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谈湖北古民居建筑设计的价值与传承

时间:2024-05-04

刘小龙 (湖南科技学院 湖南永州 425100)

随着湖北经济的快速发展,古民居中的“老房子”的保护与城乡现代化建设的矛盾突出。如何保护好古民居,彰显古民居的价值,正确处理好城乡建设与传统民居关系,充分发挥传统民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独特作用,对湖北现代化民居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民居建筑也可称之为风土建筑,是原始建筑的继承和发展,人们可以从中看到纯粹的传统形态,在它的深处可以找到人类生活的原点。它土生土长,乡土气十足,反映了一个特定民族、特定地域所独具的生活理念。它产生于民众生活,崇尚适用性和功能性,与民间习俗相结合,成为各民族文化活动的空间和场所,本身也构成民居环境的一部分,让这种特定的习俗文化得以传承显然也是十分重要的 。

一、湖北民居文化的区域特色

鄂东南平原地区,多为汉族属江汉平原,地势平坦,湖泊众多。乡村住宅多为砖木结构,富户则为抬梁式青砖瓦房。民居以围合式院落为主,是汉族的典型,在荆楚文化的背景下即重内也重外,在建筑装饰尤喜用曲线条和彩绘。布局上具有较强的规划意识,村落多以网状和线形布局具有较好商业气息,并在村落选址和布局上特讲究风水学说。代表的有黄陂大余湾,洪湖崔家湾镇老街,阳新县柯道树屋和长乐源等。

长江三峡地区,处河谷地带礁滩密布,以山势险峻著称。古民居以砖木结构为主,多为穿斗式建筑,在装饰上力求简洁、色彩素雅,以动植物浮雕为主。村镇布局上以网状形为主,庙宇和祠堂在中心,也有沿山坡或沿江一字形分布,与阶梯式的垂直分布结合。代表的有新滩刘正林老屋等。

鄂北丘陵地区,多为汉族,地貌多姿平原、山区、丘陵共存,当地人称之为“八山半水分田”。民居建筑形式单一无院落式,由于当地寒冷建筑需保暖,因此建筑墙体都较厚,装饰简单也讲究风水,主要依附地形,让田为地满足生产需要。代表的有枣阳的前湾村,南漳的薛家坪村,冯氏故居等。

鄂西北地区,多为汉族,属山地地区山脉纵横、沟岔密布,保护好的民居多隐于大山之中,但此地是古代鄂盐商重要通道带来不同文化和工匠造屋技术,因此建筑风格照搬外地民居的。代表的有郧西上津古城,良河清末庄园等。

鄂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处武陵山和巫山两大山系之中,为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境内崇山峻岭,山峦起伏,属哈斯特地貌以槽谷和山峦 。当地主要有土家族、苗族和侗族。建筑上主要以土家族吊脚楼为代表,土家族对大自然和图腾符号文化内涵有着极为深厚的情感和民俗风俗。建筑的功能和结构注重向空中延伸空间,即把建筑空间分为几层,充分应用土地资源、水资源,同时把建筑的功能细分,有公共的和私密的空间。在建筑基础方面,在支撑建筑体量结构、重量的主柱上选择最好的天然材料,使其具有很好的承重性能。

二、楚文化生态观设计在古民居中的价值

楚文化的思想意识、文化艺术、民俗等必然在建筑上体现出来,例如湖北南漳县的山寨民居深受楚文化的影响,一是宜城相距很近,二是楚文化的精神中不畏惧任何艰难险阻,永往攀登,直到成功的信念和哲理。民居的建筑造型不仅仅受自然环境的制约,它还受到外部环境因素的影响,这种影响力会释放出一种巨大的力量,使民居的功能和审美呈现出较高的价值。

尊重自然。如莱特对自然地理解不只是自然界万物和人的外在表象,同时是指自然界万物的性质和人的精神内在,认为现代建筑就是有机建筑。“机”是生命,是很微妙的东西,是造成人类,造成历史,造成艺术的生命力 。

保护自然。古民居体现了人们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无论是山体还是森林、树木、花草、动物,人们都视它们为生活环境中不可或缺的对象,因而对动植物极为珍视,并对自然环境和生活在其中的花鸟鱼虫有一种特殊的情感。例如临水的古民居建筑,人们就特别重视对水质的保护,他们意识到水是生命之源,且东方的哲学观中“水之聚纳财气”的寓意和内涵。

注重使用功能和精神功能的双重需求。古民居在造型设计上将形、色、材等元素融入当地的环境中,并且将其优化处理,以达到设计效果的最佳,而内部空间形态和布局上,则根据不同的需求和功能进行设计布局。

就地取材。材质全部为天然材料,如木材、竹、石材等,可以说这些材料的天然性决定了古民居建筑的环保性,即有些以泥土制作的砖,在它没有经过烧制时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并对人体没有任何的伤害。就是我们推崇的“零碳放”。

三、现代建筑设计与古民居建筑的传承

湖北古民居建筑,它以独特的功能和形式向外部世界展示建筑的空间形态,是人们千百年来所积累的物质文明成果,它的价值在于不断实现“人人皆能安居的古老理想”。

从风格上来讲,民居建筑风格同一化,无论是北方和南方,东部还是西部,个性化的民居建筑成为稀罕之物。古民居建筑遭到掠夺性破坏。因此,要使现代人们生活的民居建筑具有风格性,地域性、民族性等特点,就必须从古民居建筑形式中去吸取精华,让现代建筑巧妙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在外观上具有地方特色,功能上体现人性化。实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统一,并在材质上实现绿色环保、低碳,强化环境意识。

从艺术上来讲,虽然民居建筑的体量不像宫廷建筑那样宏伟华丽,但它的艺术穿透力却入木三分,它使人的心灵为之震撼。因为建造这些古民居的民间工匠不仅技艺高超,其对于生活和建筑的理解也成为后人关注的焦点,因此现代民居也想到这些,将古民居建筑艺术的精神传承下来。

从精神上来讲,传统民居中所折射出的建筑艺术精神之所以长存,是因为它的艺术语言是对建筑形式最恰到好处的表达,在不同的地域、地区都有不同的艺术形式,对不同民族的建筑形式有着最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且以不同的建筑空间形式使人产生心理碰撞,将这种理想和愿望应用到现代民居建筑上。

因此,古民居建筑对现代建筑的启迪是“古为今用”。借鉴其形式,吸收其内核,实现古民居与现代建筑艺术设计相结合。例如吴良镛先生对北京四合院的有机更新改造,武昌火车站建筑的楚式风格大屋顶和浮雕,湖北省博物馆的建筑与景观相互依存。

四、结论

传统民居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它反映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历史、社会、文化、经济、信仰和特性,凝结了湖北荆楚大地人民的创造性,由此可见,只要坚持创新的理念,旧貌可以换新颖,特别是楚文化的核心精神是创造,即使是在任何艰难的条件下都敢于创造,就能实现建筑形式与功能的统一,充分体现人的意志、力量和智慧。

[1]萧加.中国乡土建筑[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0-8-9.

[2]张发懋.湖北传统民居[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10-01

[3]高介华、刘玉堂.楚国的城市与建筑[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421-423.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