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葛剑雄
张建智兄的新书《西塞山前白鹭飞》付梓前命我作序,作为订交二十多年的友人,我自不敢推托。翻检目录,有些文章以前报上浏览过,本想再拣几篇未看过的读一下,以便在序文中增加些内容。岂料看了就不能自已,连看过的也全部再看了一遍,至此已不担心没有话写。
我一直认为,一本书、一篇文章要吸引读者,题目很重要。因为除了那些全国乃及全球性的名人、名作者、名学者外,除非是出于研究、学习或特殊目的非看不可者,读者当然会根据书名或文章的题目决定是否有兴趣看,是否值得看,而不是只看作者是谁。
当我还是小学生时,从初中的课本上读到张志和的《渔歌子》,便记住了“西塞山前白鹭飞”的名句。但直到成人后才知道,西塞山就在我的出生地浙江湖州,却从来没有机会一睹它的真容。这个书名自然会吸引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书,并直接找到这篇文章,看能否满足我的需求。
文章的题目也是如此。收入本书的文章,从题目看到的名字,现当代的就有巴金、茅盾、殷夫、阿英、莫言、木心、吴藕汀、庞元济、张珩、周有光、章开沅、沈家本、张静江、戴季陶、宋美龄;古人则有颜真卿、叶梦得、董说;外国人则有瑞典王子罗伯特·章、荷兰使者韩思克。题目中还记有“王老”,果然如我所猜测的,就是文博大家王世襄。作者书写或回忆这些人物的文章,如何会不吸引读者呢?而有资格、有条件书写或回忆这些人物的,天下又能有几人?且此书中有一书话栏目,题目中出现的是“宋版书”,那就是最高等级的古籍版本,吸引力不言而喻。
第二个标准,自然是文章的内容。题目再吸引人,如果一读正文就发现空洞无物、不知所云;或者强作高明、故弄玄虚;或者佶屈聱牙、晦涩艰深;或者玩弄辞藻、堆砌铺张,要不是为了研究或批判,谁也不会乐意看下去。还有些作者倒是满腹经纶,或有讲不完的故事,可是写出来的内容却一再重复,或者就是一篇人物传记,也会使读者大失所望。而建智兄写人物,篇篇都有新的内容。凡他有親身经历或直接交往的,必有细致精确的叙述,足以补其正传之缺漏。凡是根据史料、间接经历或传主本人资料写的,必有独特的视角或新的观点。从我与建智兄的交往来看,除了他从事外事友协工作外,而淘书、读书、藏书以及写作,一直孜孜不倦,几十年如此。建智兄和各地的文化深入交往,细水长流,也使他获得了广博的知识积累,故他写的人物,遍及各地,大多年长于我辈二三十岁甚至数十岁。这更是他以文为友、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记录的结果。
书中有些人物,我结识交往的时间比他长得多,但看了他的文章,发现他了解得比我多,观察得比我深,获得的机会也较我多。有的人物,建智兄与他仅有一两次邂逅,但他所写内容,同样给我留下清晰的印象。我相信,对有些长期在于公众视野之外、如今早已逝去的人物,建智兄的文章或许就是他们留给后人的唯一记载。
所以,我对建智兄还有更大的期望,希望在《西塞山前白鹭飞》以外还能看到更多风景。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