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教室里来了修窗帘的叔叔

时间:2024-05-04

文 罗艳

(作者系四川省成都市新津区外国语实验学校教师)

早读课,孩子们正在读诗,一位中年师傅扛着梯子,提着工具包来到门口,礼貌地问:“老师,可以打扰几分钟为你们换坏的窗帘吗?”

我当然没法拒绝,请他进来。这时候,我看见有一些孩子嘴巴读着诗,眼睛却飞到了窗帘上。

于是,我问:“你们想看叔叔换窗帘,还是想继续读诗?”大部分孩子说:“看叔叔换窗帘。”也有孩子说:“我喜欢读诗。”

“这样吧,老师请你们认真看叔叔换窗帘,观察仔细,等会儿老师要请你们来分享看见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而且我要请观察得最认真的小朋友上台来分享。”孩子们一听,纷纷来了兴致,目不转睛地看了起来。

“哇,好厉害啊!”“好高啊!”虽然不允许讨论,但是看见师傅爬那么高,孩子们还是忍不住自言自语,啧啧称赞,崇拜之情溢于言表。

“你们看这就是叔叔的专业技术。他靠他的本领为我们修好了窗帘,解决了问题,我们要对他说什么呢?”

“谢谢叔叔!”孩子们齐声喊着。

师傅高兴地说:“不用谢,小朋友。”相信这一群小可爱给换窗帘的师傅带来了一种幸福感吧。

等师傅走后,我说:“接下来,我们请刚才看得最认真的小朋友上台来为大家说一说叔叔修窗帘的事。”

孩子们跃跃欲试,我请了好几个孩子上台分享。

一个孩子说:“今天早上我们正在读儿童诗,突然一个叔叔出现在了门口,他要为我们修窗帘。我看见他把一根杆子取下来量了量,又切下来,拿进教室,爬上梯子就把窗帘修好了。叔叔可真厉害呀。”

另一个孩子说:“我们的窗帘坏了几天,结果叔叔一下就修好了。”

还有一个孩子说:“我看见他爬那么高修窗帘,他都不怕,真勇敢啊。”

……

“孩子们,我们学语文除了要读书,写字,还要听故事和讲故事。我们今天把看到的事情讲出来,就是讲故事了。你们愿意把这件事讲给爸爸妈妈听吗?”

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愿意。”

其实,我们的课堂上常常发生一些插曲,比如有时候飞进来一只黄蜂,一只蜻蜓,一只麻雀……孩子们是一定会去看的。与其责怪他们上课不专心,不如引导他们去看,去想,去对话,说不定一个故事,一个童话,一首小诗就产生了。

所以,既然教室里来了修窗帘的师傅,孩子想看,就让他们认真看。这既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又能合理利用好因修窗帘而耽误的早读时间,还能及时了解孩子在看到新鲜事物后,独特的观察角度和口头表达水平。

利用真实的生活场景和资源训练孩子表达,把所见所闻分享出来。通过启发孩子们观察生活,为未来有话可写作准备。我们如果只让孩子读书本,而不去关注生活,孩子感受的触角会从敏感变得迟钝。

总之,语文学习可以在任何时刻、任何空间发生。

陪伴孩子时间更多的是家长,要想孩子真的善察善言,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教他们把事情说完整,说具体。对于小学低年级儿童,在积累古诗、儿歌的过程中,还可以引导他们去关注大自然的虫鸟与山花,溪流与云朵,他们与自然对话的语言,就如诗一般美好有趣。

有一些家长正是这样做的。

当稻子熟了,有父母就带着孩子去看稻田,去晾晒稻谷,看脱米机为稻谷脱皮,去品尝生米的味道。

中秋节,有一个孩子帮外婆收玉米,剥玉米,然后喂鸡。我读到了他写的这件事,在教学《田家四季歌》时,就请他来分享,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他也感到很快乐。

暑假里,有父母带着孩子观察知了羽化。我们上《口语交际:有趣的动物》这一课时,孩子们上台分享,气氛热烈,不断有人举手发言补充,提出了很多有趣的问题。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体验和观察,孩子们在课堂上才有话可说。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道理很简单,关键看父母和老师如何带领孩子去实践,又如何去实现——在生活中学习。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