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朱富平(溧阳市文化馆 江苏溧阳 213300)
埃德加·德加是法国著名的印象派画家,他的色粉画富于创新,构图新颖,描绘细致,对姿态的表达独到,这一切,使他成为19世纪末色粉画艺术大师。德加逝世,距今已有百年,但时间的久远并不能掩盖色粉画一代宗师巨大的艺术魅力。尽管人们对他的解读极多,但这并不妨碍我们继续深挖这座“光芒四射又保持神秘”(德加语)的富矿,从中找到对我们当下艺术创作所富有借鉴意义的艺术启迪。
“我是善于用线的色彩画家”,这句话,是德加本人对自己画作鲜明艺术特色的高度概括和准确评价,也突出地表现了画家一生不竭的探索和创新精神。
德加的祖父是一名画家,他从小耳濡目染,热爱绘画。中学毕业后,德加报考了美术学校,他在意大利学习意大利的艺术,同时,他又在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的一位得意门生路易·拉莫特的画室里学画。那时的德加临摹了从15到16世纪的许多绘画和素描,当他回到巴黎时,他已经是一个学到一手安格尔画派好手法的、功夫很深的素描行家了,这为他一生的作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德加对素描有天生的爱好,他喜欢纤细、连贯而清晰的线条,并认为这种线条是高雅风格的保证和达到他所倾慕的那种美的唯一方法,在线的运用上,他达到了妙笔生花的地步。不错,德加是属于印象派画家,但他绝不是那种学院式的死守清规戒律的印象派画家,在传统的印象派画家笔下,“形”有溶解于气氛和色彩之中的倾向,而在德加那里,色彩始终是为“形”服务的,尽管在德加的画作中我们可以看到,色彩越来越占据重要的地位,甚至有些画作里线条在色彩中隐退,但总体上说,德加的画始终保留着严格的形,他用形来反映生动活泼的世界,并以新的绘画方式扩大和丰富了印象派绘画形式。德加创作方式就是干净的线条加明暗的技巧再加上绚丽的色彩,这种方式给他带来了远超出同代画家的艺术成就。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德加闻名于世的芭蕾舞女系列作品上,他笔下的芭蕾舞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有的在后台休息,有的在前台排练,有的在更衣室打扮,他利用简洁灵活的线条和人物绘画明暗对比的相互作用,展示出独特的运动感和空间感,画面上绚烂多彩的色彩始终在为形象服务,令形象生辉,为扩大的视野和独特的画面布局服务。
德加是一个不甘于墨守成规的人。他一生都在不断地探索和创新之中,传统远远没有限制住他,反而促使他更为深入的去探索古代大师们的艺术创作手法。为此,他采用了十分广泛的方法,如使用胶彩、蛋彩、水彩、汽油等作画,当然,最后他在色粉画中找到了最为适合于自己的表达方式。另外,为了在油画中获得影线之间的透明效果,他还擅于同时运用多种不同手法,巧妙地将以色彩连续固定下来,让它们重叠在一起。在他的晚年,由于视力下降,他更喜欢作木炭画,简洁有力地增加层次,再以白粉画出亮光。正是坚持不懈地探索和创新,使德加最终成为一位具有开创性的大师级人物。他用毕生的艺术创作留给后人最大的启示:艺术存在于永恒的探索和创新之中。
德加出生于富有的家庭,父亲是银行家,但后来家道中落,他不得不为了偿还父亲留下的债务卖掉了自己的房屋和很多财产。德加在一生中并没有享受到持久的浪漫,他的人生是苦乐参半的一生。正因为这种复杂的人生,使德加在少年时代,因家庭富有得到了良好的系统的艺术教育和熏陶,而以后,又使他饱尝人生的艰辛,使他得以接近下层劳苦大众,了解社会下层群众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感情,同情他们,从而产生“制作对下层群众有益的艺术”的想法。
生活的需要使德加去认真观察和描绘那些工作场所中的劳者,在真切的现实中抓住他们的形象,画出了日常生活场面中的艺术形象。德加笔下的下层女性,有帽子店熨烫女工、制帽女工、棉花工场女工、咖啡店歌女以及下层舞女等,无论是什么职业,他们通常都显露出疲乏和劳累,表现出生存困苦和无奈,这些女子,既不聪明也不漂亮,气质举止十分平常甚至庸俗,迥异于沙龙贵妇的珠光宝气和高贵典雅。但画者笔下饱含情感,以致能够做到化腐朽为神奇,使平庸无奇的姿势迸发出优美的韵律。正因为如此,德加被称为印象派画家中的现实主义巨匠,这些现实主义的作品,朴实、真挚地表现了所见的事物,忠实地表现出人性中毫不虚伪的本质,深切地反映了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生活的现实,从而被永远地流传下来,成为艺术大师艺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普通的现实生活中去发现和创造有生命力的美,创作对人民群众有益的作品,这亦是德加给予我们的重要启示。
德加在谈到自己如何作画时曾对人说:“我要光芒四射又保持神秘。”的确,德加的色粉作品确实达到了旷古未有的光芒四射,而同时又保持着某种神秘的成分。这种光芒四射和神秘,集中地体现在画者“抓拍”式的对瞬间的捕捉、非对称性非中心性的构图和独特的观察视角(如俯视)等方面。如为大家所熟知的《舞台上的舞女》,画面即展示了舞者某一个瞬间的定格,这在照相技术尚未发明的年代是前所未有的举动。
德加何以能做到这点,除了归功于其天才的创造能力之外,我们也要赞叹其善于借鉴当时世界上各种艺术流派和科学技术的高超“拿来”能力。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1880年前后,摄影师已经可以用胶片来固定人物运动的瞬间,如果说,照相技术未发明之前,德加已用绘画的方式和摄影师做着同样的事情,那么,以后德加则是更加自觉地运用这种“新闻图片”式的手法来构图作画,用绘画的方式捕捉瞬间的画面,德加在此后曾一度热衷于对照相和暗房冲洗技术的学习和钻研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德加还借鉴了当时风行一时的东方艺术——日本浮世绘的构图手法,他在创作中所应用到的俯视、将主要人物偏移中心、夸张的出乎意料的近景以及为了衬托人物生动而淡化背景等手法,甚至与21世纪摄相机时代人们的美学观点和视觉偏好不谋而合。
善于学习和借鉴当时最新技术和艺术流派,多方汲取“营养”,学习百家自成一家,这也许是德加赠给我们的另一宝贵启示。
德加作画方法有一点是十分特别的,就是他特别强调用记忆的方法作画,反对像其他印象派画家那样完全对物象进行写生的方法。他说:“眼睛看到什么东西,就表现什么东西,这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把记忆的东西用素描形式固定下来岂不是更好,那就是想象力加记忆力共同产生的变相作用,这样就会得到更强烈的印象,也就是说这才是真正的再现。只有在这时你才会认识到你的回忆,你的幻想才会从自然权威束缚下解放出来,这该是多么宝贵。”他精于捕捉动态的一瞬间形象,有着敏捷的观察力和记忆力,并且以自己精确的素描技巧表现出那些生动的形象。这种方法在他后期的作品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并给后来的表现派艺术以大量启示。
德加不被户外作画所吸引,他很少画风景,他曾说过:“当我们爱着大自然时,我们从来也不知道她同我们是否两厢情愿。他还曾说过,人们从一幅画中呼吸到的空气与人们在画外呼吸到的空气不是一回事,他不想去发现大自然即兴安排的美,而更钟爱由人类创造出来的美。享有盛名的《舞台上的舞女》,就是德加凭着记忆在画室中创作出来的,这样的佳作还有许多。德加的这种创作方法曾遭到一些人的置疑,笔者认为,这恰恰是德加的过人之处,成功之处。这是因为,画家不是纯自然主义地去“临摹”事物,“复制”真善美,而是去创造美,画家需要“源于生活”,但更要“高于生活”,既需要写生,更需要“创造”。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方法,不可简单地模仿他人,但德加这种独特的创作方法,无疑也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在如何创新作画的方法方面,对我们也是有启迪的。
斯人已去,佳作不朽,其留予我们的启示更是弥足珍贵。
1.何政广主编.《德加,超越印象派大师》.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2.[法]卢瓦雷泰著.吴静宜译.《德加:舞影烂漫》.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年版.
3.彭吉象著,《艺术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