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文 江苏省南京市金陵汇文学校初三(15)班 刘秋池
我以为,“肯吃苦,能吃苦”,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好品格。
之所以要肯吃苦,首先是因为所谓苦,乃是甜的必要条件和先行基础。君不见,无数名人、伟人都是在苦中浸润着成长的。曹文轩童年时生活在江苏盐城的农村,用他自己的话来说,是一个“穷到无法形容”的地方。然而正是因为幼年时苦的经历,才让他拥有了无数可以写进文章的物、事、人,最终创作出享誉全国的《草房子》《山羊不吃天堂草》等作品。名为“平庸”的房间顶上都有一扇天窗,想爬出去,非得有结实的梯子不可。而所有吃过的苦,则都会成为天梯上坚实的一级。
第二个原因则是苦与乐是紧密相连不可分的。苦兮乐之所倚,乐兮苦之所伏。辩证地去看待每一件事物,苦与乐也不例外,就好比硬币的两面,相互是无法割舍的。在罗马帝国后期,罗马人贪图享乐,不思进取,奴役、雇佣日耳曼人为他们耕种、建设乃至对外作战,他们自己则尽情地享受着奢靡的“乐”。当最后罗马城被日耳曼人攻破、帝国遭到倾覆时,这个“苦”的结局也是可以预见的了。苦与乐相辅相成,如果只贪图享乐,最后可能吃大苦头;另一方面,天天沉迷于享乐,所谓的“乐”也就稀松平常、毫无价值了。俗话中的“身在福中不知福”,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既然如此,那怎样才能做到吃苦呢?第一,要聪明地吃苦,切不可一味蛮进。学习时我认真完成作业,哪怕挑灯夜战,也决不投机取巧,这样的苦,应该吃,吃得好。可如果为了吃苦,宁愿走几公里的路,也不愿花几块钱搭乘公共交通节省时间,那这样的苦就不该吃,也不值得吃。其次,每次吃完苦后,可以给自己一点甜。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当的奖励可以强化人做事的动机与行为。美国心理学家理查德·格里格因为生病需要定期打针,过程很痛苦,格里格几次都有了放弃的念头。不过格里格特别喜欢看电影,所以他就在每次打针后奖励自己可以自由地去看电影,想看什么就看什么。通过用这种方式,他把打针这个令他害怕的事坚持了下来。
古人说:“蕴大才之人不制于物,抱大器之人不限于财。”我们只有现在嚼得菜根,吃得苦中苦,将来才有机会感受甜的滋味。希望每个人都能像颜回一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也“不改其乐”,肯吃苦,能吃苦,这才是我们青少年该有的样子。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