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城市意象

时间:2024-05-04

田 鑫/著

坚硬如纸

我们五个人在一条路上走着走着,他们四个就突然向我扑过来,我的四肢就被人死死地扯着,他们打夯一般,把我抬起来,随着一声“一二三”又扔下来,来回几次身下的土就扬了起来。放我下来!我大声喊着,不过声音被那些人的叫喊压得死死的,我只能任由他们抬起来扔下去。我想着,一切总会有个结束的时候,恶作剧就真的突然结束了。他们把我抬起来,有一双手突然松开,其他的三双手紧接着也松开了,我就被抛过头顶,然后嗵一声落在路上。

头落在地上之后,感觉整个世界在旋转,眼前一片漆黑,耳朵里有突然断电的音响,处于寂静之中;胳膊和腿也好像不是自己的,我想伸手去抓东西,却抬不起来。这种感受,后来我在读《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时,看到“扑的只一拳,正打在鼻子上,打得鲜血迸流,鼻子歪在半边,却便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才明白过来,虽然当时我没有被打得眼棱开裂、乌珠迸出,脑袋里却“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红的、黑的、紫的”都在晃动。

从此,我带着一个病了的脑袋在村庄里晃荡,我不去干那些让人腰酸背疼的农活,背个背篓赶一头牛在沟里放,我每天的任务是让牛的肚子鼓鼓的,同时捡一背篓牛粪,这两件事太过简单,我有大量的时间干别的事。比如抓一只青蛙,把一根芦苇塞进它的屁股,然后吹气;再比如,挖几条小水道把河里的水引到草丛里,脱光衣服练习狗刨。总之,我干一些别人不干的事,走一些别人不走的路。

说起路,你应该见过山洼里那一条条歪歪扭扭的路吧?那些路,别看弯曲、狭窄,它们可是村庄里最坚硬的所在,一块空地一个人走过去,路上只有两个脚印,一群人走过去,空地里就留下一堆脚印,走的人多了空地上就有一条路,指引人来来去去。我得感谢这些路,它摔过我的头,又给我指出了出路。村庄里向东的那条路去镇上,路宽,走的人也多;向南的那条去县城,路窄,是因为能去县城的人并不多。我朝东走了几年,朝南去了县城。离开的那一天,家里放了鞭炮,我踩着鞭炮炸起的尘土,从南边的小路上一路头都不回地走,这硬硬的土路算是走到了尽头。县城里的路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走,我从中巴车上下来,有些不敢迈开步子,路面干净得没有一点尘土,我走惯了土路的布鞋踩下去轻飘飘的,一点都不踏实。后来才发现,这柏油铺成的马路很健忘,它不留任何人的脚印,也就不会记住任何一个人,每个人的来来回回在它身上都没有意义,它既不同情谁,也不向任何人献媚。有一年,我和城里的姑娘恋爱,表白的那天她在自行车后座上抱住我,我兴奋得想向全世界宣告这个好消息,以至于得意忘形,摔倒在路上,我那么幸福,这马路却一点也不替我感到高兴,让我狼狈地收起幸福。从此,我走起路来小心翼翼。

县城的路让人心生敬畏,不敢贪恋,几年之后,我告别县城到省城的一所大学寻找未来。在这围墙大得像县城的学校,有花团锦簇的土路,也有五颜六色的橡胶跑道,当然,柏油路四通八达,让你怎么也绕不出它。我忽略这些路的柔软和坚硬,一遍一遍穿梭其中,就想着能从中找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原以为四年大学上完就能顺利落户这座城市,然后买房结婚生子过一辈子,但是办理完离校手续之后,我就成了这座城市无处可去的人。我从围墙里被放出来,成了六月天滚烫的柏油路上一个落魄的人,现在,最紧迫的是在一栋又一栋的楼房里找一个睡觉的地方,再找一份安身立命的工作。

一个偶然机会,我到本市一家报社做了实习生,随后就顺理成章成了一名新闻记者。这一句看似简单的过渡,其实留着一段让我永生难忘的经历,它让我发现,这城市里不光路坚硬,楼房坚硬,人也铁石心肠。推荐我的人把我带到社长办公室,正好遇到开会,人家给办公室工作人员做了交代之后忙去了,我站在楼道里等那个关系我前途命运的人。不断有人从社长办公室出来又进去,我觉得时机成熟了,可是那个办公室工作人员就是不让我进,我一个下午就站在黑乎乎的楼道里,我把这些年站过的楼道数了一个遍,又把这些年受过的委屈数了一个遍,甚至把这些年走过的路都怀疑了一遍,最后发现,这条不长的楼道让我有了最深刻的委屈。好在后面的事进展顺利,后来,我通过各种办法了解到那天办公室那个工作人员为何不让我见社长,她嫌弃我没有城市气息。我承认我走惯了土路的双脚至今不习惯走柏油马路,呼吸惯了土腥味的鼻子也一直受不了汽车尾气和路面受热散发出来的柏油味,我无力回击她的冰冷,只有努力适应这城市坚硬的规则。

记者这个听上去挺不错的职业,很快就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另一种理解,这里每一条路都可以走向你想去的地方,但是你必须按照指示牌、交规、指引、导线行驶,一旦出错就会为此付出代价。这里每一座建筑都可以让你获得想要的东西,宾馆、餐厅、超市、行政单位、公安局……每一个所在都可能和你发生关系,也可以没有任何关系,关系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一旦某个环节出了问题,你就得花费大量精力去适应修补甚至对抗。新闻就是把这座城市看得见看不见的关系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变化呈现出来。这听起来也挺不错的,你是一个记者,你就是这座城市的深度窥视者,很多事情从你笔下延伸到读者眼中,经历什么样的过程就有什么样的收获,有人收获感动,有人收获利益,你却偏偏喜欢盯着坚硬的东西,比如说关注讨薪。

有城市的地方,必定有工地;有城市有工地的地方,必定有到了年底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有城市有工地有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的地方,讨薪就是新闻。这一次的讨法和拉着横幅守在政府门口或者堵住交通要道比起来,还是有些创意和勇气的。一个农民工在上班的时间没有出现在工地,而是像蜘蛛一样爬上那个区域最高的铁塔,他想用这种把自己挂起来的方法逼迫包工头付清欠他的工钱。这确实挺有吸引力的,不一会铁塔下就围了一圈人,他们网一样密密麻麻,等着看这个把自己挂起来的人究竟会干出什么样的事来。网被一条警戒线挡着,警戒以内几个消防队员忙着找可能的落点,正方形的皮囊慢慢膨胀,臃肿而无力。有警灯闪烁,一个微胖的警察用喊话器对着空中说着话。我没办法挤进人群了,围观者的背阴森森的,让人觉得冷。我抬头,看见早上的太阳刚好顶在铁塔之上,那个把自己挂起来的人只有一个黑色的阴影。铁塔在柔光之下,也阴森森的,坚硬无比。

比铁塔和楼顶的水泥坚硬的,是脚下围观者的目光和尖叫。它们像箭一样,齐刷刷射向那个趴在塔上的人。所有的目光向上,所有的声音向上,他看见有人还拿着望远镜,额头就冒出了细细的汗珠。很多人都盼着他能纵身跳下,似乎只有看到一摊血之后,一切都才显得圆满。太阳斜了些,我才看清铁塔之上是一个较瘦的中年人,喊话器里重复的内容已经对他没有任何压力,这时候他应该更怕围观者所发出来的声音。他知道围观者想要的结果,可偏偏不给那些人机会,他不往下看,不去想望远镜里到底能看到啥,不去听那喊声里夹杂着哪些信息。所有的一切都被他屏蔽掉,这时候注意力全部落在了自己身上,僵硬的双腿已经不再抖动,紧紧贴着塔面,手的姿势基本上没变过,也似乎变不回来了,就像两个钩子一样勾着。

对于整件事的过程,我的描述详细到了每一个细节。当时的气温、围观群众、塔的高度、讨薪原因、警方和消防采取的措施、事件经过和结果,每一个细节和另一个细节遥相呼应,又相互佐证,我之所以这样做,无非是让民工爬上铁塔的做法显得不那么荒唐,并且企图用温情的叙述给讨薪这事一点有用的帮助。可是,第二天墨香还没散尽的报纸上却只留下以下内容:昨天下午,一名男子突然攀爬到了一座居民楼附近的电力铁塔上。民警和消防人员接报后快速赶来,得知此人是因讨要拖欠工资遇难题才一时想不开,民警立即多方联系并劝说该男子,最终规劝他爬下铁塔。记者闻讯赶到现场时,居民楼北侧约十米处的电力铁塔高三十米左右,这名男子站在塔顶,时而斜靠在铁架上,令塔下过往群众心惊。消防人员在进出的通道和人行便道上设置了警戒线,民警和男子的工友不时在下面呼喊,劝说此人下来,但他很少答话。由于铁塔下面的场地狭小,消防人员难以铺设救生气垫,一旦他体力不支摔落,肯定有生命危险。据他的工友说,此人是在附近一家工地打工的民工,在工地上干了一年,临近春节向包工头讨要拖欠的十多万工资,没想到包工头“失踪”了,多次打电话也联系不上。向劳动监察部门反映问题无果,便想到爬上铁塔讨薪。最后,这名男子终于听从民警的劝说,缓缓爬下了高塔,并被民警带往公安机关。

这条报道,拿掉了零下十五度的气温之下围观者的热情和讨薪者三十米铁塔之上的惊慌失措,只留下一座城市对一个讨薪者爬上铁塔这件事的冷漠。我一个字接着一个字读完这条署着我名字的报道,这些我亲手敲出来的句子,字里行间密不透风让人有些喘不过气来,他们陌生得让我怀疑这件事是否真的是我亲历的。我看着这一堆规规矩矩的汉字,突然觉得这柔软的报纸,竟然也是如此坚硬。

马路边的潮汐

他们正依次坐在离十字路口不远的台阶上、道牙上、三轮车上,甚至马路上。他们中更多的人,屁股下连张报纸都不垫,就坐在冷冰冰的地面上;有人双手抱在怀里躺在倾斜的摩托车上已经发出轻轻的鼾声;大多数人则拿出与自己身份相关的表情和姿势,守望着,等待着。他们或目光呆滞看着远处,或把头靠向另一个刚偷偷听到不久的秘密,他们能在这里的十个小时里保持相同的动作,却又像一股暗流,在这个叫劳务市场的地方,涨潮退潮。

对于此处的潮汐来说,有人靠近就是引力,瞬时间原本还坐在台阶上、道牙上、摩托车上以及马路上的人就会汹涌而动,浪花一朵接着一朵扑向靠近的那个人。如果来者是穿制服的人,他们会朝着来的不同方向四散,一脸仓皇无助。

我见过有人刚一停车他们就涌上去的阵势,那人没办法开车门,就把窗户放下来半截,一双双粗糙的手水一般趁机涌了进去,想握住什么却被别的手拉回来,摸空的人不急不缓,退出来站在一边看热闹,摸到的人拿到一张名片,悄悄塞进兜里从人群中撤走。

这名片上写着电话,需要的工种,小小的卡片跟装着祝福的漂流瓶一样,只有少数人才有机会捡到并因此带来好运。在这暗潮汹涌的海里,一两个瓶子根本满足不了那么多人的好奇心和期待,因此捡到瓶子的人会不露声色隐秘地退出来,循着名片上的电话和地址到一个又一个小区去,把毛坯房刷白,把堵塞的下小水道疏通,把被雾霾和沙尘弄脏的窗台擦干净,把崭新的家具从楼下搬到楼上。他们粗糙的手带着海水的特性,有自净功能,也能洁净别人。他们能让一间毛坯房瞬间变成白花花的精装房,房间里下水道通畅,窗明几净,但是他们却拘谨又敏感,不敢把坐过马路的屁股落在房间的任何地方。他们站着,等待着,领了劳务费从屋子里出来,心满意足又看不出任何倦怠,可能会去街边的饭馆里要碗加份牛肉的面,也可能拐到常去的超市买一包兰州香烟或者一瓶二锅头,味蕾的敏感早就被口袋里的零钱消磨殆尽,吃什么和怎么吃在他们眼里都不再重要,只是庆祝是必要的,加肉买烟买酒是最具仪式感的事,他们干得漫不经心又轰轰烈烈。

擦干嘴角的油渍,打着饱嗝,他们沿着来时的路迅速退回去,回到十字路口那个汹涌的海。那里,更多的人还在海里,在太阳底下席地而坐,你会觉得,不管什么时刻和他们相遇,都像是上一次遇到他们一样,表情姿势都没有任何变化。

粉刷的设备竖着,摩托车前挂着的小时工字样歪歪斜斜,一点也不会影响到生意,因为除了他们自己,谁也不会多看一眼上面的字。十字路口,汹涌的海,就是他们最好的标签和广告。根本不用他们张开嘴露出发黄的牙用夹杂着方言的普通话介绍自己,来找他们的人也顾不上听他们的表达,时间一长,他们也习惯了头发乱糟糟衣服皱巴巴身上还散发着怪味的自己。他们凭手艺吃饭,穿着打扮是多余的,很多时候被雇主带走靠的仅仅是运气好而已。他们就是路边摊上廉价的物品,有自己的光泽和褶皱,有固定的购买人群,只等着别人在合适的时候将自己拎走。

十字路口变换着的红绿灯、转向灯亮起的公交车、宾馆里出出进进的人,这些城市片段对他们来说就是墙上的广告画,看得见又怎么样?这城市的繁乱与安静,对于他们来说也都没有任何意义,这里是海,有自己的规律和习惯。

有些人三四次都没摸到名片,索性几个人围起来下棋打牌,一开始自己人玩,输赢也不计较,后来有专门玩的人摆出阵势来,一种叫赌博的动作就被硬生生扔在了海里,你可以放心地怀疑他们来这里就是当鱼饵的,他们坐在人群里,看不出一点着急,好像姜太公一样淡定,眼前这水平静得没有一点波纹。而暗流已经开始让这里的气氛变得微妙起来。每一盘棋局的背后,都是五块到一百不等的诱饵,提马向前步步惊心,坐镇的暗暗数着别人的路数,他只想那冲在前面的子,早早落进圈套,掏了挑战金重开下一场。挑战者处心积虑步步为营额头都冒出细汗来,坐镇的一门心思等着人上钩,不时给茶杯里添水,目光狡黠,一语不发。

扑克前围的人最多,一张广告纸上,数字从大到小排列,碗里的两个骰子摇晃,落地后总有一个数字能撞上,这比等来雇主的概率大多了。一块两块的赌注,比漂流瓶一样的名片现实些,至少触手可得。从兜里掏出皱巴巴的零钱来,放到自己中意的注上,先有一块两块的进账,原本站着下注准备输完十块就走人,手里的零钱比掏出来的多很多,索性蹲下来。这一蹲财气就没了,贪婪换来的是身上仅有的那几张零钱也都进了别人的兜。灰溜溜从亢奋的人群里挤出来,回到台阶上、道牙上、马路上等漂流瓶。输了钱和没赚到钱在他们眼里,就像早上吃了土豆包子和没吃土豆包子一样简单,吃了就不会饿,没吃就饿着,但是饿着和不饿都只有自己知道,也不给别人说。他们面对和接受现实的能力很强,你根本没办法做出准确描述,只有暗自佩服。

这十字路口除了四条灰突突的大街之外,不远处还有几条散发着浓烈胭脂味的巷子,曲折、婉转,深不可测,有说不完的故事。有人进去的时候,贼眉鼠眼,步履轻盈,像是去赴一场惊艳的约会。他们出来的时候,红光满面,回味悠长,一步三回头把魂丢了一般。这是潮汐最香艳的所在,每一个木讷的失意的落魄的得意的惆怅的男人,都能在这里得到慰藉,看不见的交易不仅仅廉价,还能带来美好的连锁反应。

关于这些巷子里的一切,其实和棋局牌码没有什么区别,对于一些人来说,精神价值远大于物质价值,虽然它们不被认可甚至会时不时要受到打击,巷子棋局牌码所带来的刺激和抚慰,只有参与其中的人知道,这是一种别人无法感同身受的体验。也有没骨气的,输了钱就说自己上当了,进了巷子完事后没钱就要耍赖,他们破坏了局部的自发形成的规律,换来的是一顿打,挨了打气不过就打电话报警,有一种撕破一切的魄力。可潮汐长久以来积累下的规则岂能被轻易打破。

我也见过穿制服的人呼啸而至,海还是海,打量着来者的一举一动,而暗流早就收拾好了局面,毫无规律又整齐划一地消失在人群里。他们混在人群里,不要说我们,连穿制服的人都分辨不出来,哪些是打工者,哪些是从他们之中脱颖而出的投机者。这里平静得像一切都没发生一样,穿制服者走了,海里的暗流继续涌动。

公交车上

你缓缓走向舞台的中央,你紧张得不敢朝台下看一眼,你只听见掌声响起来的时候整个大厅里都是给你的喝彩,你控制不住脚步和呼吸,你的心脏就快跳出来,你不能让台下的人和台上的人看到你的慌张,你故作镇定其实急切地想走近那个等着给你颁奖的人,你简直太激动了似乎那座奖杯有魔力一样,你就快被它吸进去了……你明明马上就能触摸到它,可就在这时候,台下一下子安静了,手机发出急促的铃声,把一个梦就这样硬生生地打断,懊恼的是,你明明就要实现那个现实中可能永远实现不了的梦想,真的就差那么一步啊,最终还是一场空,你不得不接受这残忍的事实。睁开眼睛,摁掉手机闹铃,把自己撂进真实的生活里。

在回到人群之前,你可以光着身子,不用擦眼角的异物,头发也可以乱糟糟的,胡子把下巴围了个水泄不通,但是一旦要出门,你就得熟练地把自己收拾成一个准备充分的演员,洗脸刷牙剃胡须抹护肤品喷香水。你尽量让自己看上去毫无破绽,这样才可以放心地把自己放置到人群中,虽然不一定有人会看你一眼,但是只有这样做了,你才觉得安心。

你向门口的保安微笑,刷卡出门,经过一个十字路口,在到达站台前在廉价的包子店将自己喂饱。你喜欢吃鸡蛋韭菜馅的包子,却告诉卖包子的人,给你三个土豆包子,这样吃完就不用担心说话的时候冒犯到别人。你每天依次经过包子店饼子店油条店拉面馆羊肉泡馍店,看起来对于吃这件事你有很多选择,可是出门的时间和上班的路程让你没有更多时间考虑早餐的营养价值和享受吃饭过程,每天固定时间出门却不一定能坐上固定一班公交车。即便是上了公交车,司机也从来都是慢腾腾的,他们会在你着急的时候晚点,或者一路堵车,你还不好动怒。

你每天八点三十分之前到达四十三路公交车站台,运气好的话,公交车几分钟内就能进站,并且车上没有背着大书包吃着辣条的学生和拎着鸡蛋大葱刚从早市回来的老奶奶。不过车厢里的年轻人大多和你一样,板着脸,像没睡醒,低头时手指头不停在手机屏幕上挪动,抬头时眼睛盯着车窗外想着什么。

公交车上人多的时候,你插空站在人群里忽而前倾忽而后仰,浪一样翻滚着。你能近距离闻到一个穿着职业装的女孩子身上的杂牌香水味儿,也能清楚地听到一个业务员在电话里一个劲介绍资源、利润和风险。此刻,你想起感同身受这个词,感觉他们就是你自己,你也是他们,没有任何区别。人少的时候,你一个人站着,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你一只手抓着扶手,一只手有些无所适从,放在兜里觉得怪异,翻手机又显得庸俗,你恨不得自己只有一只手,这样多痛快,不用换来换去不自在。

你就在这样的纠结中,过了一站,又过了一站,站台一模一样,除了站名有区别之外,每一站都能看到几个等着上车和刚下车的人。有那么一瞬间,你突然成了你自己不认识的一个人,非要把周边的环境都看一遍,看看是不是坐错了公交车,或者走错了路,你有些找不到参照物的感觉。在公交车上,人们不停地聚合又消隐,但是似乎这一切只发生过一次,漫长而深刻。你突然又觉得,一辆公交车就是一座移动的微型城市,车上的每一个人,生命的轮回和轨迹都很逼真,你看每一站,门打开一些人上来就像新生命出生,一些人下去就像生命戛然而止。

城市里的生离死别和坚硬呆板的建筑物相匹配,不动神色,公交车的来来往往更是如此,毫无好感可言,或许只有下车,一切才会变得生动起来。一旦下车,就意味着到达,不过到达之后,一切才刚开始。这不,你看见从电力公司那一站下去的人,进门从不看保安一眼,但是你能确定他这一天都可以不看任何人的脸色?社科院站周边冷冷清清,看不到人影,提着公文包的男人却走得笔直,但是你能肯定他上班期间会一直不向任何人弯腰?你开始替那些下车的人担心,公交车就开到了新华百货店,哗一下子下去一堆人,紧接着又上来一堆人,车厢里茶叶蛋素包子的味道被带下车去,鱼的腥味和羊肉的膻味又很快代替了它们。生活永远充满变数,一种事物消失很快会有别的事物替代。

你也在这一站下了车。这个从早上八点能一直热闹到晚上八点的地方,充满商业气息,每一条路都被广告恰到好处地占据着,每一条广告又都很有诱惑力且短命,不管折扣多优惠,一个月之内它们肯定就被别的信息所覆盖。甚至连沿街的店铺,一年内都能看到不同的面孔,经常会有围栏围起来,工人们不断地敲、拆、切、焊、砌、刷、钉、喷、包……过几天店面就变了个模样,对着崭新的门面房,你会有一种放假以后班级突然来了新同学的感觉,觉得新鲜,却不知道该如何和他相处。

商业广场似乎从来不考虑你的审美习惯,它只在乎你的消费习惯,用汹涌的密集的广告不断迎合你、满足你,等你慢慢接受它们的时候,这些广告和商品又从货架上消失。这就是城市,它跟古典文学作品中无情的戏子一样,让人琢磨不透。你想到这一句的时候,就已经走完了从家到单位的所有路,你赶紧把那些关于城市关于早晨的想法收回来,把走路被风吹乱的头发捋顺,把立起来的衣领放回原位,就像什么都没经历一样。身后的公交车和你背道而驰,默默无语。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