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的传承和创新

时间:2024-05-04

任晓波 李 纶 (昆明理工大学艺术设计专业 云南昆明 650093)

生活在云南省的哈尼族,因地理位置分布的不同而服装形制也不同。总体来说,哈尼族人民喜欢用自制的土布和天然的靛青来制作服装,男子多着对襟上衣和长裤,用黑布亦或白布包头,老人多戴厚实的帽子,而哈尼族女性服装则因地区的不同而不同,呈现出万千变化,多数地区的哈尼族女性服装形制为右襟无领上衣,以银币为扣,下着中长裤,有绑腿,衣服的肩托、大襟和袖口有装饰彩色花边,胸前挂有成串的银饰,年轻女子的帽饰也是哈尼族服装的一大特色。面对社会大潮的发展,如何保护和传承这个古老民族的服装工艺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现代视角来谈及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的传承和创新,希望为保护本民族的服饰文化做出微薄之力。

一、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传承和创新的意义

哈尼族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古老民族,在长期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哈尼族服装工艺是哈尼族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因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审美价值让世人热衷于阿卡文化的研究。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不论是在绣、染、织方面,都表现了哈尼族人民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生活审美情趣,在中华民族服饰文明中占有重要的研究地位和探索价值。现在,强势文化汉文化不断冲击到少数民族文化,无论是日常生活习惯还是风俗节日方面都发生了一些细微的变化,然则哈尼族服饰的传统工艺也开始出现衰落失传的局面。保护和传承的任务已经迫在眉睫,而我们对其民族所做的最有效的措施便是发展和创新。哈尼族社会由原先的农业社会过渡到现代社会,社会转变的同时,其居民生活方式和穿着方式也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以便更好地适应现代文明的发展。哈尼族服饰设计风格应能反映出服装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民族个性鲜明的现代服饰。这就要求设计师正确把握哈尼族民族文化,不应该是在外在的形式上加以模仿和照搬。现代社会生活节奏较快,相应的服饰结构也应变得更适合人机工程学,适合现代劳作的同时还应该更为美观。传统的哈尼族服饰适合于原先的生活环境和原有的生产耕作方式,进入现代文明社会后,哈尼族人民面临着发展的机遇,开始发展种植经济作物的新道路,在经济作物种植热火朝天的背景下,也悄悄发展着自己的第三产业旅游业,这种发展也给哈尼族服饰的发展提供了一片沃土,若是通过正确的开渠引流,这种服饰的市场需求将是一片广阔的前景。将现代设计理念和手法与传统工艺结合,将对民族服饰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而且将这种结合理念附于时装设计中,将会对中国服装业的发展产生积极深远的影响。

二、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传承和创新的原则

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的传承和创新,笔者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首先,尊重历史也要结合现实。哈尼族服装是在哈尼族长期迁徙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并发展起来的。哈尼族居民长期居住在河谷地带,气候温热潮湿,他们的服装与这种独特的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哈尼族人民将其民族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民族工艺、审美情趣等融合到服装中,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这些历史因素在我们现代传承中都应加以重视。在尊重哈尼族服装文化形成的同时,我们也要重视现实。市场经济的大潮已经袭卷哈尼族的各个分布地区,他们的经济文化也正在迅速发生着变化。在这种大趋势的背景下,哈尼族传统服装已经很难与现代人民的生活相适应。例如哈尼族传统服装的一些弊端,如制作耗时、配饰繁琐、穿着不便、工艺复杂、难以换洗等问题也日渐突出。现代的哈尼族后裔已经有很多人开始穿着现代服装,这一种实际情况也要给予重视。我们既要保持原有哈尼族传统服装的艺术特色,又要追求符合现代生活的穿着需要,以适合哈尼族地区现代生活的变化。

其次,服装的实用性与文化性相结合。实用性上哈尼族居民用靛染成蓝黑色的土布制作服装,第一这是源于哈尼族刀耕火种自给自足,种植麻的历史原因;第二是因为这种特殊的地理居住环境所造成的,用靛染成的服装可以防止蚊虫的叮咬;第三是由于哈尼族女性传统服装下装为短裙,故行走劳作在河谷地带的哈尼居民制作出了绑腿,这样就可以在劳作间免除被植物所划伤。在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时,我们也要更加注重文化性的延续。哈尼族的服装与梯田紧密相关,从其物质文化方面,服装来自于梯田,从其精神文化方面,服装的样式、审美同样来自梯田。因此,我们可以说梯田是哈尼族服饰这一物质和精神文化的源泉,而哈尼族服饰则反映了梯田这一巨大的物质实体和“精神实体”。

最后,手工艺的传承和现代制作工艺的结合。云南许多民族的服饰反映了农耕文化的特色,因为有了较为发达的农业,才有棉、麻,服饰上才可能有各种染织、刺绣等具有较高工艺水平的装饰出现,特别是妇女服饰一般都较男子服饰更为华丽,成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载体,显示自己的民族和社会身份,在服装的色彩上也形成了自己的民族传统和阶级意识。在不失民族服装传统的同时,加入现代服装材料、服装制作工艺以及服装面料创新,这样可以更好的适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以及生活需要。

三、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传承和创新的方向

现代文明进化传播的同时,我们应该更加看重传统文明的保留与吸收。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传承和创新的方向,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做考究:

第一,对哈尼族传统民族服装的平面结构进行改良,转变服装的外部造型和内部结构,设计出多种风格的服装,比如休闲装、节日装、工装、学生装、职业装和家居装等。比如将西双版纳哈尼族(僾尼人)的胸衣改进,在造型结构上将原有胸衣的长度和宽度缩短,去掉其繁琐的银饰装饰,这样一来可以更适合西双版纳的自然气候特点早晚相对凉爽,也会更适合居民在现代生活中着装。

第二,将传统民族元素与现代服装相结合,让适合现代生活的服装在不失本民族特色的同时能够更具有实用价值。比如将哈尼族传统服饰中的短裙,应用现代改良技术将其转化到现代服饰中,而哈尼族的短裙本身在着装中就是一种哈尼族劳动人民智慧的象征,它可以充分体现着装者的身材比例,当今服装界好多设计师都钟爱于用服装和人体比例的和谐来体现设计意图,展示服装美。

第三,借鉴现代裁剪技术,以立体裁剪为,结合平面裁剪,根据哈尼族人民的具体身材比例制作出更适合本民族人民着装的服装。据笔者在哈尼族居住地的实地考察,哈尼族居民的平均身高低于汉族,哈尼族的传统服装为平面裁剪,因此在裁剪制作上存在面料浪费的现象,在低碳环保为主题的今天,这种裁剪方式因结合立体裁剪,且立体裁剪为主要的裁剪方式,这样不仅可以制作出更加适合当地居民的服装还可以为低碳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四、小结

民族传统服装和现代服装制作手法的结合,不仅可以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也可以促进民族的进步,当然也是符合现代民众审美理念的。而对哈尼族传统服装工艺的传承和创新,既可以彰显时代特点,又可以保留其民族的优秀文明成果。现代服装不论是从面料、工艺还是图案、色彩和配饰,都可以为传统服装的创新提供新方法。对传统服装的保护形式,笔者认为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传承与创新,望笔者的拙见可为今后阿卡文化的研究提供些许帮助。

[1]杨源,何星亮.民族服饰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国民族学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云南大学出版社

[2]李靖寰,汤海涛.云南民族美术概论.云南:美术出版社

[3]邓丽萍.哈尼族服饰研究及其设计应用.北京服装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