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文化大观

时间:2024-04-23



文化大观

中国戴红领巾第一人

今天,千千万万的少年儿童胸前都飘扬着鲜艳的红领巾,可你知道中国第一个戴红领巾的人是谁吗?其实,第一个戴红领巾的人是当时年仅14岁的龙业鼐。

龙业鼐是广西贺州人,因为爸爸龙贵谦在广州谋生,所以五兄妹随父亲在广州生活。龙业鼐和他的姐姐龙锦雯都在中大附中读书。龙业鼐的哥哥龙业鼎考上北京大学,在那里受到了新思想的影响,成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龙业鼎把自己的弟弟龙业鼐介绍给邓中夏、周恩来、邓颖超、李维汉等人认识。龙业鼐受哥哥影响,读了很多马列主义著作,1924年,龙业鼐当上学生会主席,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6月19日,震惊中外的省港大罢工爆发。罢工期间,工人们的孩子没人照管,青年团中央决定把他们组织起来加入平民学校,组织上便把这个重任交给龙业鼐姐弟俩,定名为“广州劳动童子团”。为了使自己的组织更鲜明,组织上决定参考苏共少先队员的标志,给“劳动童子团”每人都佩戴一条红颈带,负责领导的同志则佩戴一条红领巾。1925年11月7日,庆祝苏联十月革命胜利八周年,举行了隆重的红颈带和红领巾授予仪式。广东社会主义青年团书记陈延年,给龙业鼐戴上了红领巾。这是中国的第一条红领巾。

(文/黄欢 据《济南时报》)

故作的人情最害人

有一天,读到明朝袁了凡写的《了凡四训》,其中说到两个有关孔子的故事,终于让我释怀。

故事说:鲁国的法律规定,如果有人肯出钱赎回被邻国捉去做臣妾的百姓,政府都颁奖金。孔子的学生子贡,赎了人,却不接受奖金。孔子知道就骂他说:“你错了!怎么可以只为自己高兴,博取虚名,就随意去做呢?现在鲁国大都是穷人,你开了恶例,使大家觉得赎人受赏是丢脸的事,以后还有谁赎得起人?从此赎人的风气,只怕要渐渐消失!”

子路有一次救起溺水的人,那人送了一头牛为谢,子路收了。孔子听说,则大加赞赏。

了凡先生有句让人深思的话:“若所行似善,而其结果足以害人,则似善而实非善。若所行虽然不善,而其结果有益于大众,则虽非善而实是善。”又说:“例如不应该的宽恕,过分称赞别人,为守小信而误大事,宠爱小孩而养大患……都亟待吾人冷静检讨改善。”

其实中国的儒家思想,早就重视了“合理化”,只是后来许多人故意表现“私情”,故作有人情味的样子,或表示自己的宽宏大量,而造成“情理不分”。

(文/刘墉据《领导科学》)

古代的『立夏』

在中国古代,立夏作为四时八节中的重要节气之一,古人在立夏这天曾有祭火神祝融、饮立夏茶、秤人等很多习俗。

立夏还是古代的“福利节”。据《礼记·月令》,帝王南郊迎夏活动结束,“还反,行赏,封诸侯”。意思是,返回宫里后,帝王会进行赏赐,分封诸侯。

这种立夏行赏在先秦时一般以赐赏清凉降温饮食和用品为主。据《周礼·天官》凌人条,凌人专门负责冬季斩冰储藏,到了夏天,负责分发冰块给周王的臣僚,即所谓“夏,颁冰掌事”。颁冰从立夏这天开始,分多次进行。到明清时赐冰福利仍未废除。从立夏这天开始,街头还会出现卖冷饮、吃冰棒的,“编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声磕磕,曰冰盏”。在清朝,赐冰从立夏移到了阴历六月入伏那天,且改成了发冰票,自行领取。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赐冰条称:“京师自暑伏日起,至立秋日止,各衙门例有赐冰。届时由工部颁给冰票,自行领取,多寡不同,各有等差。”

现代夏季发放防暑降温费等福利,或许正是沿袭了古代立夏颁冰的习俗。

(文/倪六方 据《北京晚报》)

□本栏编辑/邹文静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