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汤琳婧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0000)
比奇夫人的生平介绍
汤琳婧 (厦门大学艺术学院 福建厦门 360000)
比奇夫人生于美国新罕布什尔,在那里度过了短暂的童年,剩下的大部分时期都在东部波士顿度过,晚年她的丈夫及母亲相继去世,于是她到欧洲学习生活了四年,回国后定居纽约直至去世。笔者拟把比奇夫人的生平分为三个时期:汉尼克时期、波士顿时期、短暂的欧洲及晚年纽约时期。
艾米•比奇夫人1867年9月5日出生于新罕布什尔的汉尼克,出生于一个来自殖民家族的音乐世家,娘家姓切尼(Cheney)。父亲查尔斯•切尼是一位待人亲切、友好并且随性的自由主义者,母亲克拉拉•切尼夫人是一位有天赋的钢琴与声乐爱好者,外祖母马西夫人是一位在教堂唱诗班唱歌的女高音,姨妈也是一位优秀的音乐爱好者。切尼家族定期在家里举办小型音乐会,正因为如此,小艾米从小就有了很好的音乐熏陶。
在她一岁还不会说话的时候,一听到旋律就能够马上哼出准确的曲调,她从小对音乐有着特殊的敏感。虽然艾米在很小的时候就显示出惊人的音乐天赋,但是她的妈妈切尼夫人害怕自己的女儿太小接触音乐容易对音乐产生厌倦情绪,并且也不想把小艾米培养成到处旅行演出的职业钢琴家,因此并没有让她在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弹钢琴。
四岁的时候,在姨妈弗朗西斯夫人的帮助下,小艾米才开始弹钢琴。她在钢琴上能立刻弹奏出自己喜爱的曲调,配出和声和低音伴奏。更重要的是,她不需要使用键盘就能在头脑中创作乐曲了。四岁时她创作了她的第一首钢琴曲——三首圆舞曲(华尔兹),包括:《雪花华尔兹》(Snowflake Waltz)《万宝路华尔兹》(Marlboro Waltz)《妈妈华尔兹》(Mamma’s Waltz)。这三首是她夏天在外祖父家里度假时,在没有钢琴的情况下创作的。
六岁的时候,艾米的母亲同意让她好好学习钢琴,并且亲自教她,她的教育是在家里完成的而不是在学校,开始陆续弹奏亨德尔、莫扎特、门德尔松、肖邦、贝多芬、巴赫的作品。她尤其喜欢巴赫的赋格。在这期间,艾米举办了自己小型的独奏音乐会,也得到父母更多的支持。
1875年,切尼家族搬到波士顿,那里是艾米的音乐世界进一步被打开的地方,她的音乐之路更宽了。波士顿是美国的一个重要文化中心,有着丰富的音乐生活并且聚集着拥有最顶级、最豪华阵容的音乐团体的地方。这个地方的音乐思想和教育方面的成就都领先于美国其他城市。
1876-1882年,艾米跟随一位从德国留学归来、并且是当时波士顿地区最好的钢琴教师——恩斯特•佩拉博(Ernst Perabo)学习钢琴。佩拉博对艾米很是欣赏,评价她是一位有天赋的小女孩。1881年到1882年间,艾米又跟随韦斯利(Wellesley)的大学教授希尔(Hill)学习和声,同时她又自学赋格,曲式以及配器法,还将巴赫的《十二平均律》全部背下来,并且每首依次进行默写,这些都为她后来成熟的作曲技巧做了充分的准备。1883年,艾米十六岁的时候,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个人作品,这部作品的题材丰富,包括关于她的姨妈弗朗西斯夫人、还有诗歌、泪珠、雨滴等题材。她还首度在波士顿音乐厅与管弦乐团合作演出莫舍雷斯(Moscheles)的第三号钢琴协奏曲,获得莫舍雷斯遗孀的赏识。1885年至1889年,艾米陆续出版了她的个人作品,并且嫁给了亨利•比奇(Henry Beach,1843-1910),成为比奇夫人。亨利•比奇是波士顿著名的外科医生,喜欢音乐,同时支持和鼓励着比奇夫人的音乐创作,在他的支持下,比奇夫人写出了一系列出色的大型作品,如高卢交响曲、降E大调弥撒曲。
虽然在波士顿初期,比奇夫人只是个默默无闻,并且没有什么名气的钢琴家,但公众对她艺术造诣的期望却在不断增长。也正因为这样,她不断进行创作,不断扩充自己的创作体裁。
这一时期比奇夫人波士顿的代表作品除了上述以外还包括:巴尔干主题变奏曲(1904)。尤其是她的高卢交响曲,在波士顿首演时,受到高度重视和评价,当时重要的交响乐演出机构,波士顿交响乐团、韩德尔和海顿学会等都对这部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赞赏比奇夫人是位出色的作曲家。
1910年,比奇夫人的丈夫与母亲相继去世,1911年9月,比奇夫人来到欧洲开始新的生活,这是她第一次离开美国来到欧洲。她青年时期曾经梦想到欧洲求学创作,此刻终于成为现实。这个时候,比奇夫人已经是美国具有影响力的演奏家与作曲家,与青年时期的求学目的不同,此次,她想通过在欧洲的演奏学习,让大多数欧洲人改变对美国音乐家尤其是女性音乐家的看法。她在欧洲学习了四年,时间待得最长的国家是德国,在四年的时间里她举办了多场音乐会,还介绍了她自己的个人作品,逐渐改变了欧洲人对美国音乐的看法,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1914年,比奇夫人回国,有了在欧洲的成功演出与肯定,她更受到了同胞的热烈欢迎。1915年,比奇夫人想尝试新生活,认为波士顿不再能给她足够的创作动力,于是决定到纽约定居。在纽约,比奇夫人继续坚持创作,开演奏会,她还参加了许多慈善机构和妇女团体的组织,如麦克道威尔夫人创立的麦克道威尔文艺营(MacDowell Colony)。
从1931年开始,比奇夫人的健康情况开始下降,她不得不减少参加活动的次数。1933年,她荣获了芝加哥国际博物会颁发的音乐创作奖。1944年因病逝世于纽约。1
注释:
1.杨景兰. Amy Beach的钢琴个性小品分析研究[J]. 台东师院学报,2002,(13):137-154.
[1] Adrienne Fried Block. Amy Beach:Passionate Victorian-the life and work of an American composer 1867-1944[M]. New York:Oxford Unversity Press,1998.
[2] 杨景兰. Amy Beach的钢琴个性小品分析研究[J]. 台东师院学报,2002,(13):137-154.
[3] Adrienne Fried Block. Amy Beach:Piano music[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Inc,2001.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