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那座叫做玉函的山

时间:2024-05-04

郑连根

济南南部多山,玉函山就是其中之一。这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也是一座很有文化内涵的山,甚至还是一座有彼岸意识的山。

风景秀丽就不用说了,大家实地去看看就都会认同,文化内涵等你了解了玉函山的相关历史时也會明白。我们不妨就先从彼岸意识谈起。

玉函山公墓对济南人来说知名度很高。每年的清明节,都有很多人来这里祭祀自己的先人。许许多多济南人的人生在这座青山之下画下了句号。他们曾在山下的都市里奔波劳碌,一生打拼。拼不动的时候,病痛找上门来,他们开始频繁地出入医院,最后,他们进了医院就没能再出来,或者还没能赶到医院就在路上永远闭上了双眼。这时,他们再也不用去打拼了,他们甚至不需要再回到自己熟悉的家。灵车载着他们,先驶向济南北部的粟山路,那里有殡仪馆、火葬场。在亲友们的哭泣和缅怀中,他们的形体化作了骨灰,装在一个盒子里,“函之”。最后,他们来到济南南部的玉函山,在公墓中永远安息。

中国古代的贵族,死去的时候嘴里会含着一块玉,名为“饭含”,也就是“含玉”之意。现在,许多济南人去世后,安息玉函山。含玉也好,玉函也罢,都跟玉有关,都跟此生的终结有关。“君子如玉”,在不能“含玉”而死的年代里,能在玉函山里安息也算是一种慰藉吧?

什么叫彼岸意识?如果说在红尘奔波是此岸,那么“含玉”而死或安息玉函山就是彼岸;如果说今生是此岸,那么来世就是彼岸;如果说应付生活中的柴米油盐是此岸,那么寻求精神的超脱与飞扬就是彼岸;如果说上班下班以及不得已的妥协和苟且是此岸,那么诗和远方就是彼岸。此岸和彼岸并不是完全对立的,而是可以彼此观照、相互影响的。作家王小波曾说:“一个人拥有此生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一个诗意的世界。”这个“诗意的世界”就是一种彼岸。没有这种彼岸意识做支撑,此岸的今生就很容易堕落为“苟且”,再也寻不到诗和远方,因为你根本就没想象过另一种可能。

说到底,人生总是要有点超越性的,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丧失了想象另一种可能的能力。比如说,相对于人生短暂,长生不老就是另一种可能。在中国历史上,不少皇帝都想长生不老,甚至还为此求仙炼丹,但他们最终都失败了。他们求仙炼丹的种种行为当然是愚昧的,不可取的,可是他们有关长生不老的种种想象却给后人留下了很多美丽的传说。

汉武帝与玉函山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据说,汉武帝当年到泰山封禅,经过这里,得到了仙人西王母的玉函(用玉做的一个小盒子),函中有长生药。汉武帝一直就想着长生不老,得到玉函和长生药之后大喜过望,越发就觉得自己伟大得不得了。可以想象,如果那时就有电视的话,那么,大汉帝国的臣民在观看封禅大典的日子就又多了一个玉函和长生药的聊天话题。连仙人西王母都携厚礼来给皇帝捧场,皇帝之英明神武岂不更加确凿无疑?我甚至还想,如果那时就有了微信的话,那么,一个美轮美奂的玉函照片及说明文字肯定也会获得汉朝文武百官的点赞和转发。

可惜,好景不长。当汉武帝下山时,这个装着长生不老药的玉函突然化作青鸟飞走了。原来,这只青鸟是西王母的使者,它的使命就是守护好玉函和里面的长生不老药。可能是它守护的时候打了个盹儿,清醒过后竟发现玉函不见了,四处寻找,又发现它到了汉武帝的手里。如此看来,这玉函到底是西王母送给汉武帝的还是汉武帝借封禅之际偷窃的呢?这还真是一件需要调查的事。不过,当时神探狄仁杰已经去世,关涉皇帝和仙人的案子也没人敢查,此事遂成悬案。汉武帝在人间社会说一不二,可一旦跟仙人争起玉函来却一点便宜也占不到。这个故事说明一个很深刻的道理:做人千万不能太嚣张,你一嚣张,多半就有更牛的人来收拾你。你嚣张成泼皮牛二,就有青面兽杨志等着你;你嚣张成西门庆,就有武松等着你;你嚣张成了巨贪,就有中纪委等着你;你即便嚣张成汉武大帝,都是皇帝了,都封禅了,也休想把不属于自己的玉函拿回家。如果你敢拿,那西王母派只鸟就能搞定你,或者,那个玉函干脆就变成青鸟,连招呼都不跟你打就飞走了。

汉武帝没有得到西王母的玉函,可济南南部的这座山却由此得名。汉武帝想长生不老不可得,济南人死后想长眠于此还是可以做到的。我猜测,西王母的本意或许是:玉函与其让好大喜功的汉武帝独占,还不如赐予济南这片土地,让万民共享。

人不可能长生不老,但人仍要努力冲破此生此世的局限,去追求一种超越性的精神,于是有了宗教,有了死后的天堂与地狱,有了“六道轮回”和“极乐世界”。在各种宗教中,佛教进入中国的历史最长,与中国文化的结合程度也最高,“中国化”得也最彻底。发展到今天,佛教的中心已然不在印度,而是到了中国。佛教在魏晋南北朝时期传到济南,至隋唐时期大盛。玉函山上的摩崖石刻可算是佛教文化留在济南的一处深深“印记”。

玉函山北面山腰有巨石,上刻“佛峪”,佛峪东不远处即是摩崖造像。造像89尊,上下五层。第一层有11尊佛像,第二、三层有33尊,第四层多达32尊,第五层为13尊。所占面积长13米多,高近7米,有佛有菩萨,有站有坐,还有5座大型石龛。造像最高者达1.3米,最低者约25厘米。这里的摩崖造像和石窟造像多为隋代,造像题刻记载,一位叫做杨静太的佛教信徒于开皇四年(公元584年)首先在这里开凿了佛像,随后,另一个叫刘洛的人紧随而来,也在这里开凿了佛像,再之后,夏树、殷洪纂、罗江、王景遵、傅郎振、罗宝奴、张竣母桓、颜海夫妇、僧人智定等先后在这里敬造佛像,这个造像过程一直持续了近三百年,直到唐大中(公元847——公元859)年间才宣告结束。如此众多的隋唐摩崖造像集中于一处,无论是从文物保护方面来说还是从学术研究来讲,玉函山都应该有它的一席之地。

美丽传说的诞生之地,摩崖石刻承载的佛教文化之地,也是济南人的长久安息之地。这个地方就叫做玉函山,一座风景秀丽的山,一座承载着人们生死追问和灵魂解脱的山。这座山的实际海拔并不高,只有五百多米;这座山的精神海拔又很高,高到很多人要用一辈子去攀登。因为那是一段从生到死的距离,一步由此岸到彼岸的跨越。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