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朝阳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下)

时间:2024-04-23

◎文/初国卿

朝阳历史上的风云人物(下)

◎文/初国卿

朝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五千年前,最早创造文明的先民们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姓名。但对于后来众多留名青史的先贤志士,我们有责任弘扬他们的精神,铭记他们的名字。

李光弼画像

具有历史意味的是,发动唐朝“安史之乱”的是朝阳人,而平定“安史之乱”的大唐重臣也是朝阳人,这个人就是李光弼。

生于唐中宗景龙二年的李光弼,自幼为人严肃、深沉而刚毅,喜读班固的《汉书》,治军极严。天宝五年,朔方节度使王忠嗣调任河西、陇右节度使,补李光弼为王忠嗣府之兵马使,充赤水军使。王忠嗣非常器重他,曾说:“他日得我兵者,光弼也。”“安史之乱”爆发,叛军势不可挡,很快占领了首都长安。危局之下,郭子仪向唐玄宗力荐李光弼。于是玄宗诏李光弼摄御史大夫,持节河东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兼云中太守,后又加魏郡太守、河北采访使。李光弼上任即充分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第一个目标就是收复了叛军南北咽喉,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的常山郡(今河北正定)。

在平息“安史之乱”的战争中,李光弼百战百胜,屡建奇功,其中最出名的是指挥“太原之战”和“河阳之战”。至德元年七月,唐肃宗在灵武即位,召见了李光弼和郭子仪,授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即宰相,节度如故,又特命他为北都太原留守。至德二年正月,史思明发兵十万进攻太原,并企图占领太原后由北道夺取灵武。当时守太原的李光弼手中只有1万兵马,太原城却方圆40里。在兵力悬殊的情况下,李光弼一面防御固守,一面守中有攻。他让战士从城中挖地道通城外,一直挖到史思明大营,俘斩叛军1万多人。这年二月,李光弼率敢死队向敌军发动全面进攻,最终歼敌7万多人,“太原之战”取得完全胜利,成为平叛战争的重要转折点。胜利消息传到灵武,唐肃宗下诏奖赏李光弼,加司空兼兵部尚书,仍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晋封魏国公。

在唐朝平定“安史之乱”的功臣中,有两位杰出统帅——郭子仪和李光弼。历史上或因《打金枝》一剧的影响,在民间郭子仪的名气远比李光弼大,但是,论军事才能,论在平定“安史之乱”中的战功,李光弼都不在郭子仪之下,甚至超过郭子仪。《新唐书·李光弼传》说:“光弼用兵,谋定而后战,能以少覆众。治师训整,天下服其威名,军中指顾,诸将不敢仰视。初,与郭子仪齐名,世称‘李郭’,而战功推为中兴第一。”可谓是平定“安史之乱”“再造唐朝”的第一功臣。

不仅如此,在唐朝,李光弼家族还出了多位军功卓著的统帅和战将,从他的父亲到他的孙子,一门四代皆显,令人惊叹。

李光弼的弟弟李光进,初为房琯裨将,代宗即位后拜检校太子太保,封凉国公。吐蕃入寇,佐唐副元帅郭子仪出兵抵抗,事后与权宦李辅国并掌禁兵。后出为渭北、邠宁节度使。永泰元年,封武安郡王。

李光弼的儿子李汇,先从贾耽为裨将,宪宗元和初年提为宿州(今安徽宿县北)刺史。后任泾原(今甘肃泾州)节度使,官至工部尚书。

李光弼的孙子李承勋,在唐宣宗大中年间为秦城防御使,后迁泾原节度使,再为岭南节度使,为保卫大唐边疆,作出过重要贡献。

朝阳李氏“一门四代五人”成为唐王朝卓绝的军事领导者,遂成为中国军事史上的奇迹,值得朝阳人为之骄傲和自豪。

建于朝阳市的赵尚志纪念馆

营州之后,朝阳在历史上似乎进入了一个寂寞时期。这主要是因为东北的政治、文化中心转移了,由朝阳转到了辽阳,再由辽阳至沈阳。尽管如此,唐以后,朝阳在历史名人的贡献上仍然可圈可点,这在《辽海名人辞典》一书中不难找到,其中许多知名人物,为辽海甚至华夏所熟知。

辽金时代,不得不说的是朝阳的7位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意为可以晋授爵位之人。一个地区进士的多少,代表了这个地区的文化程度。

辽金时代朝阳的第一位进士是田灏。辽天庆八年进士,历官金部员外郎、权归德(今河南商丘)节度使。天辅六年,金太祖定都燕京(今北京),他举四州版图归金,以功加都官郎中,权节度使事。后迁行台左丞、彰德军(今河南安阳)节度使。改同知河北东路总管,迁同佥燕京留守司事,官至刑部尚书。

第二位是邓俨。他是金海陵王天德三年进士,大定中,掌机务数年。因明事机,有心力,擢户部侍郎,旋改吏部侍郎,累迁中都路转运使。明昌初,为户部尚书。在户部尚书任上,建议订立制度,使贵贱、上下、衣冠、车马、室宇、器用各有等差。

第三位是郑子聃。他是金大定府(今辽宁省凌源市)人。少年时,即有能诗善赋之名,相貌英俊,为人正直,文章畅达而有气势。金天德三年,以进士第三名及第,任翼城县丞。正隆二年会试中状元,任翰林修撰,又改侍御史。后又召为左谏议大夫兼直学士,改任吏部侍郎,同修国史,并参与撰写《海陵实录》。

第四位是张景仁。金贞元二年考为礼部进士。大定二年仆散忠义率兵征宋,命掌文辞。时金国正与宋王朝对峙,宋金议和,金国与宋的往返文书皆出自他之手。其文采深得金世宗的赏识,升为翰林学士兼同修国史。后迁御使大夫,金世宗曾称他为“博学老儒”。

第五位是孙德渊。金世宗大定十六年进士。其人曾调石州(今山西三川河境)军事判官,转涞水(今河北涞水)丞,再迁沙河(今河北沙河)令。沙河人民感其恩,建祠刻石以纪念。贞祐二年,拜工部尚书,摄御使中丞。晚年告老辞官。世称“忠亮明敏”,为一代好官。

第六位是王维翰。金大定二十八年进士,由贵德州军事判官迁永霸县(今辽宁朝阳西)令。任上善断狱,秉案公正,使治内健讼衰息。贞祐初年,为定海军节度使。曾组织民众抗击元军,结营堡自守。最终力穷被执,拒不投降。妻姚氏亦不肯屈,与王维翰一同就义。

第七位是史肃。金大定府合众县(今辽宁省凌源市西北)人。少时孤贫,养于外家,但天资挺特,高才博学。及长举进士第,入为监察史,出为通州刺史。后为中都路转运副使。文采斐然,诗赋书画俱工,有诗集《澹轩遗稿》,已佚。存诗《春雪》 《早发遵化》等。

民国时,在国破家亡,战火硝烟中,朝阳人显示出更多的是民族大义和阳刚血性。如早期共产党人、革命家陈镜湖;活捉日本特务石本权四郎,造成震惊中外的“石本事件”的李海峰;著名抗联将领赵尚志等。

朝阳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最早创造文明的先民们没有给我们留下任何姓名。但对于后来众多留名青史的先贤志士,我们有责任弘扬他们的精神,铭记他们的名字。郁达夫先生在悼念鲁迅时曾说:“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朝阳的历史文化之所以绵延了五千年仍在不断发展,最重要的是有许多创造历史和改变历史的朝阳人,有一代一代对这些先人们的纪念和对他们精神的传承。这是朝阳的希望所在!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