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彭桂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论麻阳苗歌的艺术特色
彭桂云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 湖南长沙 410004)
麻阳苗歌作为湘西文化的一朵奇葩,内容丰富,生动传神,具有浓重的文化内涵和鲜明的艺术特色。而作为苗歌的一个分支,麻阳苗歌又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本文试从麻阳苗歌的曲调和唱词两个方面对麻阳苗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和探究。
麻阳苗歌;曲调;唱词;艺术特色
麻阳苗族自治县位于湘黔边界的湖南省西部,怀化市西北部,是全国五个单一苗族自治县之一,苗族占总人口的76.8%。“饭养命,歌宽心”是苗家的真实写照,麻阳的乡村山野就歌声缭绕,把自古以来楚人尚乐的浪漫激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按演唱形式,麻阳苗歌可分为高腔(苗语称“韶唔”)和平腔(苗语称“韶萨”)两大类,两类唱腔各具特色,同属于山歌体,均用苗语演唱。“韶唔”即抒咏性歌腔,“韶萨”即陈述性歌腔。抒咏性苗歌腔旋律起伏大,咏唱性强,情绪饱满,高亢激越、抒情优美,婉转流利,用假声演唱,经常八度音程上下大跳,体现了苗家人强悍、勇敢、向上的性格。陈述性的苗歌腔旋律线比较平直,主要是担任陈述唱词的任务,用真声演唱,曲调和四声比较接近,属于一种朗诵调。这类苗歌腔,曲调抒情优美,清丽而婉转,坚实而透亮,虽然音程跳动不大,但旋律很特殊,苗家人那种刚健、粗犷、朴实、尚美的本性,在陈述性苗歌腔里得到了充分表现。
1.麻阳苗歌的曲式结构
分析麻阳苗歌的曲式结构,不能简单套用汉族或西洋的音乐理论。苗歌的开头乐节叫做“起腔”(苗语称为起萨),歌曲中间的乐节或乐句叫“加腔”(苗语叫沙阿驼初),结尾的乐节或乐句叫做“绞腔”(苗语称为“萨绞边”)。一段麻阳苗歌,总是一个或两个乐句,加上乐句的起腔、加腔和绞腔组成。在每一个乐句当中,又由一个或几个长短不同的腔节旋律,不断地相对稳定的重复或变化重复出现。苗歌歌师们对曲式结构这种独具匠心的安排,形成了麻阳苗歌固有的、独特的曲式结构。
通常情况下,麻阳苗歌第一乐句的旋律特征为全曲的旋律走向定了调。乐段中两个乐句的对比性一般不强,大多只是乐句的结束音有所改变。乐段与乐段之间常是重复、变化重复的关系。这种旋律构成方式以乐句的丰富性与乐段的简单性形成某种平衡关系,特点鲜明。
2.麻阳苗歌的调性特征
苗族音阶产生于五度相生律,是中国五声音体系的一个分支。麻阳苗歌曲调个性很强,常见的有宫、商、羽、角四种调式。根据感情表达与语言结合的需要,麻阳苗歌中常将“resol-la”向上或向下扩展二度或三度,添加“si、do”两音,以五声音列形式出现;或以do-mi-sol为基础,多添加“re”音,以四声音列形式出现。扩展音常以助音形式或者在衬腔旋律部分出现,旋律音则一般都以“la”音为开头,整首曲子中“mi、la”也是出现最多的两个音,并且结束处也是多以“mi、la”两音结束。
还有些歌曲第一个音与第二个音从一开始就为纯五度的跳进,这就使得麻阳苗歌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与其它地区或其他民族的民歌、山歌分别开来。此外,麻阳苗歌高腔主要运用商调式,旋律起伏比较大、律动感强;平腔以宫调式为主,平稳流畅,快慢适宜,近于吟诵。
总的来说,麻阳苗歌的调式结构单纯、鲜明,不论高腔、平腔,其终止时大都较统一,除多以商音或宫音为结音外,还多以长音并附加下滑音或以短音加下滑音形式结束。
3.麻阳苗歌的节奏与节拍
麻阳苗歌最具特色的节奏是短长型节奏,其语言节奏为下图所示:
表现为七个字一句。从演唱时的吐字来看,一般情况下前四个字唱得稍快,后面三个字速度明显放慢,延长音调到最后一个音时,它不像一些现代歌曲结尾部分慢慢放慢,力度减弱以代表结束,而是收得干净利落,并且每一句都以低音结束。或许,这正是麻阳苗民豪爽、正直、纯朴,从不掩饰,从不拖沓的性格特征在歌曲中的表现。如《见鱼没有网来撒》。(谱例一)
谱例一
麻阳苗歌的节拍相对比较自由,速度无恒常,时快时慢,但这并不是说麻阳苗歌就没有节拍,相反,麻阳苗歌节拍散而不乱,有一定之规。在麻阳苗歌中,等节拍都是存在的,但需要指出的是,与西方传统节拍等表现出来的节拍强弱规律为强弱、强弱弱或者强弱、次强弱不同,麻阳苗歌中的后拍,或者后半拍都要比它前一拍强,如拍的力度处理为头拍用力大(强)、二拍用力小(强)、三拍用力绞(次强),与欧洲音乐理论中节拍强弱规定有着明显不同。
麻阳苗歌的短长型节奏和苗语的音节结合得很紧(苗语语音一般强调和加重后半拍),隐藏在不少苗歌的节奏中,在苗歌的演唱中表现出强—弱—次强的力度,即“头拍大(强)、二拍小(弱)、后拍还要用力绞(次强)”。这是麻阳苗歌节奏的特殊规律和特征。
4.麻阳苗歌的旋律
麻阳苗歌旋律的程式化比较重,变化不多,基本上是对称与均匀的,但旋律中的装饰音比较多,音程之间起伏也较大,给人以旋律优美之感。
麻阳苗歌旋律的典型特征,一是将调式骨干音的分解运用。麻阳苗歌旋律多以最低音(骨干音)开始,又以最低音结束;或以最高音开始,在曲终时回到最低音(主音)。这种低起低落或高起低落的旋律,构成了麻阳苗歌波峰型、拱桥型的两种旋律线条。
二是八度音程上、下大跳的运用。在麻阳抒咏性苗歌腔的旋律上,常出现八度音程的上下大跳,这种直升直降、直上直下的旋律线,加上最高音往往是自由延长的上拍音,曲调粗犷嘹亮,有一种铿锵合泉之势,突出体现了苗家人火一样的性格。
三是旋律按自己的规律移位、模进、扩大、紧缩。这一点在《来客》中表现得尤为明显。(谱例二)
谱例二
《来客》的旋律就是用一个小三和弦三度音程向上移位,模进、展开、紧缩等手法来发展的,句中加腔是句前起腔的音型紧缩而成,并且在主要乐句的三次反复当中,每次都要加进一段句中加腔。这种多层次、多性格的音乐形象,在中外优秀民歌当中,也是不多见的。
四是给曲调加上装饰音。苗歌调式骨干音的周围,有很多内含音。这些音都不是调式以内的发音,且升高、降低都不到半个音,但它们的运用冲淡了调式主音的稳定性和终止感,使音乐富于动态和特殊的民族韵味。
5.麻阳苗歌的滑音
滑音是麻阳苗歌显著的艺术特色,包括上滑音装饰、下滑音装饰、大滑音装饰、小滑音装饰,有固定音程和无固定音程的滑音装饰,有重音在前或重音在后的滑音装饰等等。歌曲《细细摘来细细收》(谱例三)就体现了这一特点。
谱例三
谱例中的下滑音都属于无固定音程的滑音,下滑的时值短,力度弱,具有很强的随意性。
1.注重生活真实
麻阳苗歌的唱词,一般是唱歌者根据时令、地点、活动的具体情节和切身感慨,自编自唱,出口成章。如生产劳动歌:“生产劳动最光荣,血汗化雨五谷登,克勤克俭治世本,国家富强人民兴……”;挖桐茶山歌:“团结起来力量大,齐心合力挖桐茶;定教荒山变油田,财源滚滚流到家。茶山宽来茶树多,越挖心里越红火;深挖树长多产籽,榨成油来汇成河……”等等,因此,苗歌的唱词往往一气呵成,通俗易懂,感情真挚,从中能感受到生活的真实。
2.注重衬词运用
麻阳苗歌唱词除了具有通俗含蓄、比兴夸张等特点外,还特别强调衬词的运用,这也是麻阳苗歌区别于其它地方民歌的一大显著的特征。通常,麻阳苗歌的唱词中大量运用“噢”“呜”“呜哇噢”等衬词,用以突出唱词内容和美化曲调,使乐句和词句的结合发生了新的变化,产生了一种新的艺术美感。
这些衬词主要是在曲前作为苗歌的起腔来用,如《苗家歌唱共产党》,在一开头,就用“噢”字作起腔(谱例四),展示出麻阳苗歌的独特风味和个性。
谱例四
其次,有些衬词是用在句中主词的后面,时值较长,位置显要,使七言结构形成二五或四三的节奏,如:
a、两人(啦)协同摘一株
b、女儿把脚(啊噢)扫帚踩。
虽然乐句中的衬词短小,但起到了调剂,连接,过渡的作用。
再次,有些衬词用在句后起到延伸和加强预期的作用,或者作为歌曲主体部分意犹未尽的补充手段,使演唱者在更为广阔的时空中表达自己的感情。
3.注重唱词押双韵
苗族虽然没有文字,但苗歌的唱词很有规律,也很注重韵律。在生活中,苗族人民就习惯于一个意思用不同的词汇表达,称为两面话,押两面韵。如苗歌中有这么一句话:“苗家姑娘比花美,苗家姑娘比花乖。”在这里,“美”和“乖”两字意属同义,但采用押两面韵,语意就得到了加强。麻阳苗歌同湘西其它地区的苗歌一样,也注重压韵,尤其是押双韵,这也是麻阳苗歌唱词的一大特色。
[1]《湘西土家族苗族民间歌曲乐曲选》[M].上海文艺出版社.
[2]《贵州省少数民族音乐》[M].贵州少数民族音乐文化出版社.
[3]孙济南.中国音乐通史简编[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4]《苗学研究》<二>[M].贵州民族出版社,1991,7.
[5]《民族风情》[M].贵州民族研究所,1985.2.
[6]麻阳苗族自治县文化馆内部资料[Z].
[7]张方平对贵州文化学习的个人手抄资料[Z].
[8]张艺.湘西的苗歌的种类及特征分析[J]2001.4.
[9]张建国.湘西的苗歌音乐初探[J]2005.6.
[10]黄意声.湘西苗族民歌音乐浅析[J]1985.7.
彭桂云,女,湖南湘西人,硕士,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音乐学院讲师。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