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佛教文化及梵呗对峨眉山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时间:2024-05-04

张俊萍 李 姣 白海燕 (.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四川乐山 64000;2.黑龙江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黑龙江哈尔滨 50000)

峨眉山秀冠天下,是中国重要的旅游风景区,在峨眉山的翠林蹊径中游走仿若进入仙境一般,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峨眉山自然风光绮丽多姿,人文景观厚重凝练,特别是峨眉山的佛教文化、佛教梵呗。自唐朝以来峨眉山就是佛教圣地,峨眉山是普贤菩萨的道场,有大量的信徒来到峨眉山朝拜,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峨眉山的佛教文化是峨眉山旅游的灵魂所在。没有文化积淀的旅游景点、景区在旅游事业迅猛发展的今天是得不到持续发展的。当今社会,人们的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对待旅游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人们希望在欣赏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拓展视野和体会不同文化经历。

佛教文化在中国流传已久信众众多,佛教文化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有深远影响,佛教文化以不同的形式渗透在众多文化领域中。人们对佛教文化都有些初步的认识,但佛教文化具体的哲理思想、仪式、艺术成就对于普通游客就比较陌生。也因此,使得普通游客对佛教文化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

佛教仪式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是诵经,诵经相配合的即“梵呗”。佛教梵呗也就是佛教音乐,她是佛教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带有浓厚神秘主义的音乐风格。佛教梵呗发源于印度,是释迦摩尼佛为了让更多人亲近佛学故以唱咏的形式让僧众来熟读经文。以梵呗来礼佛事的形式就此流传下来,并传到其他国家。梵呗的曲谱大都是师徒之间的口耳相传,如中国古老的民间音乐。在佛教中梵呗的具体曲谱比较少见,现有的曲谱大多都是由艺术工作者调查、研究、整理、翻译完成的,这种口耳相传的佛教音乐艺术更加显得珍贵。峨眉山佛教梵呗是峨眉山旅游的特色所在,佛教梵呗在传送佛教哲学思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他是佛教文化的载体,具有独特魅力的佛教梵呗又在旅游活动中散发着无穷的魅力。

一、佛教文化对峨眉山旅游的影响

峨眉山除其秀美景观之外,还弥散着最引人入胜的千年佛教文化,作为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深广茂密的峨眉山有着众多神秘幽静的千年古刹,吸引着海内外佛教信徒顶礼膜拜。普通的游客来到峨眉也深受佛教文化的感染,心灵得到荡涤,在游览名山之外倾听沉稳、悠远的佛教梵呗别有一番心灵的收获。峨眉山以佛教文化闻名,佛教文化也对峨眉山旅游产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峨眉山自古以来就是佛教名山,佛教刚刚传入中国不久,佛家就开始在此建立寺庙。在唐朝时期佛教兴盛,峨眉山上重新修缮了荒废的寺庙,并且香火日渐旺盛。时至今日峨眉山一共有28座佛教寺院,这些寺院当中很多供奉了普贤菩萨,是中外公认的普贤菩萨的道场,其中著名的有金顶华藏寺、报国寺、万年寺、伏虎寺、洪椿坪、洗象池、仙峰寺、清音阁等八大寺庙。我国著名的“四川峨眉山佛学院”校址最初就建在报国寺,现今校址迁至“大佛禅院”“女众部”校址选在伏虎寺。佛学院为僧人和比丘尼开设了佛教梵呗课程。在这古静的翠峰深处,一座座禅寺不断的传出梵呗声,通过梵呗,僧人们诵读古老宗教的经典。

峨眉山是中国较早被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收录的文化古迹之一,有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也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山的千年古寺不管是在佛教文化的传承上还是寺院建筑本身都是难得的人类文化遗产。在这些古老的寺庙中珍藏着很多佛教文化瑰宝,即使是在佛教的发源地印度也是难得一见的。第一,是供奉于华藏寺的佛牙舍利。这颗佛牙舍利来之不易,是宋代的一位高僧步远万里到印度取经,在斯里兰卡请得,沿着海上丝绸之路回到峨眉的,这枚供奉千年的佛牙舍利是华藏寺的镇寺之宝。其二,贝叶经。贝叶经来自于印度,当时造纸术还没有传入印度,佛经都是刻写在贝树叶子上,可见这样的经文珍本是多么难得。当年由慈禧太后赐予峨眉高僧无穷禅师。这部贝叶经是研究古代佛教、宗教文化、语言文字等内容的重要原始资料。其三,万历金印。明神宗对佛教极为推崇,正是在他当政时期大力修缮峨眉山上的古代寺院,峨眉金顶也是这一时期的产物。相传明神宗赐予峨眉万年寺御印一枚,这枚御印为铜质抹金,后人称为万历金印。万历金印的由来典故很多,是游客所喜爱的典故之一。

二、“暮鼓晨钟”对游客的吸引力

峨眉山旅游非常重视旅游的个性化和创新意识,从旅游管理、旅游设施、旅游服务、旅游项目设置都体现了新时代旅游的发展趋势。峨眉山旅游以佛教文化为依托,对佛教文化的内涵和宗教仪式等环节有了深入的分析。在各项旅游活动中积极的让游客参与其中,用亲身的体验去感知峨眉旅游文化内涵。峨眉山的佛教文化中有一项被人忽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就是佛教中的音乐“梵呗”,佛教梵呗大都是口耳相传的,诵经过程中以梵呗来作为节奏韵律的依托,使佛经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种梵呗也成为佛门弟子的一项专门修行方式。从佛门修行的晨钟开始,撞钟时僧人就会口中念诵曲调悠扬的经文,与钟声的韵律一起回荡在清晨的寺院,早晚课上集体诵经更是如此,以各种法器(乐器)敲击或吹奏出和谐的韵律,将诵经之声和谐统一,佛经妙音传遍四面八方。

1.佛教梵呗的节律性

佛教梵呗神秘而具有美感,自从传入中国以来就和中国的民间音乐开始逐渐融合,梵呗在佛教中的作用不仅仅是用作诵经,更多的是使寺院的生活富有严格的节律性。很多游览寺庙的游客会对寺院中的僧尼极其规律的生活感到惊奇。峨眉山因其是普贤菩萨道场,所以各种法会佛事众多,每当佛事举行时,钟磬之声交错响起,指引着僧人和居士按着梵呗的节律去进行佛事活动。

清晨,打板(竹板)清脆急促的节奏,督促僧众更衣、起床、洗漱,井然有序的来到大殿。这时的钟楼里的钟声悠扬的在寺院内回荡,居士和信徒可以和僧人一起唱诵《钟声偈》,唱诵《钟声偈》也是一种修行,功德无量。《钟声偈》多为纯五声调式,唱诵起来朗朗上口,是体味寺庙生活的一个重要部分。钟声结束,打板的僧人绕寺一周也回到大殿,磬声响起早课开始,僧众叩首、诵经念咒《楞嚴咒》《十小咒》。一般以鐘、鼓、大磬、引磬、大小木魚等来打节奏。这些唱诵的节奏或舒缓或急促,与唱诵的经文有关,正是有了梵呗的钟磬之声,才使僧众众多的大殿诵经声朗朗。庄严、神圣、整齐划一的僧众行动和诵经,这些都是梵呗的节律性所带来的,梵呗是僧人生活中的一部分,统领着佛教僧众修行课业。

当游人置身于这样的课堂环境,会感到身心受到荡涤,深深的沉入这梵呗节律之中,抛开了尘世的喧嚣。很多游客赞叹峨眉山佛教寺院具有强大的吸纳性,梵呗在其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2.梵呗的各种乐器

梵呗演奏中的乐器众多,在峨眉山佛教文化中变现的尤为突出,佛教中的乐器也称为“法器”,是佛教庄严神圣的组成部分。这些法器中有非常常见的鐘、鼓、铰、铛、大磬、引磬、大小木魚等。唱诵偈的时候一般都是一板一眼,以木鱼为主。念诵经文的时候一般也是用木鱼,一字一击,节奏十分清晰。经和偈是居士、信徒、游客比较熟悉的佛教经文,也可以请回法器,自行进行唱诵。很多游客在峨眉山游玩的过程中,将请回法器作为一项重要的购物活动,具有非常好的纪念意义。

3.伴随梵呗声声的众多节日法会

峨眉山作为普贤菩萨的道场,为了便于海内外佛教徒香客朝拜,开展了很多与纪念普贤菩萨的节日、法会和道场。这些节日、法会与道场,不但为佛教徒提供了朝拜的机会,也让众多旅游者领略到佛教仪式的威仪与魅力。峨眉山佛教寺院主要的节日除传统的佛诞节、成道节、盂兰盆会等传统节日外,还有普贤菩萨寿诞日农历二月二十一,并且以此拓展为每年三月到四月定期举行的普贤文化节,通过普贤菩萨生日的朝拜仪式、召集佛教界高僧举行的两大法会,来展示普贤菩萨的大威神力和无量功德。

峨眉山上景致变换多姿,峨眉金顶更是所有游客必到的景点,这里的佛光、云海、圣灯,都是与佛教文化密不可分的景致。圣灯也是峨眉奇景之一,更加让人心生敬畏,圣灯是在月黑静谧的夜晚,从山顶向下望去隐隐可见点点亮光,犹如一盏盏明灯忽明忽暗,这是一种自然现象,是自然界中的磷化氢燃烧而发出的点点火光。这一奇景更加引人以无限遐想,并且为此展开了一项重要的法会“万盏明灯朝普贤”。“万盏明灯朝普贤”这种法会活动是常年举行的,在峨眉山较大的寺院都会共同举行,每日、每周、每月不定期的举行小型的法会活动;每月的初一、十五和重要的佛教节日都会举行大型的法会活动,时间定在晚20:00----21:00,地点是在普贤道场最主要的佛寺万年寺举行。不管是大型法会还是小型的法会,都是允许游客参与进行的。法会中僧众聚集一堂,在各种法器的配合之下,集体唱诵佛经,悠远的钟磬之声、清脆的木鱼伴随着朗朗上口的佛号、香赞、经偈,震慑着游人的心灵、荡涤每个人的灵魂。这样定期举办的道场满足了各地游客朝拜的心愿,同时也让佛教徒和游客领略到普贤道场的别样法会。

佛教梵呗是佛教音乐是佛教文化中的一支奇葩,带有浓厚神秘主义的音乐风格,在佛教中具体的曲谱是不存在的,现有的曲谱都是由艺术工作者调查研究整理完成的,这种口耳相传的佛教音乐艺术更加显得珍贵。峨眉山上的佛教节日、法会、开光、祈福等活动都会有众多比丘尼集体诵经,伴随着梵呗的诵经之声婉转悠扬。佛教徒和旅客在参与佛教活动的时候,都会对此有所了解,很多居士都可以伴随梵呗一起诵经。峨眉山的佛教梵呗已经与传统的印度佛教梵呗有很多差异,峨眉山地区的佛寺诵经梵呗已经与四川地区的音乐相结合,特别是受四川地区川剧曲牌的影响,现今整理完成的峨眉山梵呗有100多首,所使用的乐器也是种类繁多。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梵呗的繁荣也是峨眉山佛教活动繁荣的缩影。峨眉山地区的梵呗曲目以赞颂普贤菩萨为主,在佛事活动中,普贤赞颂佛音,具有独特的音乐审美情趣,极大的增强了峨眉山佛教文化的魅力,让中外游客更好地感受佛教文化神韵。

中国的旅游业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以旅游事业促进文化事业的发展,这是峨眉山旅游文化的亮点。峨眉山不再仅仅以“雄、奇、险、灵”来吸引中外游客,佛教梵呗使得峨眉山佛教文化焕发着勃勃生机,营造着一个更加幽静古远、奇趣盎然的峨眉。

1. 四川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峨眉山志:四川[M]. 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

2.《走遍中国》编辑部.走遍中国:四川[M]. 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6.

3. 百度百科.峨眉山 [EB/OL]. // http://baike.baidu.com/view/2167.htm.

4. 田青.中国宗教音乐[M]. 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1995.

5. 韩坤.峨眉山及普贤道场研究[D]. 成都:四川大学.2007.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