程的教育价值、课程性质、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内容标准与实施建议等方面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充实与修订、完善。笔者通过对《标准》与《标准实验稿》课程内容的比较分析,感触颇深,收获甚多,引发了对欣赏与鉴赏的思考。

欣赏又称玩赏、领略,指一种相对被动的、多从感官出发的审美行为,常常以其感性直观引起的精神愉悦令人产生美感;鉴赏则又进了一层,往往兼及感性与理性,又带有品鉴、判断、反观的意思,所以鉴赏含有区别、品味、评价的成分,是比欣赏更多些主观成分的一种审美态度,他从审美入手,取得感性认识,并且深入下去,分析作品的形式特点,归纳其精神内涵,阐述其社会意义并以理论形态陈述出来。

《标准》在课程内容框架上做了基础修订,其中将《标准实验稿》教学领域“感受与鉴赏”修订为“感受与欣赏”,“欣赏”的定位既符合义务教育阶段的学习内容要求,同时又显示了与高中阶段“音乐鉴赏”的区别,更加符合音乐学习的有序性。

一、音乐表现要素比较

音乐表现要素是指构成音乐的各种基本元素。从声音的角度来说,音乐具有四种基本的要素,即音乐的高低、长短、强弱和音色,它们体现了声音的基本物理属性。从音乐表现要素看,《标准》比《标准实验稿》的指向性更强。

【1—2年级】

《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进行模仿,而《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打击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听辨童声、女声、和男声,而《标准》进一步明确学生能听辨歌唱中的童声、女声、和男声音色。《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听辨打击乐器的音色,而《标准》进一步明确学生能听辨常见打击乐器的音色。

【3—6年级】

《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对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感到好奇和有趣,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进行模仿,而《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能发现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自己的声音或乐器模仿喜欢的音响。《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够随着熟悉的歌曲或乐曲哼唱,而《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能哼唱熟悉的歌曲或乐曲。《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听辨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而《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能够听辨歌唱中不同类型的女声和男声音色,说出人声的分类。《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而《标准》进一步明确了学生能够感知音乐主题,区分基本段落。

【7—9年级】

《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具有聆听和探索各种音响的兴趣与愿望,能够用不同的物体探索不同的声音,而《标注》进一步明确了学生探索自然界和生活中的各种音响,能够用不同的方式模仿不同的声音。

二、音乐体裁与形式的比较

任何一个音乐作品都是特定形式与特定内容的有机结合体。虽然每个作曲家的表现方式和风格不尽相同,但体现的共同情感及艺术特征是完全一致的。这种作曲家为某种内容需要而选择一种约定俗成和相对独立的固定形态,就是音乐的体材与形式。从音乐体裁与形式来看,《标准》中对课堂教学中所使用的音乐比《标准实验稿》有了更清楚的要求。

【1—2年级】

《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聆听儿歌、童谣、进行曲,而《标准实验稿》更清楚地要求学生聆听儿童歌曲,聆听音乐形象鲜明,结构胶简短的进行曲、舞曲及其他体裁的音乐段落。

【3—6年级】

《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聆听少年儿童歌曲、颂歌、抒情的歌曲、叙事歌曲、艺术歌曲、通俗歌曲等,而《标准》更清楚的要求进入课堂的流行歌曲须是格调健康的流行歌曲。《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器乐曲,而《标准》更清楚的要求学生聆听不同体裁和类别的小型器乐曲。

【7—9年级】

《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能够聆听音乐主题说出曲名,而《标准》更清楚的要求聆听音乐主题并说出曲名合作者。

三、 音乐风格与流派比较

音乐风格是在民族、地域、历史、时代及音乐家等因素影响下形成的独特的音乐美感特征。例如,同样一首民歌《茉莉花》,江南的委婉秀美、中原的朴实含蓄、东北的热情豪放。从音乐风格与流派来看,《标准》中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比《标准实验稿》更具体。

【3—6年级】

《标准实验稿》要求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知道一些有时代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戏曲、曲艺音乐等,了解其不同的风格。而《标准.》更具体的要求学生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了解有时代性的地区和民族的民歌、民间歌舞、民间器乐曲和以戏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和曲艺音乐,体验其不同风格。

【7—9年级】

《标准实验稿》要求学生聆听中国民间音乐,知道主要的种类、唱腔、风格、流派和代表人物。而《标准》更具体的要求聆听中国民族民间音乐,简单描述其不同地域特点和民族风格,能够说出戏曲、曲艺的主要种类和代表人物。《标准实验稿》要求聆听世界各国优秀音乐作品,了解不同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而《标准》更具体的要求能够认出主要音乐流派的代表人物。

综上所述,《标准》把“感受与鉴赏”修订为“感受与欣赏”,这一理念变革不是一字之差,而是蕴含着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调整。一方面,音乐欣赏要完成感觉欣赏—感情欣赏—理智欣赏三个阶段的任务,实际上这已包容了音乐鉴赏的成分。所以,《标准》把《标准实验稿》中的“感受与鉴赏”改为“感受与欣赏”并不意味着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降低。另一方面,进入音乐鉴赏范畴是需要以多方面音乐文化素养为积淀,并以一定的生活体验为基础的。在现实生活中,人人都可以欣赏音乐,但是不是人人都能够鉴赏音乐的。而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说,自然更不例外。因此,音乐欣赏更符合当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

邓江永(1987.1.24-),女,重庆江津区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西南大学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