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苏绣世家,一针一线传承匠心

时间:2024-05-04

文本刊记者 吴元梓

“结婚这么多年,你辛苦了,给你做件衣服。”2017年央视春晚发布的公益视频中,一个做了一辈子中式服装的老裁缝,为妻子缝制了一身红色苏绣衣裳,妻子换上后紧紧地握住丈夫的手,眼含泪水深情地凝望对方。这对老夫妻正是“姑苏绣郎”张雪的外公外婆,他们用一身苏绣衣裳包住了温情,而苏绣也成了他们传承家文化的桥梁。

刺绣是家庭生活的一部分

“在我的记忆里,从太奶奶那一辈就开始从事刺绣了,到外婆、母亲、姑姑,一脉相传的女性都以刺绣为业。父亲是裁缝,舅舅和姨父是木工,专做苏绣木架……对我们家来说,苏绣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出生在苏州镇湖刺绣世家的张雪,从小在绣棚边长大,看着母亲、奶奶手拈银针在绣架上下翻腾,精美绣品在她们的手下开出花来,觉得曼妙而神奇。

“从前,她们早上5点不到就开始刺绣,到第二天凌晨还在做,几乎把所有时间都用在了刺绣上。”张雪回忆儿时陪伴母亲工作的场景,在赶工期他也会帮助母亲做分线穿针的杂活。“做苏绣需要静心,这个时候总是很安静,只有针和布料轻微摩擦的声音。”

张雪和母亲薛金娣

张雪的母亲薛金娣是苏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传承人,作品曾在法国卢浮宫、美国波士顿美术馆等地展出。“坚守的绣娘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靠手艺谋生活的,还有一种就是自己特别喜欢的。我母亲属于后一种,她有一种自发的动力,想要做得更好,想要去挑战。”薛金娣6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学刺绣,16岁进绣厂做绣工,绣了四十多年,始终对刺绣有一股“痴”劲。

“只要有新的刺绣产品出来,无论难度多大,母亲都想去探索尝试,有一点小问题也会不停地去研究,精益求精。”张雪说。为了绣好猫的双面绣,薛金娣专门去养猫人家观察猫的姿态神韵,反复琢磨后才下针,前后花了两个多月才绣好。薛金娣认为“学刺绣不仅需要一种柔和的性格,更需要一份执着的精神”,苏绣传承的不仅仅是手工艺的价值,更是对匠人匠心的延续。

“很多人会说做刺绣特别苦,但我母亲从来不觉得苦,她觉得越做越有劲。”张雪表示,在当地刺绣技艺“传女不传男”的老传统下,母亲没打算让他传承苏绣。但从小耳濡目染,那些飞针走线的画面早已在张雪的心里埋下了苏绣的种子,母亲对刺绣钻研、执着的精神也深深地影响着他。为此,张雪返回家乡,成为镇湖为数不多的“绣郎”。

是母亲,也是师傅

张雪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南京财经大学国际贸易专业,但2011年的一次经历,让他放弃前往英国留学的机会,回到家乡拿起针线。当时,薛金娣工作室接到一个刺绣屏风订单,但屏风底座雕刻纹饰图案却迟迟不能通过。张雪看着母亲为这个订单发愁,他决心尝试一下,从年轻人的角度配合参与设计图案。他翻阅了许多资料图片,最后结合青铜器纹饰做出样式,得到了对方的认可。这件事让张雪很受鼓舞,他觉得自己也许可以给这个传统行业带来一些改变。

张雪决定跟随母亲学习刺绣。“当时有很多不理解的声音,认为男孩做刺绣没有前途。”父母始终支持张雪的选择,母亲更是为儿子能回来继承苏绣手艺感到欣喜,技艺上一丝不苟地严加教诲,倾囊相授。有时看到张雪的一些大胆创意,薛金娣也会有些担忧,但还是放手让他去做,并积极帮他想办法解决技术难题。苏绣种类繁多,针法丰盛,要学好并不容易。薛金娣常对张雪说:“你不怕它,它就怕你。”

在张雪看来,一家人围绕苏绣形成了多维关系,“我与母亲是母子也是师徒,而我的父母既是夫妻也是配合默契的搭档。”薛金娣几十年如一日地在刺绣事业中耕耘,丈夫则一直全力配合她,帮她做好刺绣前后工序的把关。“一幅好的刺绣作品,绝不仅靠高超的技艺就能够完成,前后工序每个环节也都特别重要。父亲就好像英雄背后的英雄!”

“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刺绣的工序是这样,张雪父母之间的关系亦是如此。

美美与共,绣出新生

张雪爱好文艺,他大胆地将素描、漫画等元素应用于苏绣之中,拓展传统手工艺的可能性,受到许多年轻人的喜爱。

一次,张雪接到一个游戏公司道具设计的订单,要求做出一把火凤凰图案的苏绣团扇,但他在实现工艺时却给自己出难题。要绣出星空闪耀中腾空展翅的火凤凰本就不容易,张雪还想要增强背景材料的质感。后来,他想到了结合传统手工缂丝进行制作,而缂丝的织造技法是“通经断纬”,用了缂丝面料之后,对刺绣的要求又不同了,“几乎每绣一针都要换线,前后做了半年”,最终达到了张雪想要的群星闪耀夜空的惊艳效果。

薛金娣的作品大多基于古画创作,通过银针体现中国文化底蕴,而张雪则会融合其他传统技艺探索创新,想要赋予绣品更多时代元素和特点。“这恰恰是一种很好的互生关系。我与母亲有各自的想法、各自喜好的领域,又能够对彼此认同。”张雪表示,彼此尊重又各自发展,就能形成多种不同声音的美。

尽管走不同的路,母子俩还是相互支持。张雪成立了弥惟刺绣研习所,让更多人参与体验刺绣。培训班上,薛金娣会亲自指导。张雪也会陪母亲去国外做展览,用英语介绍作品,传播苏绣文化。他们都认为自己有守护、推广苏绣的责任,苏绣也早已是融入张雪家庭的一种亲情纽带,寄托着手艺世家的家风文化内涵。

“未来,我有了孩子,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我都会带着他了解苏绣文化,学习母亲这代手艺人对刺绣专注执着、精益求精的匠人精神。至于是否从事苏绣相关的工作,我想我也会像我的父母一样,去尊重、理解、支持孩子的选择。”张雪说。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