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密祉花灯

时间:2024-05-04

李朝翠 (云南省大理州弥渡县密祉乡文化广播电视服务中心 云南弥渡县 675607)

大部分人可能不熟悉密祉乡,但是诞生于此的《小河淌水》想必早有耳闻。该曲被著名学者余秋雨誉为与《茉莉花》并称的中国最优美的民族歌曲。她不仅在中国广为流传,在世界也具有广泛的赞誉。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黄虹、崔岩光、胡晓萍等著名民歌歌唱家的鼎力推介和传唱下,使她走出中国唱红世界,被国际音乐界称为“东方小夜曲”,一举成为美国音乐学院唯一收入音乐教材的中国民歌。国内外在选编各种世界经典民歌选集时,没有哪个版本将它遗漏掉。特别是2008年8月24日晚,在第29届北京奥运会闭幕式上张也等7名歌手的唱响。密祉不仅是民歌之乡,而且还是云南省花灯的重要发源地。每年弥渡县密祉坝子将会举行密祉花灯节。密祉花灯有着多种形式和节目类型等特点被当地老百姓所喜爱,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一种传统积淀深厚、生命力顽强大众艺术品种。

一、密祉花灯简介

密祉花灯是一项综合性比较强的民族民间艺术。它是一种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心理和感情,贴近当地风俗习惯的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从农村“土地”中发芽、生长,反映了当地百姓的衣食住行、喜怒哀乐,这些可以从传统的民间灯会之中清晰地看出。

密祉花灯有着多种形式和节目类型。其表演形式大体可以分为两方面,即大唱和小唱。所有戏剧节目统称为“大唱”,其表演的时间相对比较长,是有一定故事情节及人物角色,需要一定的演出规模。各种花灯歌舞及小调统称为“小唱”,其节目表演时间较短,一般的唱段内容是没有完整故事情节及人物角色,往往是大唱节目的空隙间断表演的。

春节过后,一场声势浩大的密祉灯会就拉开了序幕,灯会的程序一般分为接灯、耍灯、捂灯、闹灯、卸灯。接灯也叫接灯神,村落大的,正月十二晚开始,村落小的正月十三晚接。接完灯后就开始耍灯了,耍灯就是跳门户灯和团场灯,一直耍灯到正月十四就要捂灯。捂灯也就是修补道具,做好正月十五元宵节闹花灯的准备工作。正月十五、十六,各村灯队都要到密祉大寺前闹灯。闹完了正月十五、十六的元宵灯会,到了正月十七就要“卸灯”了,也就是“送灯神”,也叫“杀狮子吃”。这是一场“原汁原味”的民间演剧,拥有群众性和广泛性等特点。由于其保留了较多的老灯剧目及演出特点,为研究花灯的产生发展及形态变化提供了蓝本。

二、密祉花灯的历史源流、演变与发展

密祉花灯产生已久,一般来说,都认为其源于唐南诏时期。历史资料记载:唐太宗李世民为了平反关于李翠莲的冤死案件,魂趋地府,调查了各种人物的作为。在还阳之后,举办水陆大法会进行一场道场,来普度阴灵。大法会开始之前,他组织一批人并让他们化起妆来,一边歌唱以便跳舞去迎接“灯神”。在整个水陆大法会召开期间,这些人可以自编自演一些曲目,扎起彩灯,尽情的欢唱和舞狮龙,由此产生了花灯。

在历史上密祉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军事要地,有贯通于南北两方的古驿道从中穿过,这不仅带动了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极大地增强了南北两地的文化交流。发源于此的,花灯势必和融合南北两地文化特征。在天宝战争期间,10多万的北方散兵留于此地,他们一方面将北方农业生产的相关技术引进而来,另一方面也带来北方的民族文化。到了明洪武期间,发生的西岭战役,及后来发生于明清两代的开疆移民活动,又为其增添了婉转而润的江南柔情文化风格。因为有了历代的南北文化交流,让密祉花灯融合了南北文化,其表演的形式也变得灵活起来,与当地的民歌相结合,发展成了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题材。

到民国初期,一批喜爱花灯的人士出现于密祉,他们为花灯的进一步发展做出了贡献。他们热衷于点花灯,密祉的村寨被花灯的火光照亮,密祉人逐渐形成了花灯情结。每年的“耍龙”“舞狮”“跳灯”活动,成了他们的娱乐方式。因密祉元宵节的花灯会是全民参与的,逐渐演变成了一种大型的文艺活动,是一种经典文化表演形式。

密祉花灯这种艺术的生命来自于不断创新和与时俱进。1949年新中国成立,密祉引来了大批的文艺工作者,比如,杨放、袁留安、史宝购等人,他们深入到密祉的各个村寨,将流传于民间的大量花灯曲目加以收集并整理起来,这其中包含因歌唱家黄虹所表演而荣获大奖的《十大姐》。这些文艺工作者为提高密祉花灯品位贡献自己的努力。

上世纪40年代,密祉花灯被搬上了舞台,花灯团把不能登大雅之堂这种民间艺术,成功提升成为高雅艺术之作,可以说是密祉花灯发展史上的一次飞跃。在经过了浓缩式提炼加工后,密祉花灯将其最具特色、最有亮点的精华展现于舞台上,促进了密祉花灯的进一步创新与发展。还成立了专业的剧团,标志着此种艺术形式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三、密祉花灯的现状与开发保护

密祉花灯是密祉乡土文化的一个代表,经历了长期的完善发展与实践,逐渐形成了具有浓厚地域色彩及个性鲜明音乐艺术风格。

1959年,密祉花灯唱到了中南海的怀仁堂,从上个世纪90年代,密祉花灯团三次进中央电视台进行表演。进入新世纪的第一年,密祉所在的乡镇弥渡县一度被国家文化部赋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的称号。密祉花灯在2006 年被列入第一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名录当中。2008年,对于密祉花灯来说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年份,它不仅成为了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扩展项目,而且所在乡镇再次被荣获“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称号。

为进一步开发和保护密祉花灯,当地政府采取了多种保护弘扬花灯的措施。首先,实施“花灯进校园的工程”, 组织优秀的音乐教师编写教材,并在每周安排时间让学生学习花灯文化;其次,实施“百姓文化工程”,建设花灯文化广场,每月组织花灯文化演出活动;再次,推出新剧目,从2008年开始,一大批大型的现代花灯剧目被推出,比如,《正月十五闹花灯》《山村医生》等,这些剧目有着浓厚的民族特色,采用的是风趣的民族语言,引起了观众好评。

总结

密祉花灯,历史悠久,传唱表演经久不衰,作为密祉地区民间的一项艺术展演及人民群众性娱乐活动,因其群众的广泛性,内容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已成为密祉乡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表达过程中,它传递着地域乡土和生活特色,是研究该地区民族民间艺术演变发展实情、规律的一个的典型活态例证,对传承民族文化具有重大意义。相信在政府、社会及人民群众的共同保护和开发,密祉花灯将会得到不断的丰富和成熟,以一种极具特色的民间艺术形式受到了世人的关注。

[1]余述祥.弥渡花灯起源考[J].云岭歌声.2003(11)

[2]李长余.大理弥渡县密祉乡民间花灯艺术考察报告 [J].民族艺术研究.2005(04)

[3]陈梦飞,彭志勇.现代传媒与秀山花灯民俗传统及民间性传承——秀山部分地区民间花灯现状的实地调查与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05).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