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美丽支教,渡人自渡

时间:2024-05-04

文/付传莉

万物皆有缝隙,光由是照进。

挺住就是万幸

2015年9月底,林文萍参加完司法考试,放弃本校四川大学研究生保送资格,准备中国政法大学的研究生考试。考研还剩30天时,坏消息接踵而至——司考成绩不如人意,曾经的灵魂伴侣因去异地支教与她提出分手,爷爷病情不断加重……

林文萍不想被人看出端倪,每天躲在图书馆最角落的位置。可一坐下来,不愉快的经历就像电影一般循环播放。她就来来回回在图书馆从一楼逛到五楼,坐到五楼楼侧没人去的楼梯,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下雨天就一个人站在操场中心,冲着自己怒吼;坐车不敢靠近门,总觉得自己会跳车被车撞死;把自己关在厕所两三个小时;听到电话就害怕,一闭上眼就是对自己无能的抱怨……每天以泪洗面。

林文萍只好回家。母亲问她:“你到底怎么了?”她抱着母亲,哭得声嘶力竭,直到手脚发麻瘫在客厅。她想找个兼职,却连床都起不来。一到早晨,她就觉得浑身被针扎一样疼痛,心底冒出声音:“何必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意义?”

不久,林文萍被诊断为重度抑郁症。她接纳医院的治疗办法,每天一睁眼,就给自己加油打气。因为药物作用,她的体重飙到了150斤,整天昏昏欲睡,健忘,恶心犯吐。

为抵御病魔,林文萍开始大量阅读。她从书里学到“恐惧盒子”和“成功日记”的自我疏导方法。每做一件事前,就把自己的恐惧写下来,一遍遍告诉自己不要害怕;每天写成功日记,告诉自己不是废物,哪怕只是吃饭、接电话、散步、和人微笑、看一集综艺节目,都是值得庆祝的事。而只有小学文化的母亲,每天都陪着林文萍读书。担心林文萍半夜再跑,她每晚把腿搭在女儿身上。医院里的科普课,她一页又一页记得详尽……每每看到为自己奔波的母亲,林文萍就含泪告诉自己:人生哪有那么多的胜利,挺住就是万幸了。

在医院住了一个多月,她的抑郁症有了很大的好转。出院的第二天,林文萍便报名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要去农村支教两年。

孩子们带来疗愈

大学期间,林文萍当过雁声爱心助学会的会长,从事和农村留守儿童有关的公益活动。曾经她不确定自己是否还有支教的勇气,抑郁症反而让她放下了很多顾虑,她想尽自己所能地去经历各样的风景。

2016年8月26日,林文萍来到南宁市马山县加方乡褔兰小学。这里距县城50公里,全校195位学生,共6个班,9位老师。林文萍接手三年级班主任以及学校图书阅览室管理员的工作。住在器材室改成的宿舍里,买菜要到很远的镇上,澡堂里蚊虫密布,厕所离住处200多米。虽然早有思想准备,但条件的艰苦还是超出了林文萍的预想。

开学第一课,林文萍带学生看了《疯狂动物城》。电影的前十分钟,让他们选出最喜欢的动物。孩子们最喜欢兔子朱迪,林文萍就把班级命名为福兰兔班。学生基础差,她就在黑板上设了一个闯关游戏,来复习一二年级的字词。为了让学生的努力真实可见,学生每过一关,她就把写有学生名字的红绳绑到窗户相应关数的铁杆上。她设计了心愿墙,建了家长群……班级逐渐变得生机勃勃,上课时,孩子们都坐得笔直,生怕林老师看不到自己。一名学生说:“林老师,我想看懂你写的评语,所以要学习。”看到自己如此被需要,林文萍感觉找到了价值所在。

“99公益日”是由腾讯公益联合数百家公益组织、爱心企业发起的活动。2016年9月9日是第二届“99公益日”,林文萍在网上发起“一起捐”,吸引来100位好心人为贫困山区的孩子们捐款。

同年9月底,林文萍要去深圳参加美丽中国慈善晚宴。当她提着行李箱在校门口等车时,一群学生和家长围了上来,纷纷关切地问:“老师,你去哪?”“老师,你会回来的吧?”面对一双双热切的眼睛,林文萍红了眼眶。

大病初愈就一个人跑到偏远山区支教,母亲始终放心不下,隔三差五地就给林文萍寄家乡特产。她问女儿是否后悔,林文萍呵呵一笑:“这里好像什么都没有,可我却感觉自己什么都拥有了。”

近距离接触农村,在看待公益问题、留守儿童问题、教育平等问题时,她变得更理性、更心平气和。比起孩子们对她的需要,她觉得自己更需要他们。

渡人亦自渡

患病时,林文萍遇到了很多温暖的人,他们给予她关怀,更给予她力量。推己及人,她想把这份善良传递下去。

通过“美丽中国”项目,林文萍认识了很多朋友。一个朋友困进情绪里走不出来,林文萍拍了一张福兰的云给她。那位朋友说:“我俩自认识以来,对话可能连二十句都不到,但在收到照片的那一秒里,我神奇地被宽慰了。”

林文萍接到过很多求助电话,产后抑郁的恒姐、西藏女孩卓嘎等等,她们毫无保留地向林文萍倾诉。一名50岁的单亲母亲,向林文萍讲了她有一个8年抑郁躁狂病史的儿子。林文萍把自己抗抑郁的经历写了出来,也总结了一套沟通方式去帮助更多处于黑暗中的人。她找了关于抑郁症的文字、视频贴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号上。她想告诉他人:抑郁症如同感冒一样寻常,每个人都可能会经历,要获得充分的陪伴和理解,通过书籍、电影、运动、交友与世界慢慢建立联系,记录自己的情绪,接纳不完美的自己,从小事开始建立自信。“虽然这个过程漫长痛苦,但患者及其家人都不能放弃。”

“我也不知道会不会再在未来哪个时刻被击垮,但我会用我曾经被对待的善意,对待正在黑暗中的人,包括我自己。”林文萍觉得将自己的经历平心静气写下来,就拥有了另一种能量。

2018年6月底,离开支教学校去参加“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毕业典礼时,学生们在校门口一路纠缠问她:“林老师,你还会回来吗?我们不想你走。”林文萍与每个学生拥抱。他们,都给了她继续生活的力量和勇气,而这里,早已是她的心灵归宿。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