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读百年家国

时间:2024-05-04

文周文

《家国书》开篇就诠释了“家国”的概念:中国人的国家构建是由家开始的。“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古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个人理想,反映的正是家与国之间这种同质联系。

正是出于家与国之间的这样一种构建关系,作者王旭烽选择了浙东宁波鄞州的四大家族,他们是笃信教育救国的马氏家族、实践科技救国的翁氏家族、投身革命救国的沙氏家族和以改革开放振兴中华的沈氏家族。这四大家族恰好串起了百年中国历史进程中的风云际会。

王旭烽之所以选择百年家国作为时代坐标,是有自己的思考的。她说:“从黑暗到光明,从苦难到幸福,从衰败到强盛,二十世纪在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是一个最为奇特、最具有变化、最有张力的世纪。”

当作者在浙江省东部及中国大地上行走时,我们也在《家国书》的字里行间走读。作为一部非虚构的纪实文学作品,作者是在以清晰鲜明的实证来夯实她对时代进程的注解。作者遵从了母亲的意愿,踏上了走访母亲青春岁月的路途。而这条路则是通过沿途邱隘盛垫的马家、高桥石塘的翁家、塘溪沙村的沙家和钟公庙的沈家的寻访,最终到达目的地的。作者将一路而来的所睹所思所行所寻,以四封家书的方式公开发表,以此构成了全书的形式和内容。

书中重点介绍的教育世家邱隘盛垫马氏家族,就是作者通过对马氏故居的走访、对马氏书籍的解读、对马氏后人的采访等行动得以呈现的。其中“一门五马”中的二先生马裕藻,当过十三年的北京大学国文系主任,在留学日本期间曾师从章太炎先生学习文字音韵学,曾领衔与鲁迅、许寿裳、朱希祖等人提议国语的第一套“注音字母”,使中华民族在书同文、车同轨两千年之后得以语同音,为汉字正音、国语传播作出了极大的贡献。四先生马衡以其十七年的故宫博物院院长而声名天下,这位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在抗日战争期间成功保护国宝西迁。五先生马鉴则为著名的教育家,曾任燕京大学国文系教授、国文系主任,香港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他的儿子马临,后来担任过香港中文大学校长。七先生马准则以民间风俗研究见长,是现代史上梁祝文化研究的先驱。他曾在京师图书馆工作,后任北京大学教授,教授文字学和目录学。九先生马廉曾任北平孔德学校总务长、北平师范大学、北京大学教授,曾继鲁迅之后在北大讲授中国小说史,后曾主管孔德图书馆。2004年,北大图书馆曾为“一门五马”举办了五马纪念展,但“一门五马”的影响长期局限在研究者的小范围内。

王旭烽几乎走遍浙江山水,写下了数万字的中篇报告文学《革命行》,沙氏一门兄弟的革命遗存就在那时纳入作者心田,作者因此才得出了这样的感慨:以天下为己任的家国情怀,超越个人情感的士子精神,从来就是中华民族优秀知识分子的固有传统。“家国”两字,在中国人心中重逾千钧。如此,精神有了归属,生命乃有意义,中国人短暂而有限的生命,就此融入了一种深沉的无限之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