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试分析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

时间:2024-05-04

杨如倩 (河南理工大学万方科技学院 450000)

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电视节目来说,这是娱乐大行其道的年代。娱乐以前所未有的密度渗透在电视生活的方方面面,娱乐无处不在。在综艺娱乐节目发展过程中,它的高收视率和巨大的商业回报引起了广泛的关注。短短几年,综艺娱乐节目获得超乎寻常的生长,波及了大江南北的电视荧屏。

一、国内综艺节目的发展历史

随着我国电视技术的飞速发展,电视节目体系逐步成熟和受众对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的认同,中国电视综艺类娱乐节目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中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开始于80年代,以综艺表演类节目作为传统强项,占据电视综艺的主流。第一阶段为晚会类综艺节目,该阶段晚会的基本模式是“主持人+明星表演”,以《综艺大观》《正大综艺》为代表,每到周末,电视荧屏上充斥着各式各样的晚会及晚会类节目,晚会类综艺节目在80年代进入鼎盛时期。2004年10月8日,拥有14年历史的王牌综艺节目《综艺大观》的下岗,宣告了一个旧的综艺时代的终结。

第二阶段为娱乐类综艺节目发展阶段,基本模式为“主持+明星+游戏”,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表现手段包括才艺表演、杂耍、滑稽表演等等,游戏节目更能体现出娱乐的宗旨,更注重搞笑元素的发挥,这类节目兴起于1997年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并逐步将游戏娱乐风潮风靡全国。

第三个阶段为益智闯关类综艺节目发展阶段,以《幸运52》《开心词典》为代表。其模式为“知识+财富”,具有较强的博彩性质,具有竞争性、刺激性、互动性的特点。益智闯关类节目一般都会设置可观的奖励,在国外一般直接采用现金的方式。在中国,奖项由一些家庭梦想、旅游产品所代替。

第四个阶段为“真人秀”娱乐类发展阶段。2000年8月,美国著名的“真人秀”节目《幸存者》在央视二套《地球故事》栏目播出,开启了中国电视“真人秀”的序幕。在十余年的中国电视娱乐潮流中,“真人秀”主要经历了几个热点类型:一是以“野外生存”“分组对抗”为主要内容的生存挑战类真人秀;二是以“造星”为主要特征的才艺选秀类真人秀;三是以婚恋交友为主要内容的约会类真人秀;四是以求职、励志为主要特征的职场挑战类真人秀;这种节目形态把普通人变成电视的主角,把展示他们个人作为节目的主要内容,满足了观众的收视心理。真人秀的魅力已经锐不可挡,它已经渗透进了各种娱乐节目,成为其他类型节目中不可缺少的娱乐元素和荧幕看点。

这些年,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荧屏可以说是热闹非凡。但是不可否认,我们的综艺娱乐节目还没有发展完善,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以下我们来总结一下大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

二、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发展现状

现状一: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的过度娱乐化

1.黄金时段成为娱乐类节目的竞技场

各个电视台在黄金时段争夺收视率,已经是当下各电视台竞争中最重要的战场。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天天向上》,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稳居黄金时间收视率的前列,全年的广告投标甚至超过央视的部分龙头节目。在这种氛围的带动下,全国一窝蜂搞娱乐的趋势渐趋成风。中国走入了晚间齐齐办娱乐的发展道路,以至于大量同质化节目安插在黄金时段,加速观众对综艺节目的审美疲劳,进而毁掉了黄金时段和综艺娱乐节目。

2.主持人成为过度娱乐化的推手

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人不同以往,角色发生改变,他们自身成为多栖发展的明星,从服饰到话题,再到花边新闻,使他们也成为了街头巷尾的谈论话题。为了节目的收视率,主持人开始迎合低级趣味,走入低俗化的过度娱乐之中。在《快乐大本营》中,主持人与明星互动聊天的内容变为无聊、肉麻的绯闻集合,为娱乐而娱乐。在《星光大道》中,主持人也不再只负责引导朴实的草根才艺展示和心灵沟通的快乐,转而变为以丑为美、拿无聊当有趣的节目“亮点”。

在过度娱乐化影响下,一些受众的价值观受到扭曲,出现了功利化的倾向,传统的美德被忽视,一些搞笑的、流行的电视语言成为主导。过度娱乐化误导了青少年的价值观,麻醉了节目受众。电视作为一种公共媒介必须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虽然当前的电视娱乐化倾向可能缓解社会及生活压力,但没有边际的过度娱乐也会麻醉人们的灵魂,毒化百姓的品味,给低级趣味打开方便之门。

现状二:中国电视综艺娱乐类节目的创新性缺失

我们在日常的电视节目中可以看到,荧屏上各大电视台的许多综艺类节目都如出一辙,出现了同质化现象,让电视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我们不仅能在国内各大电视台看到雷同的节目,甚至很多电视节目“克隆”国外的电视节目,即购买版权。这也成为了现如今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现状。

1.版权购买

近些年高收视的几档的综艺节目,如《爸爸去哪儿》、《我是歌手》《最强大脑》《中国好声音》颇受关注。讨论节目趣味性的同时,网友们发现这些节目原来都是是购买了国外各节目版权,“换汤不换药”的外国货。《爸爸去哪儿》节目的版权来自韩国MBC,《我是歌手》也是来自韩国MBC的同名节目,《中国好声音》几乎是对荷兰原版《The Voice》进行了全程“Copy”,从情节设计、灯光、音乐、舞美到机位、剪辑等各个环节。对于引进国外版权趋势的形成,《中国达人秀》先发制人且功不可没,稳拿稳打选择了红遍欧洲的《英国达人》作为蓝本。 《美国偶像》是拥有12年辉煌收视历史且被誉为“美国真人秀之王”的王牌节目,在中国是被重新的进行华美包装的造星工厂《中国梦之声》。

现在综艺节目的引进不仅仅是买来一个播出制作的权利,更是为了买创意吸引更多观众。“引进来的节目在国外已经经受了考验,人气很旺,引进中国,只要不是文化差异太大,基本上都能在本土继续火下去。国外的理念和团队能力是很强的,目前中国的综艺节目制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好的创意在本土很难萌发,引进国外节目版权也是无奈之举。”《中国达人秀》的总制片人俞杭英也曾这样表示过。

随着海外版权的增多,很多人认为,引进海外版权是一种“拿来主义”,会让中国电视人养成一种“惰性”。引进版权节目做得再好,也不过是“模仿得像”罢了,中国电视节目的未来在哪里?引进版权买名声买经验没错,但是文化创新,不是一个“买”字就能搞定一切的。

2.克隆跟风

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从1983年起步至今,一路飞速发展,不仅见证了社会的巨大变迁和观众审美取向的变化,更成为中国人精神文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而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娱乐节目在形式日趋多样的同时,也渐渐走入了克隆跟风的行列。

2010、2011年,随着《非诚勿扰》收视率的一路飙升,各大电视台开始克隆、跟风,在同一时期的同一时段的婚恋类节目高达几十档,甚至一度产生为收视率、噱头不惜找演员造假编故事等低俗路线。2013年,中国的电视综艺娱乐节目走入名人跳水季和歌唱选秀季,同一时间段的跳水节目有《中国星跳跃》和《星跳水立方》,受众关注的并不是他们跳水的动作有多标准,而是明星穿着的比基尼有多性感、素颜有多美,更有网友在网上讨论不敢参加此类栏目的明星都是人造美女。2013年的歌唱选秀类节目也有《中国好声音》《我是歌手》《全能星战》《快乐男声》《中国梦之声》等多达十几档,观众在如此眼花缭乱的节目中无从选择,甚至出现审美疲劳。综艺娱乐节目仿来效去,只得其皮毛,未获其精髓,结果越“跟”越不像,越“学”越走样。

电视媒体作为我国大众传媒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受众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引导与规范电视综艺节目的健康发展对于营造健康、积极的精神文明环境和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提升主持人的文化修养,提高媒体责任感,加强对综艺娱乐节目的管制,以此来遏制中国综艺娱乐节目的过度娱乐化倾向。中国的综艺娱乐节目也不能一味的版权购买、克隆跟风,而要走上属于自己的创新之路,必须培养新一代媒体人的创新意识,在生活中不断观察发现,不断思索,将生活搬进节目,让节目融入生活。找准自己的位置,发扬自身的特点,根据自己的受众群体研究出属于自己的发展之道。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中国的综艺娱乐节目必定会开启一段新的旅程!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