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5-04
○侯虹斌
还要多少死亡才能阻止父母的伤害
○侯虹斌
四川达州18岁的小斯(化名)高考后自杀了,QQ空间留了2800字长文“控诉”父亲:他的教育方式太过可笑。
记者对小斯的父母进行采访。父母讲述了小斯去世的前前后后,但称完全不知道孩子竟然想了这么多。6月10日,小斯看起来一切如常,还参加了初中同学的聚餐;晚上8点左右,家里接到老师的电话,说小斯可能要自杀,他们才开始全城寻找;但后来,找到的只是孩子的尸体。实际上,从当天下午4点20分开始,小斯就在QQ空间连续发布了12条“说说”,宣布要自杀;最后还说:“死了,我的心自由了!”他选择了跳江。
仔细读这份遗书,发现小斯描述的,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被虐待,而是一些琐碎的小事,常见的细节:“有点什么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骂,吃饭打嗝一耳屎打过来,夹菜姿势不对也一耳屎打过来,自己小时候生活不好非要对我要求严格……第一次月考全校73名,我妈说才73名,呵呵,我在电话另一边都快气哭了。达外竞争多激烈,其他同学考到前600名家长都有奖,而我呢……看见老子QQ在线都要骂我,我不作评价。说好的我得了一等奖学金就给我买电脑。我全校第五,结果爸爸说买了电脑影响学习(我一周回去一次),说上网会上瘾……(我故意考试睡觉)考差点,希望我爸能问问我,稍微改改,可他打电话第一句就是:你是不是不想在达外读了?我跟你转到其他学校去,莫浪费老子的钱……我用电脑玩cf网络游戏,电脑中病毒了,我爸打了我,怪我(结果是爸爸自己下载了盗版软件导致中毒),我就高兴不起来……”
小斯的父母没觉得儿子和自己缺乏沟通的渠道,“平时在一张桌子上吃饭,有啥都能说。”六七位邻居均表示,小斯的父母平时对小斯很好。小斯的母亲一直在哭诉:“严格点那都是为了他好!没想到他这么记仇,他怎么就不想想我们的好?”
上述事件的新闻报道下面,有一万多条网友评论:
“我爸妈和他爸妈一样,我和他的经历一模一样,性格也同样有缺陷。幸好后来高中三年寄宿和爸妈联系比较少。幸好一路走来有很多朋友关照……不然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会怎样,是否还活着。”
“我也是一个内向的孩子,一年在家待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24小时,说话也不超过三句。”
……
更多的,都在分享和小斯非常相似的细节。他们的父母对孩子,没有殴打、没有虐待,只是从不关心,从不讲理,用言语各种讥讽凌辱。在父母看来,我对你很好啊,没打没骂、有吃有穿,你还想咋样?在孩子们看来,对方却是一个把良心当作债务勒索他们的人,他们从小生活在没有爱的世界里,经常有不想活的念头。但这种感受,父母知道吗?就算知道了,他们会在意吗?不,他们只会进一步挖苦和讥笑孩子的脆弱。
“父母皆祸害”出自英国作家尼克·霍恩比的小说《自杀俱乐部》,但现在这是豆瓣上一个拥有近九万多名成员网络讨论小组的名字。日常生活中,有一个常用词“代沟”,这是一个中性词,而且往往是站在父母一边,让他们理解和担待年幼无知、青春叛逆期的少年。现在重新回过头来看,这种“代沟”实际上却是青少年抵御腐朽无知、无理取闹父母的束缚和戕害的一种自我保护的鸿沟——只不过,当时掌控着话语权的老一辈,在把这个社会弄得乌烟瘴气、雾霾重重之后,反过来责备那些从来没有在他们身上得到过爱与尊重的孩子们不懂事、不孝顺。他们把这美化为“代沟”,但他们自己是“祸害”,才是更准确的定义。
很难说小斯的父母就对他不好,但直至儿子自杀,他们都没有明白,还在抱怨儿子为什么死,为什么记仇。潜意识里,大概觉得儿子到死还在给他们难堪吧。小斯的遗书中说得很清楚,“我发现我活得没有任何意义”“感觉不到父母对我的爱,分离时不会有不舍”。
人在成年后,心态成熟了,可以原谅父母亲曾给自己的种种羞辱,把它理解为不懂得表达,相信那仍是爱;更大度一点的,还会说“天下没有不是的父母”。但那只是你的情商高,素质高,是你善良,而不是你父母善良。
这不是一个或两个父母的错,而是整个社会的现状。“父母皆祸害”的成因很明显,因为自古以来孩子就是父母的私有财产,生下来就欠了父母天大的恩情。而且在传统观念中,“爱”是严重违背男性角色设定的。应当遵从的,是孝、是悌、是责任、是担当,唯独不是温情脉脉。“爱”是可羞耻的,不管是对妻子还是对子女。从好的一面来说,父亲可能用严厉责备、冷嘲热讽来表达对孩子的情感,本质上还是关心;从坏的一面来说,父亲实际上用“我是为你好”来掩饰自己性格乖张暴戾、冷漠自私、蛮不讲理,作为自己人生失败的出气孔。再说,父亲对孩子是有绝对权力关系的,“粗暴”呈现出来就是权力的碾压,孩子唯有服从和恐惧,以及怨恨。这不可能是爱,只能是爱的反面。反观母亲这种角色,作用也大同小异。
如何当父母是系统工程,不仅学问高深,同时还需要有巨大的耐心与爱心。现在有各种学习班,唯独当父母不需要培训就上岗,遵循的偏偏是参加过无数社会政治斗争、不学无术、整人有方的上一代的默认法则。
现在的校园霸凌层出不穷,施害者背后一定有一个极不健康的家庭。另一方面,有些长期受害者同样来自不健康的家庭:他们宁愿承受同龄人的百般殴打和羞辱,也不愿意求助于家长。因为在他们眼里,告诉家长要么是得不到帮助,要么得到来自父母的比校园霸凌更屈辱更伤心的二次羞辱。
因为从来就不曾被温柔对待,不知道正常的“爱”的滋味,他们也很难去爱,无法与人建立亲密关系,或者与亲密关系难以沟通、不屑沟通。于是,一类人呈现出来的是被打压式的低自尊,另一类人呈现出来的是报复性的极度自私。一如小斯的父母们。
现在的年轻人,也到了好好思考的时候了。想一想是否需要孩子,希望孩子成为一个怎样的人,是否有能力帮助孩子成为他想要的样子,打算用什么方式去爱他。在没有想清楚之前,在自己都不知道什么是“爱”之前,不要轻易制造出新的生命。想必,谁都不希望自己成为孩子的祸害吧?
(编辑张秀格gegepretty@163.com)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