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杨稼生
我在舞钢本无家,汗滴泪滴七十年,心没死,才有了家。十几口亲人,分居六处,都不远,临窗可以看见女儿家屋脊。
去冬到今春,五个月。孙女田田协同夫君郭昕帅,大冷天,两手泥沙,搬砖运石,建成了一个偎着山脚的平房小院,屋里院里各种生活设施和花木,都安置到它应该安置的地方,疏疏朗朗什么都有,也好像什么都没有,门楣上刻写了“子洵山房”,且雅且俗,乃“洵实可贵”“洵美且仁”之谓也。田田说:“这是我和昕帅的家,舞钢六个家的家中之家。”住进山房尚不足月,从山上移进山房的野花都不野了,舞钢地下钢铁矿藏温暖,野花努力生长,已是新蕾点点,枝叶飘飘了。
一蓬金银花嫩茎缠绕成一架绿色拱门,深绿饱满成荫,我和田田坐在花荫下,心喜,喜得说不出话。山房整体安静,野花更安静,在安静中孕育着明天的花。人和野花一同仰望山间明月,明月使人思远思安。李白“举头望明月,低頭思故乡”。我们不必低头思故乡,因为我们就在家中。
“田田,爷爷问你,人在锅碗瓢盆这个家之外还有没有别的什么家?”
田田想了好大一阵子。她毕竟不是一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少年了,最后居然说出:“人还得有个吃饭穿衣安身立命的家,还得有个安稳精神的家。”
“这个家在哪里?”
“爷爷,这个家似有似无,我说不清在哪里。”
一朵白云,薄薄的,与月亮擦肩过,天地豁然明亮,亮得使人不敢说话。
“田田你别笑,爷爷告诉你,这个家是从空中飞来的,在你心中,在爷爷心中。”
田田听不明白,其实我也没有说明白,田田眼睛很大,很亮,望着我。
过了一会儿,她终究又说:“爷爷,你还是说说从空中飞来的那个家吧!”
“那好,我说。”
爷爷的小书房,尤其是那棵小树,总是诱导我回忆儿童时代。比如新年到了,村上一两个文化人就忙着写春联,写了东家写西家,内容多是儒家言:正心诚意、父慈子孝、温良恭俭让,等等,多属劝善条文。最后这位文化人挑出一张大红纸,振笔有力,写上“满院春光”四个大字,贴在院墙明亮处。“满院春光”是诗化语言,使以上那些训示教条语言产生了道德魅力,也正是这种道德魅力,“满院春光”才有了诗意,让人感受到他的实力不在肩上,而在不知疲倦的劳动中,在体悯他人心怀天下中。痖弦把“满院春光”带到台湾,又带到加拿大,总是要找一棵绿树做背景,贴在院子南墙上,心便安了下来。都七十年了,他一直不忘有一棵绿树在他心中生长。人之初,性本善,痖弦和我都出身农民,在庄稼地里顶着太阳度过了少年,知道穷困农民正是儒学的稳固载体和流传导体。我们亲近农民说话,“将心比心”“设身处地”“正心诚意”正是农民的口语,我们从小就耳熟能详。农民推己及人、同情他人。舞钢市八台镇张苟妮收养了许多孤独老人,让自己的儿子称呼他们爷爷奶奶,老人去世入殓时,她抱着自己儿子,让他看看已经闭上眼睛的爷爷奶奶。贾莲枝也是舞钢人,因儿子慢性病花钱多,日子贫寒,还侍奉公婆和自己的母亲,在一个大风的河滩上遇上了一位老妈妈,问询之后才知道是一位哑妇人,因登错了车,迷了路,不知家在何处,莲枝便领她回到家吃点热饭。莲枝已经供养了三名老人,加上哑大娘是四名。莲枝公道公平,四名老人吃穿如一。一年多以后,河南电视台才知道哑大娘家在平舆,离舞钢三百多里。我把这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事原汁原味都通过书信传到海外了。旅居美国的琦君老人在《世界日报》上看到了这些大陆儒文化信息,从报社编辑处找到我通讯地址,给我写信说:“人之初,性本善,我小时候,天天背,背不对了,私塾先生就罚我下跪。妈妈看我跪在地上,笑笑,也不为我向老师讲情。读了你的信(海外华人总把我的文章说成‘信),使我回到了甜蜜童年。我是乳汁和儒汁养大的。”我收到了不少读者信,大都是离别祖国多年的老人,他们视儒学为“乡音”,为“万金家书”,念给他们的子孙听,生怕子孙变成了外国人。内容多半是修身齐家、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些家训。也有说到孟子的:孟子可爱,天真,以智以仁以勇,敢为天下先,勇作帝王师,当面直陈宣王为政的缺失,宣王理穷,转面趔身,顾左右而言他,尴尬可爱。这是一幅道统治统融洽合作的政治风景,几千年中,在人情,在治体,使人难忘。孟子和宣王,各有个性,在历史的长河里,有其不灭的光亮。文章大气象,“顾左右而言他”六个字,一举两得写活了两个人物,可敬可亲可近。“顾左右而言他”,亦憨亦诚,尴尬可爱,这种可爱,正是孟子可敬的劝告艺术,两个人的个性都不失其诚,可以走近他,彼此促膝谈心。
中国人对儒学音容敏感,美国《读者文摘》中文版主编陈国桢(祖籍福建),把拙文《今天,您好!》作为卷首语在《读者文摘》1999年第一期刊出,说:读您这篇文章等于回到了我的老家。陈国桢始终用繁体字给我写信,还称“先生”,后来就不称先生了,直呼其名,说:我们同吃一井水、同读一本书,不是同胞也是同胞了。许多信,从天涯海角飞到我家,聚拢到一个箱子里,听不见他们说话,但知道他们都说了什么,抚摸抚摸箱子,我们就互见音容了,在庭中叙述家事,心中的不平不安,一忽儿便平了,安了。还有农民朋友的信,不是纸,不是字,是很有情分的话,在我心中,养我的心。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棵儒家大树,几千年了,没有黄叶,青青嫩嫩一棵树;种在谁家便结出一种很好很好的果子;若换个地方种在别的家,它又结出另外一种很好很好的果子。比如唐代太医孙思邈是一位孝子,老人患病他细心弄来药,自先试吃,弄清药效,终于治好了老人的病。后来就给更多老人治病,病人家属设酒筵,他端酒杯面对墙角,抿了一滴酒,掉下两颗泪,因为他听到病人在内室呻吟。近处说,我们舞钢辛苦研制多年,产出了优质钢板,在中国造出了最好的桥,在国外也造出了最好的桥,桥在中国、在外国都是一首平安诗:桥下有水,桥上走人;外国老人儿童,中国老人儿童,姿态一样,一路逍遥一路歌,从此岸到彼岸。
儒学以理为体,正心诚意对天下,不空言,无玄机,人面对人面,直陈个人见解,彼此取长补短,以商量始,以互利终,不以强权夺理而害理害人。“格物致知”使儒家保护理性达到理性之完善,从而有了儒学的长青史。处事育人秩序,排列合理,令人信服。
正心诚意,无阻的光芒,温暖人心,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以己推人、老吾老、幼吾幼这些善根萌发力量无穷无尽,中国以仁以勇造福天下,“近者悦,远者来”有音响有光亮……
我在北湾大山中种树种竹数十年,田田跟我一样,对绿色有一种痴情,她常常凝望我和小树相对望。她爱小树和爱爷爷是一个心情,小树来了,爷爷也就跟着来了。小树已来到子洵山房多天了,与书架齐肩并立,田田和昕帅尽心奉养,小树绿光充满山房,萌发出六条枝蔓。书架不是封闭的书柜,是六条长木板横钉入墙上,对面看是六条横木条等距离挂在墙上,两端无堵,呈现出六条横线,成为六条廊道,可进可出。书架每格距离稍宽于十六开本的书,书脊上端是空的。也巧,小树新枝蔓也是六条,简明扼要,等距,就近,各自取便,六条枝蔓伸入六个廊道,抚遮着六行书籍,满满的。绿叶使书架也成为一棵树,绿与书就是分不开的一家了,不知是绿树在读书,还是书在读绿树。
资料显示小树学名是“鹅掌柴”,属于薪炭林,不开花,可以晒干当柴烧;叶绿素丰富,以光合作用释放氧气,养活天地生命。鹅掌柴,巧合了一对巧联:此木为柴山山出,因火生烟夕夕多。人和炊烟并起来称人烟,人烟就是家。房顶冒出炊烟来,这是我的家。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