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季月琴:旗袍中的情感表达

时间:2024-05-04

文/张元

作为南京平子坊服饰有限公司总经理、非遗项目“旗袍制作技艺”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季月琴致力于传统旗袍手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培养了一批传统服饰设计师、制作匠人,为众多女性提供了传统服饰技能培训和就业机会。

制成一件纯手工古法旗袍,需要经过两百多道工序、两万多个针脚,如此繁复的工艺,就像在制作一件艺术品。除了钻研技艺,如何让旗袍走进大众生活被更多人接受,成为季月琴经常思考的问题。

旗袍是无法遏制的持续热爱

季月琴出生在一个三代制袍世家,虽然祖辈都是做中国传统服饰的,她大学学的也是服装专业,但她觉得这只是讨生活的方式,制袍并不是她的初心。“人嘛,总有叛逆期,因为我从小看多了这些,觉得没多大意思,所以觉得旗袍不是我所喜欢的。”季月琴说。大学毕业后,她进入一家电子企业国营单位工作,几年后成为市场部高管,但她清楚,这份工作已经渐渐消磨了她对生活的热情,便毅然辞职回到旗袍的怀抱,“跟自身的成长有关系吧。一是在社会上闯荡多了以后,你就会知道内心想追求什么,我不想做躺平的人。二是我突然意识到以前习以为常的事物,变得离我越来越远时,只有珍惜它,才有留住它的可能。”

当季月琴决定回来做旗袍时,便对旗袍的面料、工艺、配件产生浓厚兴趣,为了钻研旗袍制作,跑遍了全国大小博物馆,查阅大量资料。“有时候去北京、上海的藏家那里跑好几趟,就为了看一个针脚。在我沉下心去了解旗袍时,发现它身上有很多闪光点值得思考和研究。以前我觉得我家的技艺水平就是行业天花板,可随着眼界和学识的增长,去外面看到更好的东西时,才知道家里所拥有的只是平凡的一部分。”季月琴表示。

季月琴

近年来,网上出现各种旗袍款式,那么国风元素这阵风刮完之后,还能留下什么?能给行业带来什么?这是季月琴一直在思考的问题。“能让行业得以延续都是好事,有客群有市场为它买单就会有生存的可能性。在大部分人眼里,旗袍好像离我们太久远了,以为旗袍只是一成不变的样式。其实在旗袍演变的过程中,时常会有很多时尚的款式出现。旗袍盛行之后,市场会自行大浪淘沙,那么我要做的就是做好自己,传达好自己想要传达的声音。”

在企业工作的那段时间,季月琴懂得了品牌的重要性,她想拥有自己的旗袍品牌,从企业管理的角度把手艺人规范化,从产品开发的角度把旗袍商品化。于是,她成立了旗袍工作室。但是一年后,她改变了经营思路,因为她发现市场并不缺旗袍品牌:“我想做一个比较懂旗袍的裁缝,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挖掘,让我的旗袍拥有灵魂,在传播过程中让每个人从细节里了解旗袍。”

旗袍是一种情感的隐晦表达

与“换季新衣”概念不同,旗袍不存在流行与过季的问题,所以在漫长的时间历程中就具有了一定的情感寄托功能:一方面是制作者对它倾注的感情,另一方面是拥有者赋予它的意义。

“做一件旗袍要经历二十几个大项工序、上百个小项工序,都是上万针起步。用那么长时间做一件事,就像生孩子一样,所以我们从一开始就提出终身保修的服务,只要不抛弃它,都可以进行保养或维修。”制作旗袍前,季月琴都会与客人进行深入交流,了解客人穿着的场景和想达到的效果,看似只是在做一件旗袍,其实是在倾听每个人的故事,力求让每一件旗袍都有自己的故事。“有一次,一位男性客人带妈妈来做旗袍,我突然感觉旗袍有了一种情感的隐晦表达。后来还有客人闲谈时和我说,以前她外婆或者奶奶、妈妈的衣服只有旗袍留了下来,其他衣服都没有了,这不就是情感温度的传递吗?”

对于旗袍,季月琴有自己的态度和认识:“做旗袍也要与时俱进,我们会根据工种的不同,定期进行外出学习或者内训。老一辈手艺人通常自信且固执,有时候和他们说衣服还不够完美,需要调整,但他们觉得达到客人的要求就可以了。这是我们经常会争执的。”

季月琴的工作室、家里的床头柜上都是专业类书籍。进入博物馆看到精美的衣服,她会下意识地分析它究竟美在哪里,用的什么工艺才能呈现出这样的效果。在季月琴持之以恒的努力下,她带领工作室成功复制了十余项近乎消失的传统手工工艺。“我们复制的工艺有一半以上得益于博物馆展出的清末和明制的服饰,因为在没有人教你的时候,老物是最好的教科书。只要肯花时间,就能从中获取前辈们的智慧,得到新的启发。”季月琴的旗袍工作室里陈列的旗袍几乎涵盖了清末民初各种款式,像博物馆一样。“我希望能让大家很直观地看到整个旗袍的演变过程,这是我在探索过程中的证明,同时也希望客人能从中有所收获。”

旗袍变化是女性解放的象征

旗袍在每个时期的变化,其实就是女性追求自由和美的过程中生活态度的变化。“要看旗袍的变化,就看它的轮廓,它的腰臀比的变化,这是女性成长、自信和解放的过程。”季月琴希望在旗袍中挖掘文化和记忆的同时,女性在穿上旗袍的那一刻,迸发出骨子里的自信,展现出中国女性的独特美。“旗袍领子的高低都是有讲究的,也有对我们颈椎保护的功能,能够让人自动压肩抬头。我们95%以上的客人,穿上旗袍都有了自信的感觉,那是一种向上的精气神,是一种无形的力量。”

早些年,旗袍的裁剪基本上是崇尚让女性身材凹凸有致,把曲线完美呈现出来,经过季月琴多年的研究,发现只要把这个比例设计好,身材一般的客人也能通过裁剪拥有曲线美。但是这两年不一样了,客人的审美发生了变化,追求自然舒适,不再强求尺寸一定要掐得那么紧。“舒适是首要的,因为现在女性更讲究悦己,自己觉得舒服就行了,所以旗袍的改变与当下的人文生活息息相关。”季月琴介绍道。

生活在南京,季月琴的作品中自然而然会带有一定的南京特色。她说:“我们除了制作以符合南京女性生活习惯和审美的旗袍或以南京某个造型进行创作外,还做过城门、梧桐、梅花等富有南京元素的盘扣。”季月琴发现,盘扣更受客人欢迎,有的人甚至会冲着盘扣来定制旗袍。季月琴找到这一突破口后,把盘扣提炼出来,进行工艺改造和创新,“我的性格比较天马行空,不按照寻常套路走,让人有点耳目一新。将盘扣重新创作以后,我们发现它比旗袍更容易融入生活,可以匹配旗袍以外的很多服装。我们最近在做的‘梅兰竹菊’,已将盘扣从二维变成了三维,显得更加立体、生动。”

“国民总体素质和对中国服饰的自信及追求是不断提升的,只要我们在市场培育和人才培养方面齐抓共进,保持初心,努力奔跑,旗袍的推广普及就有希望。”季月琴充满期待地说。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编辑 家英宏xjjyh_326@163.com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