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期刊杂志

走在人才事业春天里——党的十七大以来辽宁省党的建设成就综述之五

时间:2024-04-23

一个企业凭五位年轻女工程师刻苦攻关,实现了我国大型空分压缩机组国产化零的突破。绽放在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技术前沿的“五朵金花”尽显科技人才的魅力。

吸引了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万名海外人才来辽创业,连续12年举办的中国海外学子创业周已经成为国内有较大影响力和品牌效应的留学人员回国服务平台。

如今,全省人才总量达到460万人,比党的十七大召开前人才总量增长25%。

透过这满目的欣喜与变化,我们不难发现:党的十七大以来,尤其是在省委提出以人才优先战略支撑辽宁全面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以来,全省呈现出各类人才竞相发展、创新智慧充分涌流的生动局面。

在科学人才观指引下,我省进入了从人力资源大省向人才强省迈进的新阶段。

重才:人才优先发展布局支撑振兴战略

2010年5月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召开后,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省在全国率先颁布《2010—2020年辽宁省人才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加快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出10项重大人才政策和13项重大人才工程。

同年7月16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王珉,省长陈政高对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作出全面部署。随后,全省各市县纷纷行动,相继召开专题会议170多次,制定重大人才政策180多项,启动重点人才项目860多个。目前,14个市和60%以上县区制定实施了人才发展规划,覆盖全省、上下联动、左右协调的人才规划体系已然形成。

与此同时,以沈阳、抚顺、盘锦3市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试点为牵动,我省积极探索完善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指标体系、运行机制、保障措施,出台人才工作考核办法、量化评比细则36个,构建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责任体系。在人才强省战略的指引下,每年都有一大批市厅级领导干部、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走进省委党校、行政学院和6所高层次人才培训基地学习领会科学人才观,人才是辽宁振兴的“第一资源”的认识深入人心。

用什么样的战略培养造就实现全面振兴的各种人才?

从2008年起,我省强力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沈阳经济区和突破辽西北三大区域发展战略,不断深化区域人才合作开发机制。在人才整体开发框架下,全省分层次推动人才强市、人才强县战略向纵深推进。

瞄准三大区域产业布局,推进三大区域人才强市强县之间人才资源共享、政策衔接、信息互通,组织跨区域人才招聘活动21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75次,培训各类人才28.6万人。

跟进全省扩权强县改革,省里确定鞍山台安县、丹东东港市、营口大石桥市作为人才强县试点地区,积极创新人才政策、优化人才环境。目前,沈阳、大连、鞍山等市部分县区率先进入人才强县第一梯队。

总体部署、配套政策一一具备,我省又以高层次、高技能人才为重点,以重大人才工程为牵动,统筹推动各类人才协调发展。“115”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工程、“十百千”高端人才引进工程、重点产业“两高”人才培养工程、县域经济发展人才支撑“151”工程、千名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青年人才振兴计划等先后启动,促进了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竞相发展。

聚才:放开视野广揽海外高端人才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控制工程系主任王宏被东北大学柴天佑院士领衔负责的自适应控制项目所吸引,回辽参加智力支持团队,并入选国家“千人计划”。

王宏只是我省引进海外人才的一个代表,在他身后,是一道数以千计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构成的绚丽风景。

我省积极构建多层次、立体化引才网络,高质量实施“千人计划”,引进各类海外高层次人才18000多人,其中126人入选辽宁省“千人计划”、32人入选中央“千人计划”,全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迈入到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参与国际人才竞争的新阶段,为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强劲腾飞提供人才支撑。

海外研发团队引进工程、凤来雁归工程、海创工程、辽西北引智工程,“四大工程”汇聚海外英才。

连续12年举办的中国海创周,自2009年上升为国家级引才平台后,引才规模不断扩大、人才层次不断提高。3年来,我省相继举办“一展一会一册”、“一展七会”、“一展一会”等主体活动,共拿出8500多个岗位面向海外招聘人才。每年海创周期间,还同步组织开展了海外学子营口创业行、中国海创周丹东行、海外人才本溪咨询服务等7个各具特色的引才活动,吸引了68名海外高层次人才与各地重点项目对接,签订合作意向75项。

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攻关项目搭建科技创新示范平台;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搭建产学研互动平台;依托国有骨干企业和金融机构搭建产业发展平台;依托企业、高校、科研机构和高新技术开发区建设创新创业基地,四大平台更是为海外人才提供创新创业沃土。

2008年,留日博士郭方准回国创业。如今,他带领的大连奇维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已经拥有17项国家专利,其中多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产品出口美国、日本等十几个国家。

用才:为各类人才施展才华建好舞台

2011年9月28日,“鸭绿江之友”院士专家联谊会在丹东挂牌成立,国内外43位知名院士专家为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黄海稻区院士工作站、中科院国家技术转移丹东中心先后建成,30多家省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相继设立,产学研相结合的仪器仪表产业基地研发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围绕辽宁沿海经济带开发开放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8年以来,我省先后组织“院士专家沿海行”、“辽西北专家服务团”等活动,选派430多名高级专家、100个科研团队和100个科技特派团与项目直接对接,600多项科技成果得到转化和运用,创造产值200多亿元。

从今年3月起,以在辽51名“两院”院士、800多名省级优秀专家为主体,组织开展了院士专家智力支持行动,引导人才智力与对辽宁振兴具有重大牵动作用的重点产业项目对接,提供科技服务,不断增强辽宁科学发展竞争力和创新驱动力。

回首过去5年的历程:

——人才政策上,10个方面126项开放、灵活的人才政策措施出台实施,吸引人才、留住人才、激励人才创造活力的优越环境逐步形成。

——人才投入上,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省、市两级政府每年投入18亿元,用于引进和培养高层次创新型人才。

——人才激励保障上,对中央的“千人计划”专家,各用人单位提供相应配套资金;对省级“千人计划”专家,省财政拿出4820万元给予支持……全省普遍实行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联系专家制度,400多名专家学者受聘担任政府科技顾问,200名优秀专家被选为省以上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

放眼辽宁,人才事业新的征程已经开启,又一个充满希望的人才春天正向我们走来。

免责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 部分文章是来自各大过期杂志,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准确地方联系删除处理!