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毕冬梅 (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250207)
音乐是幼儿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它可以陶冶人的性格与情感。幼儿园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均是以音乐教育活动贯穿始终,目的在于萌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激发幼儿潜能,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校期间所接受的音乐素质与能力的培养,将直接影响到今后从事幼教工作的质量。
学前教育专业是教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专门研究从出生到6岁的儿童教育,是研究教育规律的一门学科。幼儿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对于提高国民素质、促进社会和经济的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师范院校作为培养幼小师资的重要阵地,在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科建设中,也经历着一轮又一轮的变革。结合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立足该专业学生的就业要求,笔者认为该专业的学生在音乐能力方面依然存在着较为突出的问题:一是学前专业培养规模“高大上”,培养的人才滞后于学前教育教学的真正需要。学前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系统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钢琴、舞蹈、声乐、美术等学前教育专业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教育管理能力以及科研能力,能够胜任幼儿园、学前教育机构从事教育、科研、宣传等工作的应用性人才。当前我国师范院校的学前专业,招生规模大,致使生源质量很难保证,学生文化水平低,音乐技能基础薄弱,导致了学生音乐能力培养难度大,影响了学前教育中音乐教育功能的发挥,培养的师资不能满足当前教育教学的真正需要。二是课程设置走“专业化路子”,拔苗助长学生苦不堪言。为了迎合培养目标的需要,很多师范院校学前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存在急于求成的心态,一味的向音乐专业的标准看齐,忽视了学生普遍基础薄弱的现实,尤其在音乐能力培养方面存在重技术轻理论的现象,造成学生对于某些音乐技能的掌握难以实现,学习兴趣低压力大,音乐能力的基础性与示范性得不到提高。三是音乐理论教学“走过场”,学生真正内化的音乐知识与能力差。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考前没有经历过专业的音乐理论学习,因此在入学后的理论学习中,应侧重于音乐素养与能力的学习广度而非深度,将枯燥的理论密切联系实际,及时应用于音乐技能的学习中,加大内化吸收与理解的力度,培养学生浓厚的艺术兴趣与艺术表现力。
音乐素养是一门独立的专业学科,是音乐基础课程,包括读谱、视唱、听音、节奏、和声、写作、音乐欣赏与音乐史等多方面的综合理论基础课程。教育部自2001年起就将艺术素养列为全国各类高等学校的必修课之一,其目的就是在于培养学生全面的艺术修养和较高的人文素质,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艺术教育的价值不是把所有人都培养成艺术家,而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艺术修养与艺术审美能力,帮助人们建构健康的精神世界。在学前教育领域,音乐教育是一切幼儿园的支柱教育,它是以儿童为主体,以适合儿童的音乐为客体,通过教师科学的设计与组织,使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教学活动。目的在于培养和发展儿童的音乐能力,促进儿童身心全面发展。因此,幼儿教师就必须具备音乐理论、音乐表演、音乐欣赏以及音乐教学论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能够在教育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灵动的教学手段,从事幼儿教育活动。具体来讲,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首先自身就要具有理解、感受音乐的能力,尤其需要掌握符合当前幼儿审美要求的音乐知识,与时俱进不断更新,这样才能有效发挥音乐对幼儿的教育意义;其次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表演能力,如弹唱能力、形体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等,要通过自身的表演感染、激励幼儿,实现音乐教育之目的;最后应具备一定的创作改编能力,不断更新自己的涉猎范围,敏锐的抓住幼儿心理,带领他们进行符合自身审美要求音乐再创作,多元素多风格,充分地激发幼儿自身的创新能力。
1.音乐技能实用化。艺术教育使人终身受益!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素质,这将有助于教师本人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充分的发挥自身创造能力,实现艺术教育的目的。
在当前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教学中,普遍存在着过于注重音乐技能训练的现象。如钢琴、声乐等技能课程,过于追求演奏(唱)技巧的高度,进行演奏(唱)基础的系统化训练,这样以来不仅增加了音乐技能零基础学生的学习难度,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而且还与幼儿教学实践脱节。系统的演奏技能培训固然重要,但是针对学前专业的特点,立足学前专业学生的现实基础,必须在培养方案中加大技能实训的力度,尤其要结合当前幼儿园教育的要求,结合当前的时代要求,加大学生的视唱能力、弹唱能力、转调移调能力以及简单歌曲的再创作能力。理论的教学最终要体现到实际的表演与教学中。
2.音乐理论广泛化。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涉及到音乐理论、音乐欣赏、艺术美学,音乐史等课程的学习。这些课程对于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课堂教学能力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音乐理论是枯燥的,有些甚至是较难理解的。教学中不能孤立的去教授,而是将他们联系起来。因为任何一种音乐形式的诞生与发展都离不开文学、美术等艺术形式的相互渗透,各门艺术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与统一。教学中应寻找优秀的、典型的艺术作品,重视其中的知性表述,兼顾艺术的情感表达,将多种教学元素融合一体,达到音乐理论的广泛、丰富,而不是“走过场”,要让学生形成永久性认知。
3.音乐格局大众化。教学中老师们常会抱怨现在的学生不好教,太有个性,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老师要求的内容一点不感兴趣。必须承认流行音乐谁都喜欢,比如2014春晚歌曲《时间都去哪了》,歌词诉说着岁月流转中的种种故事:“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好多话,藏进了满头白发”。句句歌词直戳心扉,将父母恩表达的淋漓尽致,让多少人感动的热泪盈眶!这不就是艺术“真、善、美”的体现吗?教学中,像这样的作品应该积极地利用,通过这一首歌曲,让学生学会有感情的歌唱、有表达的弹唱,结合歌曲本身还可以进行有效的音乐理论深层剖析,探讨并理解歌曲的艺术美。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格局必须走大众化路线,这才能够让学生们发自肺腑地喜欢,并能够积极参与,达到以情感人、潜移默化的音乐教育目的,将音乐课堂真正构建在对话、沟通、交往、合作、探究、展示的平台上。
4.音乐环境多元化。学校应该为学生培养好的艺术修养提供好的环境与帮助。幼儿教师位于教育的最初阶段,对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幼儿教师的培养工作就是源头上的重要工作。首先,充分认识到艺术素养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中的重要性。在注重培养幼儿教师自身素质和职业道德的同时,多提供好的教学环境、科研条件,尤其要创造更多的学习和培训机会,深入幼儿教学一线,真正掌握先进的教学理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有所创新。其次,培养学生良好的心态与优美的教学风范,践行“身正为师”的道德标准,以学生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美化幼儿的心灵。最后,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文化的、艺术的生长环境,学校的图书馆、音乐厅等都是学生增长知识、接受艺术熏陶的好地方,经常运用高雅艺术进校园或安排学生欣赏音乐会、参观艺术展等手段,带领学生多接触自然的、美的艺术。学前教育专业的艺术素质教育,要始终以艺术的审美为核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面向全体同学,突出师范和示范性,培养未来优秀的人民教师。
[1]彭吉象.艺术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2]赵希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能力培养刍议[J].山东济南:时代文学,2009.
[3]苏立.论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质培养现状及对策[J].四川南充: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8.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