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浅析皮埃尔•博纳尔作品中的纳比美学

时间:2024-05-04

田轩铭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海南河口 570000)

浅析皮埃尔•博纳尔作品中的纳比美学

田轩铭 (海南大学艺术学院 海南河口 570000)

皮埃尔•博纳尔是法国纳比派最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之一。其所创的纳比派是继印象派和后印象派思想冲击之后而形成的20世纪的前卫派艺术团体。此画派是基于装饰性和美学的客观变形及表现画家灵感的主观夸张是此画派的中心理论。尤其在色彩方面的侧重有了新的突破。其放弃了僵硬的绘画轮廓,用色彩为画面的中心要素来表现,将色彩的表现力发挥到最大化。博纳尔则凭借他特有的色彩天赋和才气,对纳比美学给予了最完美的诠释,并使纳比派及其思想在西方美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纳比派;博纳尔;主观表现;形式

皮埃尔•博纳尔(1867年-1947年)出生于法国。他早期从事广告和舞台美术设计,曾入巴黎朱利安美术学院,和几位同学共同创立了“纳比画派”。“纳比画派”(希伯莱语为“预言者”)源于印象派及文学上的象征主义和高更的直接影响,他们“向往一种摆脱了大自然一切字面意义的伟大绘画”,讲究艺术的主观综合,不受写实原则的束缚,追求感受、形式的创作理念,在作品中追求对空间深度的压缩、平面化的装饰性色彩,成为了当时最为前卫的艺术。博纳尔的作品始终是纳比派理论的忠实遵从者。

博纳尔的作品最大特点是以具有色彩绚烂的装饰风著称。这是由于他早期便和高更成为忘年交,从高更那里受到日本美术和印象派的影响。通过对东方式画面空间的理解和运用,以平面化的色彩和轻逸的线条表达简练的构图。作品中又不乏色点舞动的协奏,色线旋转的韵律,色块叠加的交响等。都展现出他的哲学理念和东方艺术形式表现的色彩元素的组合运用。[1]

纵观纳比派的理论核心以主张艺术为一种表现手段,是精神的创作,自然界只是一种机遇,艺术家应该从主观上重新安排它们。艺术是需要经过两次再调整:一次是“客观的再调整”,一次是“主观的再调整”。客观的再调整是以纯美学和装饰性的概念为基础,在色彩和构图的技术原则上进行;而主观的再调整则引出艺术家主观知觉的变幻,即艺术不是模仿,而是对自然的主观重构。这反映了纳比派画家试图超越重自然主义的印象派去探求美的新艺术原则的思想。[2]博纳尔作品《The peignoir》就是一个典型的纳比美学的体现之一。绘画的灵感来自日本印刷术中的表现形式。画面中人物构图以倒三角的形式呈现,从后面表现侧脸配以胸和腿的扭曲感觉,人物大衣上的装饰纹样被处理过的衣褶曲线所打破,画面下角又安排了类似木刻的装饰笔法。作品的黑白出来用银灰和白来强调,配以大片的黄色大衣,将人物和背景的混合吸入另一个色底中去。处处都流露出其受日本影响的一个人造风格——通过不寻常色彩的复杂运用来表现装饰元素和空间的重叠。在西方美术史上留下了“现代派大师”的独特足迹。[3]

在纳比美学的引导下,博纳尔以其特有的色彩感悟力,对纳比美学中几点重要的表达探索出了成功的实践成果。

首先是对色彩与调性的微妙关系的研究,博纳尔可是有着巨大的探索成果。博纳尔因早期曾受到一些风格化版画、招贴画和插图影响,其作品有着舞台美术的构图痕迹,此后他在风景画中渐渐排除了这些人为因素,开始以纯粹“自对色彩”的表现为主题。从1898年开始,或者更早些,博纳尔的油画逐渐放弃早期作品平稳、清晰的线条、色块,转向一种不稳定的,甚至迷乱、松散,带有一种很强的梦幻色彩效果,有时竟是一种气氛。从《浴室》系列到《有花园的房子》,他的绘画作品无不传递给观者以无比斑斓多彩的艺术效果,这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他对色彩运动性的深刻感受。

细观博纳尔的作品就不难发现他在反映空间是采用散点透视,即移动观察。很少用原色,大都以中间调为主,他设色零碎、反复涂抹,效果却斑斓绚烂,把色彩的和谐性、对比性、音乐性、神秘性发挥到极点。如《浴盆女子》就是用丰富的色彩节奏将观者的目光漫游在画面当中,弱化了空间感,在强烈的色彩秩序下却不散乱。早期的印象主义者喜欢研究经水折射后空气表层的一系列变化,而博纳尔则突破这种对瞬间表象的感知,他用属于他个人的方式,以令人信服的力量把大胆的色彩表现与细腻的心理感受想结合(正如毕加索所说的“犹豫不决的大杂烩”),使对色彩运用的下意识行为满足了他的关注记忆中世界的目的,从而达到画面惊人的效果。在看他的画时,有一种经强调而复杂的混合才达到的将色彩与形状融合在一起的鲜艳明亮感和颤动感,让人意识到不仅仅是在看,更有和听觉、嗅觉、皮肤感觉的表象相复合,时而引人入胜,时而又拒人千里之外的奇异感受。同时大师都是处理灰色的高手,博纳尔通过画面每个位置区域色彩的不同倾向组成一个色彩的场,这个场的作用要求每个部位的色彩都得起一定的视觉刺激力,发挥丰富的韵律感的作用。不同明度、不同色相的颜色被组织在一个平面之中,各自占据一定的色彩位置,同时对视觉产生振动,色彩的强弱变化造成了视觉的吸引与间隔,而这些运动性是基于组成整个色调中的各个色彩给人的不同心理感受,在经过画的组合之后,像音乐一样形成节奏和韵律。[4]这就是色彩观察的移动性。这就足以让博纳尔屹立艺术之林。

再次是博纳尔对于自然界光的表现研究。他的绘画虽然被认为是从印象派蜕变而来,但不像印象派那样忠实于外部光线的再现,而是更多的注重感情色彩的表达。例如其作于1908年的《逆光下的裸女》生动表现了在充满阳光和空气的室内,裸女逆光而立,丰满健康的身体反射出耀眼的色彩。运用类似点彩的细碎笔触充满着画面的亮部并刻意的将亮部物体融为一体,人物不画阴影,使整个画面充满光感和鲜亮的色彩感,光与色交织成一曲富有韵律的合奏。对色彩的那种细腻、敏锐的感受力,为此有“色彩魔术师”之称。

色彩与形式的巧妙配合是纳比画派主观变形理论的又一完美体现。博纳尔擅长运用几何形、平面形根据记忆和草稿来对生活中的某一场景进行重新的分割和组合。而要将画面进行大致的分割是因为安置重点物体的时候其位置的选择有一定的基准。传统绘画中的等分、黄金分割、中心分割等画面的基准被博纳尔都综合运用到画面之中。[5]马蒂斯说过:构图就是画家为了表现他的情感而用一种装饰的方式随意安排各种不同因素的艺术。博纳尔的画中人物往往处于画面边缘而被裁切,这种布局给观者以无限广阔的空间联想。这便是博纳尔作品体现的成功的形式美的能动因素。[6]他说过:画家要学会用眼睛去创造,这种观察方式是游动的、变幻不定的;感觉与对象并没有什么细微差别,如果你对眼前的事物很着迷,那么你就会很自然地把它表现在你的画里。因此,他的绘画里所有物象并不各自独立,也无主次之分,而是由色与形构成和谐温暖的融合体,从而营造一种纯绘画视觉的愉悦感。英国学者冈布里奇这样写他:使用新艺术运动的发明,以特殊的技术和敏感去表现光和色在画布上闪烁的感觉,使画布仿佛变成一块织锦,他画的很多参酌表现出他的怎样避免过度强调透视法和深度感,以便让我们欣赏一幅色彩绚丽的图案。

博纳尔以敏锐的洞察力捕捉着周围生活与内心感触的形与色,一生如一地坚守自己的阵地,用一种适合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实现自我,将纳比派的美学思想赋予了深刻的实践意义。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2]百度知道 http://zhidao.baidu.com/question/174521054.html.

[3]Die Keure,Bruges,Belgium《Bonnard The Work of Art: Suspending Time》p94,Paris-Musées 2006.

[4]百度空间http://hi.baidu.com/48b57486fbe8a323c75cc36d.html.

[5]张立群 《艺术教育——油画装饰性色彩研究》,北京 中国文化报社,2008年03期。第118页.

[6]德斯佩泽尔与福斯卡 著 路曦 万明 吴依才 邵小宁 译《欧洲绘画史--从拜占庭到毕加索》.人民美术出版社,1984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