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陈瑶
夏日的乡下炎热而多蚊虫,每日清晨清扫房屋之时,便会看见诸多不知名的小虫的尸体,直挺挺地躺着,数量不少,静默地宣告着它们生命的终结。对这些小虫来说,一日便是他们身体的全部时间。所以,它们不知四季的变化,不知年岁的更替。仔细想想,对人类来说,这似乎是一件很恐怖的事情,就像《爱因斯坦的梦》设想的人只能活一天的世界一样,人们小心翼翼地将这仅有的一天紧紧地捂在怀里,仔细地品味着,生怕错过一瞬光阴。当然,作为人类的时间自然要比这些蛾虫的时间要长许多,但生命最后的终点,我们都是一样的。一生一瞬,一瞬一生,有何不同,同样需要好好呵护珍惜。这就是我看完阿兰·莱特曼的《爱因斯坦的梦》的第一印象。
此书与笔者之前看的任何一本书都不一样,很独特。其作者阿兰·莱特曼是一名物理学家、教育家、小说家、散文家,也就是文理兼通,好比古时的文武双全。前两个是他的职业,后两个是他的业余爱好。这让他写出来的作品与一般传统的专心致志于文学的作家有所不同,他的小说有更多的率性自由。
这部小说翻译过来的中文名字叫《爱因斯坦的梦》,顾名思义,可以理解为爱因斯坦的梦境。1905年被称为物理年,在这一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的三个不同领域——电磁学、量子论和统计学中分别写了三篇惊天动地的论文,一直被科学界津津乐道。后世之人也很好奇为何这一年爱因斯坦会有这么大的成果,研究爱因斯坦的人尝试着从不同角度去研究这个问题,有身世论、科学论、家庭论、大脑论等等,阿兰·莱特曼教授剑走偏锋,从一个许多科学工作者很不屑的非理性的角度去阐释其中缘由:他认为这和爱因斯坦在这一年做的梦有关。于是,《爱因斯坦的梦》就以1905年的瑞士伯尔尼市镇生活为背景,虚构出了三十个爱因斯坦在这一年做的梦,其中间或穿插爱因斯坦在这一年的几个生活场景:上班,和友人贝索钓鱼、散步、吃饭等,这就是这本书的全部内容。
书中的关于三十个梦的描述是书的主要内容,以日记的形式展开,与其说是小说,倒不如说是一个个以现实生活为基础的寓言故事。在这里,“时间”这个概念和我们脑海中固有的时间的概念并不相同。就我们固有的观念认为,时间一往无前,是时时刻刻记录着过去、现今、将来的分界线。因为有了时间,许多事情才变得有了意义,才会有今日事今日毕之满足与明日复明日之蹉跎。但是,书中的三十个梦中的时间的概念却并不如此,这可以说是关于时间的三十个新的假设,我们可以将之排列展示:
1、假设时间是一个圆圈,弯转过来收尾相接。世界重复着自己,无休无止,不差毫厘。
2、讲述因时间改道而被送回到过去的人类的避世落寞生活。
3、假设时间和空间一样都是三维,任何一件事情都有三种不同的结果。
4、假设世界有两种时间:机械的时间和身体的时间,与之相应的是理性生活和感性生活,这两种生活分则乐,合则苦。
5、在这个世界中,假设人们认为山上的时间走得比其他地方要慢,人们都住在山上,山上的房子越修越高。
6、假设时间是绝对的,人们信仰时间。
7、假设出一个因果错乱的世界,果在前,因在后。
8、假设即使有时间流逝,却什么事情都不会改变,几十年如一日。
9、假设一个只剩下一个月时间的末世世界的生活日常。
10、假设时间如胶似漆,人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旧梦中凝滞不前。
11、在这个世界里,流逝的是时光,增添的是秩序。
12、假设有个地方,时间凝然不动——这里是时间的中心。越靠近它时间越慢,越远则愈快,就像台风。
13、假设一个没有时间的世界,这里只有二维的形象。
14、在这个世界,人没有记忆。
15、假设一个主意总变、机会突现、幻化无常的世界,这个世界的时间忽进忽止。
16、这个世界一切都在运动,时间对于运动的人流逝得要慢。
17、假设时间倒行逆施,人们越活越好,永不绝望。
18、假设人在世上只能活一天。
19、假设时间是一种感觉,人更注重自己的内心。
20、设想人长生不死。
21、这个世界,时间是质而非量。
22、这是一个没有将来的世界,现在之外空空如也,孤独一时便是孤独一世。
23、假设时间是一个看得见的纬度。
24、在这个世界,时间并不连贯,断断续续。
25、假设世界只有一个大钟,没有其他表示时间的工具,人们被时间束缚而不自由。
26、假设时间因地而异,在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速度。
27、在这个世界,未来是既定的。
28、假设时间就像两面镜子之间的光,弹来跳去,造出无数影像。
29、假设出一个过去幻化不定的世界,每日醒来都有一个不同的过去,相当于没有过去。
30、假设时间是一只夜莺,人人都想捉住它,却极少人做得到,即使捉住了,它终究会死去。
这三十个时间假设,任何一个抽出来都是不可思议,甚至是触目惊心,我们几乎不能想象人长生不老,或者未来既定、或者时间因果错乱的世界会是怎样,在这样的世界会有怎样的结果,但其实这些只是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其中一些很普通的观点,莱特曼只是将这些观点从原子这样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人类社会。但就如布莱克的诗《无邪的占兆》写的那样:
一粒沙里有一个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个天堂,
把无穷无尽握于手掌,
永恒宁非是刹那时光。
谁能说原子的世界不是现实,谁又能说人类世界不是原子世界?这样理解起来要通透许多,这是科学的力量。不得不说,阿兰·莱特曼是一个富有想象力的小说家,这大概和他的物理学家的背景有关,但就像他自己说的一样,科学只提供了起跳点,他跃入的仍是人海。我亦不愿用一个科学家的身份去约束他,在我心中,他亦是一位伟大的文学家。
一般我写一篇文章之前,我会问我自己:“此文是否有作的价值?为何而作?”看完《爱因斯坦的梦》之后,颇有感触,不得不发,便有作文的价值;为何而作?大概可以概括为关照现实,探索人生。或者说,为一直在找的真理而作。
我们从小说的内容说起,就作者展示的关于时间的想象来看,这样的时间世界虽然充满奇幻色彩,但放在可以轻易上天入地,牛鬼蛇神随意出没,想象力千奇百怪的色彩缤纷的文学世界中来看,也不是那么的让人惊诧万分了。想象力并不是它真正出彩的地方,真正出彩的是莱特曼将想象力与现实融合的紧密程度,几乎接近完全真实。这三十个故事,作者用深厚的笔力,从最琐碎平凡的生活说起,于简练自然的笔触间,向我们假设琐碎之外的另一种琐碎,将渺远神奇的想象与率性淡然的现实生活紧紧融合,形成一种我们不曾见过的由固有的“时间”概念异化而引发的不同形态的琐碎,这样的假设作者写得很平常真实,就像我们生活的世界本该如此,于是就造成了一个后果:怀疑和不相信。想象与假设的世界过于真实而开始让人怀疑自己本身所处的世界和自我存在的真实性。会怀疑我存在吗?我是真实的吗?这个世界是什么?我是什么?我从哪里来?我该到何处去……这样的终极哲学问题又开始折腾你的心智。让人怀疑自我、怀疑世界、怀疑一切存在,当怀疑上升为不相信的时候,最后剩下的感觉就是虚无,就像梦境,一切始于虚无又终于虚无;但后者却又能让你感觉到一丝丝关于生命的敬畏。这本书,会让人去怀疑和思考存在的真实性。蕴含其中的,是对存在本身的庆幸和敬畏,所以,读此书,亦让人清醒和珍惜。
在这种怀疑与思考的表象之下,作者融汇其中的是人生的万般无奈:人生苦短、生不逢时、生活悲苦、壮志难酬……点点滴滴,无一不是对现实人生的悉心关照,作者从时间这个神秘的角度出发,让他站在一个思想的制高点上去俯瞰人生,其中充满作者对无奈现实的种种揭示与批判,对人类苦闷世界的含情脉脉的关怀,体现出一个文学家的伟大情怀。就揭示与批判来说,我们会发现作者其实也是在反思社会、反思人生:反思科技的副作用,反思人伦关系的幽暗之处,反思政治与历史,反思制度,反思人的急剧膨胀的欲望,批判追求名利之人事……。作者书写这样的内容,无一不反映了现实世界与人的理想生活的矛盾。这些矛盾是由于社会的不合理发展和沉浸在这种不合理中的人们的痛苦引起的,就像小说中假设的第十个世界,人们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在旧梦中凝滞不前,这样的痛苦源于人生的不如意。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在社会形态、科技文明快速发展的今天,人们处于一种急切地想要追上这种发展的状态之中,但显然很困难,小说中第三十个故事就提到了这样的困难:假设时间是一只夜莺,人人都想捉住它,却极少人做得到,即使捉住了,它终究会死去。于是,人变得心浮气躁、急功近利、贪慕浮华、争分夺秒,成为时间的奴隶,就像那个排起上万人的长队去朝拜大钟的世界,人被时间束缚了自由。这时出现的《爱因斯坦的梦》这本书就显得弥足珍贵,正如申慧辉老师所说,它像一贴镇静剂,使人不知不觉间心思安静下来。这本书从时间的概念出发,帮助我们摆脱束缚,探寻人生,这亦是小说的关怀之处。
梭罗说:“重要的你不只是现象,而是揭示其原因。”作者揭露人生内在困苦,批判外在社会,其实是让我们感知存在的意义。我们不妨从现实人生开始细细分析: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这件事情是由父母决定的,不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在一种无知又无辜的状态下来到了这个世界,这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但因生命而快乐却是一种人的本能。我因我的存在而快乐是本能,但这种不一定能够被发现,因为生命虽美好,生活却是有诸多不如意,所以本能能否得到实现,还要看我们怎么活;这个怎么活却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可以选择悠闲适意、胸无大志地活着,也可以选择积极进取、为踏上所谓人生巅峰而活着;可以选择在乡下与自然为伍,亦可在大城市与高楼为伴。无论我们怎样选择,都会有好有坏,生活本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他人无权插手。在这样的生活中,一年又一年,十年又十年,慢慢地,我们的一生过去了。这样的一生,对我们自己来说是真实存在的,对周围的亲人、朋友大概也是存在的,但是对大多数的我们不认识的七十亿人来说,他们不认识我们,不知道有“我”这个人,所以对他们来说,我们是不存在的,这是横向来说;就纵向来说,时间一过去,我们就成为历史——只有自己知道的历史,也许有人会说,你因某项成就而被载入史册,那么世界上的人们都知道你了,你成为了大家的历史,并非如此,无论别人记得或者不记得你,你是已经消逝的东西,并不存在于现今的任何一处,那么,你就不存在。在这样的条件下,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自己究竟该怎么活?往深处去想,甚至在某种程度上说,时间根本就不存在。是人类发明了“时间”这个名词,它其实是一个比较小化的词,它将我们对世界更替、宇宙兴衰的理解缩小在了一个很小的认知里面,即人本身的生死存亡上面。如果不发明“时间”,就没有“时间”这个概念,也许我们就有一个更大的轮回的观念,包含世界甚至宇宙,不再拘泥于自身这个小小的几十年的生命轮回,亦会有更广博和自由的思想。在这种状况下,也许我们会更清楚我们该怎么活。其实也简单,我们可以看看动物,人之外的动物似乎是活在没有时间的世界,是凭着本能地吃和睡,就像小婴儿。所以我们说,婴儿和动物都是很单纯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它们更单纯本能地活着,随着婴儿的慢慢成长被社会化,他会为了去适应社会发展的步伐而慢慢遗忘本能,所以才会有“不想长大”这么一说。这种程度上说,动物和小婴儿更自由。这个时候,我们也许就可以回答前面的问题,我们到底该为什么而活?——为真我、为快乐而活。
我们可以通过没有“时间”这个概念的世界假设引申出地球可以是静止不动的,因为没有时间,那么也就无所谓过去与未来,有的只是人本身的意识能够感知到的现时现地;就如爱因斯坦自己说的那样:“过去、现在、未来并无区别,只是幻象而已。”也许我们记得过去发生了什么,也对未来有所规划,但是人终究是会消逝的,这些独属于自己知道的过去、现今和未来也会随着身体的消逝而如烟消散。那么,只有现时现地是真实存在的,亦可以理解为时间静止不动。在静止的时间里,只有此刻的“我”存在,为此刻的我而活。从有时间的世界来看,地球存在了四十五亿年,我们能活多少年?对这上亿年的地球来说,我们就像是那皮肤上随时随地都在死去的表皮细胞之一。有些哲学家信奉的“人生是一场虚无”亦非全无道理。所以说,在如此浩瀚的世界和历史中,只有这样小小的一个我存在,是为周围虚无的一切存在,还是为我们自己而存在,作者的观点也很明确了:不是《枯枝败叶》里的“不相信过去,不相信未来,只看得到眼皮底下,只因今朝有酒今朝醉”的颓丧,而是庄子主张的“知鱼乐”。在庄子与惠子濠上观鱼的故事中,惠子向庄子问出了那句千古名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回答说:“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庄子在这句话里强调的是:鱼快乐与否,无关紧要,重要的是自己本身觉得快乐就好,强调的是作为思想主体的人和人自身的快乐,意在告诫人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
正如文天祥所说:“读圣贤书,所谓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笔者亦在这读书与写作的过程中渐渐领悟到这一点——我们活着,就要为自己而活,人生短短几十年,我们做了这么多,最终目的不就是让自己快乐吗?在这里,“自己”和“快乐”是关键词。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想法太不积极,我们应该努力上进,让科技、经济、社会进步……,殊不知,我们一味地只知道前进、往上走,却忘记了我们这样的目的本就是让自己开心;我们企图通过科技进步、经济繁荣来让自己因生活便利、富裕而快乐,追求这些东西的过程却让大多数人失去了快乐,若说是为了后代更好地生活,自己都不快乐,又何必寄希望于后代?而且我们凭什么认为这样高速发展就能让未来的后代更快乐呢,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只能猜测,不能肯定。所以我们还要怎样快?我们的生活还不够快、不够便利吗?我们有火车、高铁、飞机,有快递、海外直邮……,我们的生活已经好得我们不需要再追求外在了,我们需要关注内心的自己了,不然,就该生病了,由个人的病变成社会的病变,那会很可怕。莱特曼教授在《进步》一文中沉痛地说道:“我们让自己窒息,我们削弱自己思考的能力,甚至可能很讽刺,我们阻碍了进步。”他在《诊断》一书中也相应地表达了类似的观点。若收回来讲小一点,作者要表达的是人应该遵从本心,勇敢地、无所畏惧地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保持本心;所以说,人本身存不存在从来都不是世界说了算,也不是社会道德伦理、政府、他人说了算,而是自己说了算,你自己能感知到自己的存在,有血有肉有思想,那么你是真实的,而不是时间的奴隶或者科技的行尸走肉;在“我真实”这种观念之下,存在于是有了价值和意义。
齐邦媛先生曾说:“人虽是动物,却生而具有道德意识和自由意志。”这样的“道德”与“自由”也许可以理解为“快乐”与“真我”。其实读了许多许多的书,我们可以发现,“快乐”、“自我存在”这样的词往往是大部分书的共同价值观,我们这么多的优秀的文学家、思想家都在为了这两个词奉献着自己的一生,用文字大声地呼喊着他们,只求回到“人之初、性本善”的状态,证明其重要性与坚持的必要性。我们都知道,大家这样痛苦地呐喊是由于社会的不自由、不快乐,正是知道这点,那么我们要更努力地让自己起码内心是有本心、有自我、有快乐的存在,这是我们人优越于万物的骄傲,我们不应该把它丢了。
说到最后,用“红尘有幸识丹青”来形容笔者对莱特曼先生的《爱因斯坦的梦》的一见如故再适合不过。在这个虚幻浮华的时代,人们深深地沉溺其中而不自知,这样一本心平气和的书的出现显得尤为珍贵。它会让人暂时脱离社会现实,进入人自己的内心世界,由此慢慢引导我们去探寻人存在之意义,将我们从现实的泥淖中挽救出来,去寻找自己独立的人格,让人获得精神上的清醒、自由、快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