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江南旧事九如巷

时间:2024-05-04

文张永祎

粉墙黛瓦,小桥流水,记忆的小船撑在远去的时间长河里,一缕风华经久不息。张家四姐妹,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谈吐有墨香,身带书卷气。叶圣陶先生说过:“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而岁月也印证了她们的幸福。

苏州的九如巷,幽居在历史深处,青砖铺地,行人稀少。巷子形斜若玉钩,清乾隆年间叫钩玉巷,后改为九如巷。《诗经》对“九如”的表达是:如山如阜,如冈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寿,如松柏之茂。

张翼牖的结发妻子给张家生了四姊妹五兄弟共九个孩子。进入巷子不远处,我们就看到了张翼牖故居,看上去是那种不惊不扰的邻里人家,想想当年沈从文急匆匆从青岛赶来,不知在门外盘旋多久,才敢怯生生地敲起门……

沈从文和张兆和属于师生恋。当年,张兆和是个喜欢穿男装剪短发的梨涡美女,充满活力。沈从文初见张兆和便心生爱慕,用情书轮番狂轰滥炸,结果把张兆和气坏了,找校长胡适评理,胡适却说:“我知道沈从文顽固地爱你!”张兆和立即回答:“我顽固地不爱他!”沈从文没有就此停笔,越写越来劲,字里行间绵淼着深情。读着,读着,张兆和也渐渐地从反感到好感,甚至品味起文中况味:“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我们按了按门铃,开门的是张家四姐妹的弟媳妇,一位退休的老教师,一脸慈祥,领着我们走过小小的过道。她说,1921年,公公把这块地买了下来,除了兴建乐益女中校舍外,就是给自己盖了上下五间的楼房,全家人从此就搬来这里住。里面的天井并不大,但花草葳蕤,幽香弥漫,正堂楼房已经不在了,两处新砌的房子并排坐落,厢房还残留着古色古香的味道,似乎在静望尘世的喧嚣,诉说主人的人生际遇。

当年,得知父亲同意沈从文和三妹的婚事后,急性子的二姐张允和赶忙打电报,只一个字“允”,既表示允婚,也署了自己的名。张兆和唯恐讲不清楚,又给沈从文追发了一封电报:“乡下人喝杯甜酒吧,兆”。

张允和性格豪爽,天生有种英雄情结。大姐张元和与昆曲小生顾传玠因同台演出《长生殿》而相识,就此情定今生。但两人地位悬殊,各方舆论给张元和造成了巨大的精神压力。她写信给张允和倾诉惆怅,张允和却代行家长职权立即回信:“此人是不是一介之玉?如是,嫁他!”有情人终成眷属。

四妹张充和从小过继给别人,相当长一段时间没有和三个姐姐生活在一起。张充和考北京大学时,国文满分,数学只得了零分,北大破例录取了她。一时间,追慕者如过江之鲫,其中还有大名鼎鼎的卞之琳。几多牵挂几回痴,终于逼出了那首著名的情诗《断章》:“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桥上看你……”然而,张充和无意于卞之琳。那她看到的风景究竟是谁呢?当时,美籍德裔学者傅汉思应胡适邀请,在北大西语系教授希腊文,由于钦佩沈从文,经常去沈家。后来沈从文发现傅汉思对张充和的兴趣比对他更浓,也就顺水推舟,常常叫张充和出来接待。傅汉思最终心想事成,抱得美人归。

二姐张允和这个时候也进入了“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动人意境。一天她到同学家里,正好与其兄周有光撞了个照面。“遇见她,如春水映梨花。”接下来,二人上海同读,杭州相遇,两情相悦。

张家四姐妹都超尘脱俗,就像当年母亲陆英一样,不仅有大气磅礴的风范,也不失侠骨柔情,锅碗瓢盆交响曲在她们的手中亦有声有色。

什么是大家闺秀?我觉得,除了举手投足间散发的文化神韵外,还在于她们处乱不惊的心态,笑对人生的恬淡情怀。

那么,四姐妹的品格究竟是怎样炼成的?毫无疑问,张冀牖是一位了不起的父亲。他请了三位老师给女儿们教授文、史、哲、诗、书、画,还注重教她们唱歌、体操、跳舞。深厚的学养使她们坚定而踏实,朴素而淡泊。

有一年除夕,张冀牖看到孩子们和家佣在一旁丢骰子,玩骨牌,虽然赌钱不多,但他认为这不是好苗头,于是请来了昆曲名伶尤彩云为他们拍曲授艺。他还极尽所能,给孩子们最大限度的自由空间。买留声机,播放京剧和昆曲;买放映机,上映卓别林短剧。当年照相机刚流行,他买了几个放在家里,供孩子们摆弄。满屋的藏书,任孩子们自由翻阅。在九如巷,孩子们组织小剧社,演出节目,成立了“水社”,编辑了社刊《水》。

佳人已逝,而她们的故事是美酒,历久弥香,飘荡在口口相传中,也飘荡在苏州城的一条小巷之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